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藝(1909-2000),筆名李鯈,浙江蘭溪人。著名的抗日將領,他身經百戰,九死一生,一生著文無數,結集出版數種,為當世難得 的文武兼備的將才文儒!著名報人、「愛國人士」曹聚仁便是他的親哥哥。
書題《無悔地闖過一個世紀》,原本是曹藝先生病逝半年前想寫的自傳的書名,由於曹老晚年病魔纏身,直到2000年8月21日病逝,他的這一願望也最終沒有實現!
今天曹藝親屬整理出版了《曹藝文選》,也算是完成了老人的一個遺願!
《曹藝文選》由中國華僑出版社於2009年6月正式出版,45萬字,分《濤聲》試筆、烽火征輪、長篇節錄、文壇憶舊、手足情深、晚晴絮語六大部分。書中收錄了不少珍貴的曹藝先生各個時期的珍貴的照片。
目錄
《神仙 老虎 狗》前記(代序)
序
《濤聲》試筆
蚊子
死所
吼
「不動姿勢」
吸血蟲
南口的蘋果
馮玉祥的衣堂
花會
花會的起源
「逼山」滄桑
吃刀飯的人
關於中國蜂
萬牲園看象記
八達嶺之洞
逋逃集
毛邊書與雜志
新都雜記
中山路的日本海軍戰車隊
呷呷
憶柳星
燈
大人
在塞北
新奇軍用兵器
勾結假日記
炕上隨筆
詹天佑像下
讀《偽自由書》
《憂賣藝館四歪詩》
明天見《濤聲》!!!
烽火征輪
「九一八」的大炮敲響了東亞同文書院的喪鍾
我在東北義勇軍后援會和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一段經歷
戰忻口·話當年
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期往返延安西安紀實
跟隨史迪威將軍戰斗在印緬戰場
漫話史迪威將軍
憶李鴻將軍
緬懷斯立將軍
給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唐維華同志的信
……
序
《濤聲》試筆
蚊子
死所
吼
「不動姿勢」
吸血蟲
南口的蘋果
馮玉祥的衣堂
花會
花會的起源
「逼山」滄桑
吃刀飯的人
關於中國蜂
萬牲園看象記
八達嶺之洞
逋逃集
毛邊書與雜志
新都雜記
中山路的日本海軍戰車隊
呷呷
憶柳星
燈
大人
在塞北
新奇軍用兵器
勾結假日記
炕上隨筆
詹天佑像下
讀《偽自由書》
《憂賣藝館四歪詩》
明天見《濤聲》!!!
烽火征輪
「九一八」的大炮敲響了東亞同文書院的喪鍾
我在東北義勇軍后援會和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一段經歷
戰忻口·話當年
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期往返延安西安紀實
跟隨史迪威將軍戰斗在印緬戰場
漫話史迪威將軍
憶李鴻將軍
緬懷斯立將軍
給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唐維華同志的信
……
序
今年一月下旬,我和妻子從昆明經保山前往騰沖。電視台朋友的車子載着我們越過怒江大橋,盤旋在高黎貢山彎彎曲曲的公路上,我不時想到,60多年前叔叔曹藝帶着他的國軍輜汽六團官兵,就曾在這里的險峻山嶺中來往奔馳。
這次在騰沖得到的最深感受,就是當年中國遠征軍血戰滇緬、力抗日寇的往事,極為壯烈、艱辛,其中就有叔叔和他部下的奉獻。我小時候翻看父親與舒宗僑先生合著的《中國抗戰畫史》,就見到過叔叔身着國軍軍裝與美軍聯絡官一起的照片。那是1945年初,赫赫有名的「史迪威公路」剛剛打通,叔叔率第一個車隊從印度的雷多出發,經緬甸開回中國。
1500多公里的路程,途經十多座高山和數百公里原始森林,他們用了半個多月才抵達中國國境。可惜的是,大學讀歷史的我,卻一直沒有機會聽叔叔親口敘述那段經歷。好在他晚年留下了一些相關的文字,研究那段歷史的學者也采訪過他,最近保山、騰沖的政府有意尋找大牌導演拍攝重現滇緬大戰的電影,如能成事,叔叔的回憶就很有參考價值。
