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期政治發展與民主政治建設

社會轉型期政治發展與民主政治建設
定價:288
NT $ 251
 

內容簡介

政治發展是人類始終面臨的問題。在我國“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一些人就開始反思和總結新中國建立以來的政治發展的經驗教訓,積極探討如何走出個人崇拜和高度集權的政治困境,謀求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之路。鄧小平對當代中國政治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文化大革命”之後,鄧小平痛定思痛,深感建立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1978年,鄧小平就把這個重大問題提了出來︰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1979年又明確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這是鄧小平對中國政治發展的目標和作用,對社會主義民主的地位和作用最精闢、最準確的概括,也是鄧小平政治發展理論的核心。所以,21世紀初中國在進行政治發展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時,應充分重視和挖掘鄧小平的政治發展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國際上的政治發展理論本身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引薦到中國的。早期的研究以譯介西方政治發展理論為主,90年代中期以後,許多學者轉向以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民主政治發展為對象,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試圖構建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理論架構,並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成果。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政治發展與政治民主:理想與現實
一 社會轉型期的陣痛與政治發展的使命
二 政治發展的規律範式與啟示借鑒
三 政治發展中的政治穩定悖論與問題求解
四 政治發展目標指向與政治發展的戰略選擇
五 21世紀中國政治發展的重點難點與路徑分析
第二章 轉型期社會分層與政治參與:博弈與共贏
一 轉型期社會分層與利益沖突
二 轉型期公民政治參與訴求與作用機理
三 當代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的現狀與面臨的主要課題
四 公民政治參與的基本途徑和條件保障
五 拓寬公民政治參與渠道,健全參與制度
第三章 社會轉型期憲政民主建設:探索與路徑
一 憲政建設是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與關鍵
二 中國走向憲政民主的必然與意義
三 對憲政民主認識上的曲解與誤讀
四 中國憲政建設的得與失
五 我國憲政建設的原則與路徑
第四章 社會轉型期政治權力制約機制:構建與運作
一 政治權力制約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二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分權制衡模式探析
三 社會轉型中的中國權力制約模式與主要問題
四 當代中國政治腐敗的主要特點與產生的根源
五 建立與完善中國特色的政治權力制約機制
第五章 社會轉型期政黨建設:規律與路徑
一 加強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 當代世界政黨政治的演進趨勢及其原因
三 世界政黨政治經驗教訓對我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
的啟示
四 中國共產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與主要任務
五 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自身建設
第六章 社會轉型期政府職能:轉型與重構
一 現代政治運作範式與政府權力空間
二 政府職能錯位與公信力缺失
三 政府體制改革的歷程與困境
四 政府體制改革的戰略地位和政府重構的戰略目標
五 政府體制改革難點與行政體制改革的路徑選擇
第七章 社會轉型期政治發展與政治文化:構建與培育
一 現代政治文化建設的意義與作用
二 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現狀與特點
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文化的漸變與趨向
四 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影響因素與挑戰
五 培育和構建中國現代政治文化的路徑與原則
第八章 社會轉型期公民的塑造:主體與權利
一 當代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與民主政治架構的新變化
二 人民主權與公民政治權利
三 當代中國公民政治素質的現狀及其對民主政治的影響
四 21世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公民政治素質的新要求
五 提高公民政治素質的基本途徑
第九章 社會轉型期政治權威:流失與重塑
一 政治權威的形態和存在的基礎
二 中國社會轉型期迫切需要政治權威
三 中國社會轉型期政治權威形態的變化和挑戰
四 民主基礎上的法理型政治權威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五 轉型期重塑中國政治權威的路徑探討
後記
 

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都離不開知識。英國哲學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是人類知識體系兩大類。自然科學是以自然界為主要研究對象,是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的科學。哲學社會科學是以人類社會為主要研究對象,是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科學的這兩大類,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共同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發展生產力和經濟,主要靠自然科學;管理國家和社會更多地是靠哲學社會科學。古今中外,歷史上所有有作為和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統治者無不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並將它作為立國治國之道的理論依據。例如,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都是以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學派——儒學家說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學說是由孔子創立的,主要思想家是孔(子)、孟(子)、荀(子),後來漢代大儒董仲舒、宋代大儒朱熹又將其發展和完善。北宋大臣趙普曾說︰我生平所托都在《論語》書中,過去以半部《論語》定天下,今後以另半部治天下。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封建階級都是以《論語》和儒家學說治天下的。再如,17、18世紀,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前夜出現的一批啟蒙學者,他們著書立說,批判封建專制主義,為尚未誕生的資本主義制度大減大叫做理論論證,成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有力武器,在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過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至今仍是西方國家的治國經典。再如,20世紀,社會主義運動在東方的興起,也是和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它作為治黨治國的根本,並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作用分不開的目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時期。我們一定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把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俄國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哲學社會科學具有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五大基本功能和重要作用。這五大功能是從總體上說的,不同學科所具有的功能也有所不同。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可劃分為如下三類。第一類叫人文科學。屬于這一類的有文學、歷史、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除外)等學科,簡稱文史類。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家,先人給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遺產,如文學方面的《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史學方面的《史紀》、《漢書》、《資治通鑒》、《二十四史》等,而且文史交融,這些都是我國無價之寶,它在傳承文明、咨政育人方面有重大作用。這類科學對每個人和每個民族的文化修養和文明素質關系極大,其作用決不亞于自然科學。當前,我們不但要提倡科學精神,更要弘揚人文精神。第二類是不包括文史哲等學科的狹義社會科學。屬于這類科學的一般都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如經濟學(不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這)、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學等學科。這類科學和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關系密切,積極服務社會,被視為越來越熱的學科。第三類是理論科學,即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類學科在整個哲學社會科學中居指導地位。它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創新理論方面有重大作用,應在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中獲得大發展。

黨校教育和國民教育不同。大學教育的目的,是把大學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各方面專門人才。依專業的不同,課程設置也不同,理、工、農、醫屬于自然科學,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等屬于哲學社會科學。黨校則不同,它的主要任務是培訓黨政各級領導干部,提高他們的理論修養、科學素質和領導水平,其課程設置,一向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為主,輔之以必要的專門知識,基本上屬于哲學社會科學範圍。在胡錦濤同志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確立的《三基本》和《五當代》的教學新體系中,《三基本》即《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和《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屬于理論課;《五當代》即《當代世界經濟》、《當代世界科技》、《當代慕尼黑法律與中國法制建設》、《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當代世界思潮》(後又加一《當代世界民族宗教》),屬于知識課,除《當代世界科技》外,余皆屬哲學社會科學。這個教學體系,充分體現了“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黨性修養”的基本內涵。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