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插圖本)

曾國藩家書(插圖本)
定價:118
NT $ 103
  • 作者:[清]曾國藩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08-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593423
  • ISBN13:9787807593423
  • 裝訂:346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四庫全書》編定於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華典籍3461種。如此浩瀚典籍僅分經(儒家經典)、史(各類史書)、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詩文)四類。其后《四庫》之名既具有中華經典集成的寓意,同時也具有古代圖書分類的含義。進入二十一世紀,中華經典所蘊含的智慧,越來越為世人矚目。叢書策划者為了消除今人閱讀古代文言經典的艱澀,力求使用時人容易讀懂的版畫圖示和讀解心得的方式,讓讀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養分,使聖賢的智慧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所以叢書得名《家藏四庫》。
 

目錄

閱讀指南
國學與我們同在
編者的話
蒙皇上天恩,得會試分差
如能救焚拯溺,何難噓枯回生
謹守父親保身之訓
孫等在京,別無生計,
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
孫此刻在京,光景漸窘
男等在京,身體平安,孫男孫女皆好
家中費用窘迫
念念改過,雖小必懲
男亦常習小楷,以為明年考差之具
男在京身體如常,家人皆好
游子在外,最重唯平安二字
寓內上下平善,但光景艱難,不能寄貨回家
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業之不精耳
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慮
吾輩讀書,只有兩事:
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
唯願諸弟發奮立志,念念有恆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
伏望上大人俯從男等之請,即命六弟、九弟下省讀書
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利用金竺虔南旋之便,請其捎帶物品、銀兩
三月底盤查國庫
於孝悌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
大考喜信
功課無一定呆法,但須專耳
凡事皆貴專
應酬更繁,幸身體大好
所以汲汲饋贈,蓋以持盈保泰
中無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壞事
進德、修業二者由我做主
苦言勸率五居鄉,勤儉守舊,不必出外做官
無論文章之工不工,總以看書為急
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於人
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
得轉補翰林院侍讀
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
托他人送銀兩、高麗參、六弟所要的書籍等物回家
托帶物品,乞照單查收
常存敬畏之心,則是載福之道
情願吃虧,萬不可與人構訟
家中有人做官,則待鄰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舊
江岷樵不辭勞苦料理朋友喪事
侄得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望祖父先換藍頂
六弟文章極好,似明年納監下場
大人手示杜門謝客,男深為慶幸
萬望家中勿以瑣事耽擱九弟、季弟
交友需常常來往,不可太疏
男只求平安,伏望大人勿以得差為望
若能參以《和尚碑》、《郭家廟》二帖之沉着,直追古人不難矣
六弟幸得成就功名
望堂上大人不以男病為優,不以得差為望
請敬接誥封軸
滿則招損,亢則有悔
特命四弟束裝出京,專送誥軸回家
承大人之命一意服官
十金換錢,分送戚族中最親最苦者
予得超升內閣學士
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益
大人千金之軀,誠宜珍重
改路、架橋、栽樹,使包裹更為完緊,我家之氣更聚
勸其痛着祖鞭,並心一往
對盈虛自然之理,不必抑郁
父親、叔父二大人年壽日高,精力日邁,正宜保養神氣,稍稍休息
侄有銀數十兩,
擬托張君經贊帶回家
家中改屋
余即補吾園先生侍郎之缺
為國家辦照例之事,不苟不懈,盡就條理,亦所深願也
思為曾氏置一義田
在闈較射,余闈幸無不符之人
非道義可得者,不可輕易受此
恭送大行皇太后上西陵
予上一折,言兵餉事
聖慈含容,余益當盡忠報國
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慘聞母大故,念京寓眷口尚多,特寄信到京,料理一切
……
 

國學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學問。因此,國學不僅包括數千年來積累流傳下來的經典,比如「四書五經」、《老子》、《庄子》、《孫子》、((史記》、《漢書))、唐詩、宋詞,也包含研究中國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乃至娛樂方式的各種學問。廣而言之,國學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文獻,也包括實物;不僅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我國各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音樂、繪畫、醫藥、戲曲等等。

國學是不斷豐富、不斷發展的學問。上面說的從「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就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近代以來,國學的研究范圍還在不斷地擴大,比如,敦煌學、甲骨學,是隨着有關文物的出土而興起的;比如紅學,是隨着文學理論和學術風氣的發展變化而興起和發展的。隨着時間推移和學術進步,必將有更多的學問被納入國學研究的范圍。

數千年來,中國人做學問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論、史學理論、文學理論,以及訓詁學、考據學、音韻學等等。但這些理論和方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史學研究領域,由於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國維等人提出了所謂以地下文物與傳世文獻相補充互證的二重證據法。近代以來,西風勁吹。國人主動借鑒西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學問,王國維借鑒尼采的哲學等研究中國的文學戲劇,胡適以杜威的實驗主義研究中國的「國故」。國學從來沒有拒絕外國學問的介入,佛教傳入中國后,經過改造,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佛學、因明學;自明朝末年西學傳入中國后,中國的天文學、數學等就已經融入了西學的因素。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后,不少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它們當然也是國學的一部分。因此,國學又是開放的、隨時代而進步的。那麼,當今我們研究、振興國學,不允許也不應該倒退,不允許也不應該僵化。

然而,國學又是與西學明顯區分的。國學是西學的對應物,是與西學完全不同的學術體系。在近代,西學挾船堅炮利強勢進人中國之后,中國人還視自我,對於中國固有之學問出現了中學、國故學、國粹、國學這樣的名稱。面對帝國主義的強大,中國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學習引進西學,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貶低、拋棄國學。雖然也有一些人,如張之洞為保護中華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如胡適,提出「整理國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聲音終被時代所淹沒。國學一再被嚴重曲解和輕視,以致造成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大斷裂。也許,這一歷史過程是必然的。但回顧過去,中國在走向獨立富強的過程中,國學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太慘重了。

新中國成立,飽受屈辱的中國人從此站立了起來,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強,但沒有能夠及時認識到國學在新時代的重要性,甚至僅存的一點點國學遺產也進一步成為被拋棄的對象。在全面批判全盤西化的同時,卻走向全面西化。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強的國人終於猛醒,保護和振興國學逐漸成為全民的共識。一個強大的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必然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偉大的民族文化。中國人,從學術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發現國學的現代價值。同時,在走向全球化的進程中,東西方各國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學問,中國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評價。中國不僅為了自身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國也面臨着以優秀的中華文化向全人類貢獻智慧的責任和機會。

那麼,這套國學叢書編纂就是可喜的,編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這套叢書能發揮點滴作用,如同涓涓細流與千百萬有志者的努力一道匯成大潮,去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