但那只是叔叔坎坷經歷中的一段。我一直覺得,同許許多多其他的中國家庭一樣,我們曹家過去100多年的命運,正是國運起伏的折射和縮形,父親和叔叔那一代尤其如此。好多年前叔叔來到上海,記不得為了什麼事,我陪着他來到了西郊的虹橋路上。走過臨近「萬國公墓」的一個地方,他告訴我,那里就是他20世紀30年代初讀書的日本「同文書院」。
當時我並不清楚黃埔軍校出身的叔叔,為什麼又來上海讀書,但我知道魯迅文章中提到過的「李僬」就是叔叔。后來我在父親辦的《濤聲》周刊上,也看到好些「李僬」的文章,批判蔣政權、要求抗日的立場很是鮮明,和我父親一樣都有點「赤膊打仗」的氣派。(還模模糊糊記得叔叔說過,《濤聲》上刊載的《從莫斯科歸來》系列文章,也是他化名撰寫的,當時頗受讀者注意。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后,魯迅曾向毛澤東表達祝賀,送去兩只火腿。叔叔告訴我確有其事,因為這火腿正是通過他部隊的汽車帶去西安的。那時他又回到了軍隊,而且與中共又重新建立起聯系管道。)
解放后叔叔到北京交通總值行職,應該是十三級的干部,住西直門附近的馬相胡同。1956年夏天父親第一次從香港「北行」,母親與我則從上海到北京同他會聚,我也第一次有相會同叔叔單獨相處。那天可能是父親有事要辦,叔叔一早就來我們住的新僑飯店,帶着九歲的我到北海公園玩了整個上午。先是釣魚,那時的北海公園是可以租魚竿在湖邊釣魚的,我還真的釣起一條巴掌大的鯽魚。中午在湖畔的「偽膳」吃的午飯,就我們倆,所以記得清楚。特別是叔叔對我這樣的孩子,特別有耐心,也許這同他有整整一個「班」的子女有關。
……
這次在騰沖得到的最深感受,就是當年中國遠征軍血戰滇緬、力抗日寇的往事,極為壯烈、艱辛,其中就有叔叔和他部下的奉獻。我小時候翻看父親與舒宗僑先生合著的《中國抗戰畫史》,就見到過叔叔身着國軍軍裝與美軍聯絡官一起的照片。那是1945年初,赫赫有名的「史迪威公路」剛剛打通,叔叔率第一個車隊從印度的雷多出發,經緬甸開回中國。
1500多公里的路程,途經十多座高山和數百公里原始森林,他們用了半個多月才抵達中國國境。可惜的是,大學讀歷史的我,卻一直沒有機會聽叔叔親口敘述那段經歷。好在他晚年留下了一些相關的文字,研究那段歷史的學者也采訪過他,最近保山、騰沖的政府有意尋找大牌導演拍攝重現滇緬大戰的電影,如能成事,叔叔的回憶就很有參考價值。
但那只是叔叔坎坷經歷中的一段。我一直覺得,同許許多多其他的中國家庭一樣,我們曹家過去100多年的命運,正是國運起伏的折射和縮形,父親和叔叔那一代尤其如此。好多年前叔叔來到上海,記不得為了什麼事,我陪着他來到了西郊的虹橋路上。走過臨近「萬國公墓」的一個地方,他告訴我,那里就是他20世紀30年代初讀書的日本「同文書院」。
當時我並不清楚黃埔軍校出身的叔叔,為什麼又來上海讀書,但我知道魯迅文章中提到過的「李僬」就是叔叔。后來我在父親辦的《濤聲》周刊上,也看到好些「李僬」的文章,批判蔣政權、要求抗日的立場很是鮮明,和我父親一樣都有點「赤膊打仗」的氣派。(還模模糊糊記得叔叔說過,《濤聲》上刊載的《從莫斯科歸來》系列文章,也是他化名撰寫的,當時頗受讀者注意。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后,魯迅曾向毛澤東表達祝賀,送去兩只火腿。叔叔告訴我確有其事,因為這火腿正是通過他部隊的汽車帶去西安的。那時他又回到了軍隊,而且與中共又重新建立起聯系管道。)
解放后叔叔到北京交通總值行職,應該是十三級的干部,住西直門附近的馬相胡同。1956年夏天父親第一次從香港「北行」,母親與我則從上海到北京同他會聚,我也第一次有相會同叔叔單獨相處。那天可能是父親有事要辦,叔叔一早就來我們住的新僑飯店,帶着九歲的我到北海公園玩了整個上午。先是釣魚,那時的北海公園是可以租魚竿在湖邊釣魚的,我還真的釣起一條巴掌大的鯽魚。中午在湖畔的「偽膳」吃的午飯,就我們倆,所以記得清楚。特別是叔叔對我這樣的孩子,特別有耐心,也許這同他有整整一個「班」的子女有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