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鑒:歷代陶瓷形、質與疵偽通考(白話今譯彩繪圖本)

陶鑒:歷代陶瓷形、質與疵偽通考(白話今譯彩繪圖本)
定價:468
NT $ 407
 

內容簡介

從整體到局部的圖示解說,足以幫助人們在辨識真偽時,既能識大體,又能重細節。

本書由《陶說》、《景德鎮陶錄》和《飲流齋說瓷》三部古代名籍合成,是第一個囊括了古代陶瓷品鑒常識的白話注譯本,便於形象認識各種名陶瓷的胎釉、花繪和色彩。

書中從各朝各代、各地名窯的窯式、制器特點和技藝說起,分別闡述了瓷土窯、陶土窯的胎釉、色彩、花繪、款識、瓶罐、杯盤、雜具及疵偽等各方面的內容;並對數十種名窯進行了地址考證和特點詳述,切實彌補了愛陶者的知識盲點,使其能真正深入到陶瓷的形、質之中,認識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陶瓷文化。

原著所涉及的陶瓷學名和俗稱,迄今仍為中外博物館和文物界的基本用語。
 

目錄


陶說
清·朱琰 撰
卷一 說今
饒州窯
陶治圖說
采石制泥/淘煉泥土/煉灰、配釉、制造匣缽、圓器修模、圓器拉坯、琢器做坯、采取青料、揀選青料、印坯、乳料、圓器青花/制畫、琢器/蘸釉、吹釉、旋坯、(穴乙 wa)足、成坯入窯、烘坯、開窯、圓琢洋彩/明爐、暗爐/束草、裝桶/祀神、酬願
卷二 說古
原始
古窯考
唐越州窯/吳越秘色窯/後周柴窯/宋定窯/宋汝窯/宋官窯/宋修內司官窯/紫口鐵足/宋哥窯/宋龍泉窯/吉州窯/象窯/董窯/均州窯/磁州窯/建窯/山西窯/高麗窯
卷三 說明
饒州窯/江西窯/洪武窯/永樂窯/宣德窯/成化窯/正德窯/嘉靖窯/隆慶、萬歷窯/造法
卷四 說器(上)
唐虞器
缶/土(土留)、土刑/泰尊/(無瓦)大、瓦棺/甑盆
周器
瓦(方丿一瓦)、大尊、大(田田田缶 lei)、/瓦(無瓦)、缶、壺/瓦大/翁/(虍鬲瓦 yan)、豆/登/(台瓦)、(自木瓦)、汲缶/挈壺/瓶/夫子書翁/灌翁/經程、瓦卮
漢器
桂酒尊、泰尊/缽/康瓠/(扁瓦)、甌、(垂瓦)、瓿、(工瓦)/儋/盞/漆烏瓦盤/安哉
魏器
陶尊
晉器
縹瓷/東甌(艹舛 chuan)器
中國歷代陶俑演變 唐三彩
南北朝器
鶴觴罌/軍持
隋器
綠瓷琉璃
卷五 說器(中)
卷六 說器(下)
跋一
跋二
跋三
跋四
景德鎮陶錄
清·藍浦 撰 清·鄭廷桂 增補
卷一 圖說
卷二 國朝御窯廠恭紀
卷三 陶務條目
卷四 陶務方略
卷五 景德鎮歷代窯考
卷六 鎮仿古窯考
卷七 古窯考
卷八 陶說雜編上
卷九 陶說雜編下
卷十 陶錄余論
飲流齋說瓷
清·許之衡 撰
概說第一
說窯第二
說胎釉第三
說彩色第四
說花經第五
說款識第六
說瓶罐第七
說杯盤第八
說雜具第九
說疵偽第十
名陶瓷器圖目
術語行話
 

作為人類文明史上的標志性成就,陶器進入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陶器的發明,意味著人類制造工具的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是人對自身擺脫自然束縛、達到對自身命運把握的一種能力證明。在舊石器時代,人們必須依靠自然之物,依勢就形進行一些簡單的加工;除了工具的制作水平低下之外,工具運用於生活實踐所產生的效率也同等低下,人們不得不通過不斷遷移的方式解決生存問題。陶器作為一種更為完善的生產工具,它的先進性體現在人們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將工具設計成不同樣式,從而逐漸將個人意志從蒙昧狀態清晰地呈現出來。

陶瓷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對過去的陶瓷文化的認識,就是通過存留至今的陶瓷器物來尋找線索的。陶瓷器的質地、材料、造型、紋飾、工藝等方面的特點,都是不同時代技術水平相支撐的結果,通過對這些方面的考察,可以斷定陶瓷器所在的時代,並且由此進一步探討相關的社會細節。正是這一點,決定了陶器與後來的瓷器具有抽象的文物價值,一件穿越千年時空的陶瓷器,它經歷的日常瑣事和世事滄桑,甚至還有刀光劍影的洗禮,其中所裝載的豐富信息,給人們留下的想象空間可能遠遠超過我們的個人能力。由瓷器「china」而到中國「China」,正是從一個語言學的角度證明了中國陶瓷之於世界文化的獨特性意義,它足以說明西方建立起來的東方想象體系之中,陶瓷成為一種重要的識別身份,這種想象,無形中造就了中國陶瓷的重要價值。

