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四篇講稿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是有關古希臘哲學的一部重要著作,內容涉及蘇格拉底時代前後古希臘的哲學和科學等內容。在書中,作者以蘇格拉底為分界點,將古希臘哲學史分為四個階段:蘇格拉底之前的愛奧尼亞科學、蘇格拉底時期、柏拉圖時期和亞里士多德時期。當然,作者並非只探討這幾個人,和他們同時代的其他重要學者及學派也有所涉及,對亞里士多德以後的斯多噶派和伊壁鳩魯學派也有論述。

康福德在本書中對古希臘哲學史的分析可謂鞭辟入里、切中肯綮,他的語言也非常生動流暢,使人讀來決不像一般的哲學書那樣枯燥乏味,應當說這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哲學史名著,同時也是了解和研究古希臘史的重要參考書。

F.M.康福德(1874—1943)是英國著名古典學家和詩人。1899年至1943年任教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一生著述頗豐。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蘇格拉底之前的愛奧尼亞科學
第二章 蘇格拉底
第三章 柏拉圖
第四章 亞里士多德
譯名簡釋
索引
愛奧尼亞哲學是科學的嗎?
畢達哥拉斯傳統中的神秘主義和科學
柏拉圖與奧爾弗斯
柏拉圖的多神論:一個致歉
柏拉圖的國家
譯後記
 

弗朗西斯·麥克唐納·康福德(Francis Macdonald Cornford)(1874—1943)是夾岳著名古單學家和詩人。1899到1943年任教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一生著述頗豐,包括《修昔底德——歷史與神話之問》、《希臘宗教思想:從荷馬到亞歷山大時代》、《從宗教到哲學:西方思想起源研究》、《阿授卡喜劇的起源》等。

《蘇格拉底前後》一書是在四篇講稿的基礎上修改完成的,最初發表於1932年劍橋大學校外進修部主辦的夏季研修會上。書名雖為《蘇格拉底前後》(Before and After Socrates),但內容涉及的卻是蘇格拉底時代前後的希臘哲學。在書中,康福德以蘇格拉底為分界點,將古希臘哲學史分為四個階段:蘇格粒底之前的愛奧尼亞科學、蘇格拉底時期、柏粒圖時期和亞里士多德時期。當然,作者並非只探討這幾個人,和他們同時的其他重要學者及學派也有所涉及,對亞里士多德以後的斯多噶派和伊壁鳩魯學派也有論述。

康福德的主要論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康福德認為蘇格拉底之前的愛奧尼亞科學,或者說整個古希臘哲學史,主要由米利都的泰勒斯開創。這個時期的偉大成就是:人們理解了宇宙是一個自然整體,它有自己恆定的方式,速種方式可以被人的理性所認識,但是它不受人類行為的控制。逑種認識比起過去人們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特別是原子論,作為一種唯物主義學說,被現代科學復活以後,在化學和物理學方面引導了很多重要的發現。但是古希臘原子論越來越走向極端,它認為除了由原子構成的有形的物體之外,共他都是不真實的,這樣就否認了精神世界的存在。原子論者說精神也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精神原子與所有其他東西一樣都是堅實的、不可穿透的物質,只不過它們的形狀是球形的因而更容易運動而已。蘇格粒底的哲學就是針對這種完全否認精神世界的唯物論的一種反應。

第二,為了重新發現精神世界,蘇格粒底等哲學家暫時放棄了對外在自然的探索,轉而向內探求人的精神的本質。康福德稱之為「由蘇格拉底完成的革命」。前蘇格拉底哲學從探索自然開始,而蘇格粒底哲學從探索人的心靈開始。蘇格粒底將哲學的關注點由向外尋求對自然界的合理解釋轉向探求人類生活的秩序和目的,而這種探求的中心是個體精神的本質。

蘇格拉底主張人們能夠在精神的完善中找到幸福。康福德為此引用了《申辯篇》中蘇格拉底的自辯——「不能只關心積累財富、名譽和地位,而對智慧、真理和心靈的完善漠不關心」。蘇格粒底把給每個人指出真理視為天職,他說「是神靈命令我這樣做的」。蘇格粒底認為,真正的自我不是肉體而是心靈,這個心靈是一種洞察力的棲處之所,心靈能夠區分善惡並且一貫正確地選擇善。康福德把蘇格拉底所說的源自心靈、期望精神完善的遣德稱為「期望的道德」,它超越了原來要求服從權威、遵奉習慣的社會約束逍德。蘇格粒底想做的就是,用這種期望的道德取代社會約束的遣德。

