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文化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各個地區的人民參與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均有其重要的貢獻,由于中國版圖巨大,地區之間存在諸多的來自地理、經濟、習俗等方面的差異,從而使得各個地區文化呈現出各自的個性。然而,各地域文化在密切的交往中,又相互學習,相互吸收。正是因為有諸多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融入,才成就了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
面臨東海,最早看到日出的越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當年此地曾經涌現過無數的英雄豪杰,名士風流,演出過中國歷史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為中華民族強盛、中國文化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過獨特貢獻。這些,均載之于汗青,錄之于歌詩,現仍生發出無限的活力,炳耀于當今的生活。
以古越國為基礎的越文化,直承舜禹之緒、勾踐之遺,借東晉、南宋偏安之機,以文采風流領先中國,晚明、清末,又得風氣之先,啟蒙開放,為近代民主革命之策源地。追溯越文化歷史,我們明顯地感到,在眾多的地域文化中,越文化特色鮮明,進步卓著。
由眾多越地人士共同創造的越文化史,是一份十分厚重的精神財富,對它的闡釋研究,長期來,形成一門獨特的學問——越學。早在東漢時候,就有研究越學的專著《越絕書》、《吳越春秋》問世。自此以後,研究越學的著作代有佳構,本身亦構成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刊宗旨,顧名思義,是越學的研究,當然,這種研究,本身也是越學。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認為,地域文化的研究是不能離開民族文化研究的,因而我們特意加上“中國”二字,試圖說明,我們對越學的研究,既是中華民族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又是以中華民族文化研究為背景的。因此,我們的叢刊,不僅發表以越文化為研究對象的文章,也發表以別的地域文化為研究對象的文章,尤其重視發表研究各地域文化關系的文章。
“天分浙水應東溟,日夜波濤不暫停。”讓我們的努力能融會入浩蕩向前的學術潮流之中。
目錄
地域文化新視野
文化和原創文化
地域文化研究對談錄
曾國藩的湘軍與浙江
越中名士文化論
膽劍精神——越中名士文化精神譜系之一
普鞏與越州
“國眼”的鑒定之道——徐邦達古書畫鑒定方法研究
從《中國小說史略》看佛教對魯迅思想的影響
越地思想與學術研究
異端:越地文人的學術思想傳統
浙江儒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試論陽明學“心理即”說
論劉宗周晚年思想中的“獨體”概念
化念歸心:劉宗周與朱子、陽明之類 辯難及其工夫特點
越地文藝研究
“萬年台”,中國戲曲文化發展的見證——我國古戲台的現狀和人文價值概說
“詠絮才女”的雅量與酸澀
陸游詩中的“江南”意象
追尋一種文化敏感——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解讀
越史研究
越文化的淵源、流變與意義——東方現代性的萌芽與發生
于越族的流散
說說《越絕書》的作者
論陶成章的歷史地位
文史考據
謝靈運《山居賦》南北兩居考
“永嘉四靈”生平再考
文化和原創文化
地域文化研究對談錄
曾國藩的湘軍與浙江
越中名士文化論
膽劍精神——越中名士文化精神譜系之一
普鞏與越州
“國眼”的鑒定之道——徐邦達古書畫鑒定方法研究
從《中國小說史略》看佛教對魯迅思想的影響
越地思想與學術研究
異端:越地文人的學術思想傳統
浙江儒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試論陽明學“心理即”說
論劉宗周晚年思想中的“獨體”概念
化念歸心:劉宗周與朱子、陽明之類 辯難及其工夫特點
越地文藝研究
“萬年台”,中國戲曲文化發展的見證——我國古戲台的現狀和人文價值概說
“詠絮才女”的雅量與酸澀
陸游詩中的“江南”意象
追尋一種文化敏感——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解讀
越史研究
越文化的淵源、流變與意義——東方現代性的萌芽與發生
于越族的流散
說說《越絕書》的作者
論陶成章的歷史地位
文史考據
謝靈運《山居賦》南北兩居考
“永嘉四靈”生平再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