回頭來看,「china」這個西方的命名,賦予了「中國」和「瓷器」一種二元一體的關系。一提到美輪美奐的陶瓷器,就會想到物華天寶的中媾而成的人間奇跡。毫無疑問,陶瓷器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的工藝技術文明的巔峰。《飲流齋說瓷》的作者許之衡即認為制瓷融合了「天時」、「地力」和「人巧」,所以「吾華美術以制瓷為第一」。中國是一個儒、釋、道、法、墨等多種哲學體系共生的文明空間,古代的文人士子對這些偉大而深奧的思想各有秉承,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社會理想和審美取向。但無論他們的政治抱負和文墨風格如何迥異,在他們案頭幾側卻都擺放著形態各異的陶瓷器皿作為清供之物。從這個角度來看,「陶瓷」又不僅僅是工藝文明的顯現,內在更蘊涵了知識分子的意志品格和美學理想,它們在攜帶著歷史基因的同時,也還傳遞著人文的溫度。

作為一個特定的歷史文化載體,陶瓷的光滑表面其實還蘊藏著很多凹凸不平的歷史細節。作為時間的見證者,陶瓷已經從歷史語境中出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最突出的例子如明代龍缸的燒造,龍缸是大器,專供皇帝使用,因此不能有半點瑕疵,而大件瓷器燒造之難,乃物理自然規律使然。龍缸的規格要寬底凸肚,這種結構決定它非常容易破裂,而龍身須著五彩才能顯得其威儀;體積大而且質量重,加上色彩太多,要得到近乎完美的成品,其難度可想而知。一位姓童的窯戶,多年燒制不成,但朝廷派來監督的中官又異常嚴厲,被逼無奈之下,窯戶為眾獻身,從煙囪跳入窯里,龍缸竟然因此燒成。龍缸的使用者在其中盡情享受時,絕對想不到如此華美絢麗的龍缸融入了另外一個人的生命。當然,龍缸僅是一個放大的標本,所有官窯體系中的瓷器,都是在極其嚴格的龍缸僅是一個放大的標本,所有官窯體系中的瓷器,都是在極其嚴格的管理機制中走入達官貴人的宅第之中的,辛酸與慘痛,與完美的瓷器割斷了內在的關聯。如今,集結在絕世之作的瓷器身上的那些復雜勞動,只有在重返歷史的努力中才可以稍微感受。科技的發展其實也是以一些東西的流逝作為代價的,從手工制作中解放出來,無論如何都是一個進步,然而,機械復制時代中的產品注定從走下生產線的那一刻就不得不接受貶值的現實,全球化加劇了標准化的蔓延,我們身在此地,使用的卻是不知從何而來的商品,或者說,產品本身變得無關緊要,關於生存的具體經驗,已與個人產生了斷裂。眼尖的收藏家看到了現代社會總是的症結所在,他們有意識地收集那些打下了時代烙印和個人烙印的東西,以此來喚醒個人對於歷史時間和地理空間的記憶,除了名人名畫、書法作品之外,郵票、家具、像章、書籍、書簽、海報以至汽車、飛機等,都具有了收藏的意義,與工業品不同的是,它們的價值與時間是成反比的。

在上述收藏對象之外,陶瓷器尤以其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成為收藏家的首選。需求產生市場,然而歷經久遠,流通於世的陶瓷成為稀缺資源,這就決定了作為收藏對象的陶瓷成為眾人追逐的珍貴物品,在拍賣市場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天文數字。由於陶瓷器本身的多重獨特性,具體到某一件陶瓷而言是市無定價的,它的價值,取決於背後的諸多因素。一旦成為珍稀品,陶瓷的世界,必然是一個真與偽、正與仿、優與次相混合的世界,這樣,關於陶瓷的知識,便與陶瓷本身一樣,具有不言而喻的價值。筆者涉獵收藏愛好已有多年,並且密切關注與陶瓷相關的著述。可能得益於近年來收藏業余起,陶瓷類專書出版的成果已經燦然可陳。然而,在這些陶瓷類專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關於知識的可靠性,雖然著者有的是專治陶瓷的專家,有的是經驗豐富的收藏者,但是個人化經驗遠遠超過了對普遍性的闡釋,也就是說,某些作者仍然停留在自己的經驗世界里。他的知識和經驗,僅僅代表了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合和特定的對象那里的碎片式知識和片面的經驗,它們是無法推廣和普及的。

因此,最為有效的辦法是回到歷史,盡量回到距歷史最近的現場。考古雖然是一門科學,它可以揭示很多被歷史的煙塵掩埋的東西,然而它究竟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之上,如果推理的鏈條搭錯,則通過類比邏輯而形成的結論就不免虛妄。作為時代的客觀者或參與者,總比盲人摸象要具備更多條件的優越性,這是我們編注《陶鑒》的初衷。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