第三,柏拉圖繼承並發揚光大了蘇格拉底的學說,中年時期又吸收了畢達哥粒斯學派的思想,最終建立了自已的世界主義思想體系。從蘇格拉底那里,柏粒圖知道人類生活的問題要通過期望的道德和追求永恆的完美理想來解決;從畢達哥粒斯那里,他學會如何將這種觀念延伸到人所關心的領域之外,擴大成這樣一個體系——它不僅包含整個自然界,而且將科學的范圍改變為《斐多篇》中蘇格拉底渴望看到的樣子。

柏拉圖將蘇格拄底的期望道德原則發展咸「相」的理論,「相」是固定在事物本質中不可改變的獨立存在的東西,完美的「相」之世界包含所有絕對真實的事物。

柏粒圖的回憶學說則是受畢達哥拉斯主義的影響產生的。柏粒圖宣稱回憶說是解決知識問題的一種方法;靈魂是不滅的,它能回憶起曾經擁有並已經忘記的知識。回憶說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我們怎樣才能獲得有夫「相」或「理想」的知識?回憶說認為,「相」的知識,事實上是有關真實和實在的一切知識,它總是呈現在炅魂身上。知識存在於靈魂,只不過是潛伏地、無意識地。所謂的「學習」或「發現真理」,是對這種潛伏的知識的回憶,是將其提高到意識層面。如果知識對靈魂來說總是存在的,那麽,靈魂一定是不滅的,不依賴於肉體和感覺而獨立存在。真理雖然被忘記,但它仍然被儲藏在記憶中,通過回憶我們能重新獲得真理。這種記憶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記憶」,不是通過感覺渠道而流入人腦的經驗。它的內容是非個人的,在所有人身上都是一樣的,這些內容永遠不能從可感知的經驗中抽象或提取出來。

第四,亞里士多德早期是一個徹底的柏拉圖主義者,他接受了「相」的理論。後來,亞里士多德開始擺脫柏拉圖的思想束縛。他公開指責柏拉圖的「相」論,尤其是針對這一理論的晚期階段和受畢達哥粒斯影響最深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柏拉圖的「相」完全等同子一種「理想的數」。除了體現「相」的有形事物外,亞里士多德不承認理想的「相」有任何真實的存在,他也不承認數學科學的對象是抽象事物之外的任何東西。

亞里士多德試圖從柏拉圖的理想世界中逃離,而與普通的感覺哲學重新獲得聯系。不過總的來看,他仍然是一個柏拉圖主義孝。他的思想像 拉圖一樣,受道德觀念的支配。當然,這種觀念是他的老師從蘇格拉底那里繼承來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實體是第一存在,如果實體可以消失,所有事物都可以消失。但是,變化和時間是不可消失的:它們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由於只有空間上的環形運動才是連續的、永不終止的變化,所以肯定存在著一個永恆的環形運動;而為了產生和維持這種運動,又必須有一個永恆的實體,這個實體的本質不是力而是能動性,它是一個純粹的非實質的形式。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神」,他的『神」並不設計這個世界的秩序,也不為了任何善的目的而工作。這個「神」本身就是目的,他對這個世界的影吶實際上只是引起了外部天體的運行。

總之,康福德在本書中對古希臘哲學史的分析可謂鞭辟入里、切中肯綮,他的語言也非常生動流暢,使人讀未決不像一般的哲學書那樣枯燥乏味,應當說這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哲學史名著,同時也是了解和研究古希臘史的重要參考書。

除了這本小冊子之外,康福德還在多篇論文中闡述過蘇格拉底前後的希臘哲學。為了饃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一時期的希臘哲學,同時也為了補充康福德在這本小冊子里未及言明的某些問題,譯者特意從康福德的眾多論文中選譯五篇,放在後面的附錄中,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當然,由到譯者水平有限,雖然我們希望盡量達到「信、達、雅」的境界,俚由於哲學著作所帶有的抽象性,我們的譯文難兔存在沒有盡達其意的情況。對此,我們敬請讀著諒解,並真誠歡迎諸位方家指正。

譯者
2009年6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