全球華人唯一普利策獎得主劉香成成名作China After Mao首部中文版
後毛澤東時代中國人生活的視覺記錄
我多麼珍視他對人民和土地的脈脈深情。他的作品樸素得像面包,明澈如水,有益如鹽,新鮮如山風,勇敢如鷹,自在如無限遠雲。——黃永玉,畫家、作家、詩人
劉香成的北京之行似乎一舉終結了此前西方的中國影像︰他追蹤這個巨大國家在毛澤東逝世之後的龐然騷動,這騷動,不但大幅度改變了中國,目下正以未知的方式與能量,改變世界。——陳丹青,自由藝術家
劉香成懷著對中國人民的忠誠,給予我們的不是明信片式的中國,而是真正藝術家的敏銳、感人和真實的刻畫。——包德甫(Fox Butterfield),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北京分社社長
在即將到來的世代中,我們和我們的後輩需要回顧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嘗試去理解佔地球上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人的經驗。而我預言,劉香成這本攝影集里的圖像,將比任何其他來源都能夠更深地觸及我們的認識。——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前《時代》(Time)周刊北京分社社長
“中國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故事,有無限的可能。我只能用很小很小的細節,來講述它。”——劉香成
本書收錄了劉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間駐留北京時拍攝的將近2013幀照片,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視覺記錄。彼時的中國,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結束。工業化、現代化的時代悄然拉開序幕︰西方的物質文化進入中國,人們接受著新鮮的生活方式。
透過鏡頭,劉香成敏銳地觀察到當時“人民的身體語言不完全是悲哀,而是放下一個沉重的包袱”,不同于普通外國記者,劉香成早年在中國大陸度過童年的特殊個人經歷,使他得以從獨特的角度拍攝那個年代,既不同于國人對周遭環境因熟悉產生的漠視,亦不同于外國人缺乏文化認同感造成的忽略。
劉香成抓住了社會變革的初現,許多來自日常生活中幽默與感人的面體現了時尚與保守、舶來品與原生態並存的情景。政界領導人、知識分子、文藝界的個體影像,普通老百姓的特寫,也被一定格在畫面中。
這短短八年時問拍攝的照片合在一起,展現了當時的中國所走過的、從“文革”後的困境中解脫的復興之路。拍攝這些照片的時間到現在已經30年了,今天的中國經過經濟和社會改革的發展,也已經成為一個偉大的現代化國家。劉香成的照片就是中國在如此短的時間里發生翻天覆地巨變的影像記錄。
本次中文版攝影集在原有兩百余張照片的基礎上,經劉香成本人親自精挑細選,添加了若干幅首度發表的全新圖片;以展示改革開放之初國人所受外來影響和呈現出的精神面貌為呈現方式;並配以大量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在圖片之外,為讀者提供另類解讀中國的思考角度。
著名美籍華人記者劉香成是享有世界聲譽的新聞攝影記者,曾于1991年因拍攝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解體的歷史瞬間而榮獲“普利策現場新聞攝影獎”,成為迄今為止全球唯一一位華人普利策獎獲獎者。《中國︰1976—1983》系劉香成的成名作攝影集China After
Mao的首部中文版作品,本書自1983年出版以來,再版4次,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極大的聲譽,很多人通過劉香成的作品認識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
劉香成的照片被評論界與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相提並論,因為他們都將藝術情懷與歷史緊密結合。這些于改革開放初期拍攝的紀實攝影作品也曾對許多中國攝影師產生過很大的觸動,使他們意識到如何細心發掘自己的生活,如何從細節著手反映身處的社會歷史現實,如何堅持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