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魯為原型而虛構的一部長篇小說,原作在199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后引起國內評論界的關注,是江蘇第一部進京召開作品研討會的長篇小說。
馮牧稱為「具有豐富生活內涵和文化內涵的優秀作品」。此書1994年獲人民文學獎。去年被評為建國六十周年長篇小說500部之列。此番被重新出版,意在經典重讀。
如果將歷史進程比作是一條川流不息的長河的話,那麽它絕不是一條永遠澄靜如練的碧水,它時而會掀起滔天的濁浪,時而也會泥沙俱下、吞州漫縣;時而也會怪戾如一位暴君,殺戮掉無數無辜的良民百姓。然而它不屑回顧,只是一瀉千里地向前,向前。只有當水落石出、潮平沙軟的時候,人們才會傾聽那些剛剛洗去蒙塵的幸存者們訴說他們的余悸。
鎮上有一大片烏瓦屋,都沿潛溪河密密地排了,當中又擠進一條官道,有五、七尺來寬,將鎮分作兩半。麻石板鋪就的街面,上面印滿了秦漢以來的車轍蹄印,兩邊支出的屋檐極長極低,向街心伸延著。最仄的地方,若有人擔柴橫著進街,便要掃落兩旁的檐瓦。檐口照例烏黑,紅紅白白地懸一些辣椒大蒜,點綴出一點鮮亮。下面坐些婆婆子,悄沒聲地弦線。
也有若干鋪子,賣一些一針頭線腦,洋紗百貨,其中有幾家飯鋪酒館,放出許多的芳香和喧囂的市聲來,在鎮的上空訇訇地響。正是掌燈時光,鎮上便亮起無數昏黃的光點來。
滑竿在一盞寫有「川北客棧」字樣的燈籠下停住下了,立刻便有人上來招呼:「客人,歇店嘍!罩子床、花被蓋,鋪陳干凈,茶水方便吶!」一邊幫著提包袱,讓進寫著「仁宦行台,安寓客商」的號燈和「未晚先投二十八(宿),雞鳴早看三十三(天)」的對聯的大門里去。
作者以終生的精力來研究藝術大師石魯,寫出了無數的文章,既從美術的角度去評介他的書畫,又從文學的角度去寫這個特立獨行的人物,更從學術上去研究石魯的藝術價值,是中國第一位全方位研究石魯的作家、畫家和學者。
王川,1947年生,江蘇鎮江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鎮江市文聯副主席,鎮江市作協主席,江蘇省作協理事,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同時進行文學和美術創作,至今已發表有350萬字的文學作品,著有《白發狂夫》、《一佛一世界》、《婚姻大斜谷》、《狂石魯》、《美丑大典》、《五色廊》和《雲雀之聲》等14部書和一部電影。創作發表了200余幅美術作品、3600多平方米的壁畫,作品參加過國內外多個美展。長篇小說《白發狂夫》獲人民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