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曼斯菲爾德是我國讀者所熟悉的英國小說家。他的書信和日記既是一個善良、敏感的女作家內心世界的自述,又是一篇篇優美的散文。

作家獨具風韻的筆調在她的書信和日記中,表現得更加自如。記敘大自然的風光,抒發個人偶得之感慨,並非著意寫來,卻處處妙筆生輝。

這是一部具有文學和學術雙重價值的著作。
 

目錄

曼斯菲爾德與小說創作(代序) 陳家寧
第一章 青春與不愉快的婚姻(1907年2月1915年)
第二章 愛弟之死(1915年11月—1916年3月)
第三章 與勞倫斯夫婦在一起(1916年4月—1917年12月)
第四章 病魔與戰亂(1918年1月—1919年9月)
第五章 死亡的威脅(1919年10月—1920年8月)
第六章 病中耕耘(1920年9月—1922年5月)
第七章 最後的日子(1922年6月—1923年1月)
 

曼斯菲爾德不但是有世界影響的女作家,而且也深受中國讀者熱愛。她的小說譯文早在1927年就在中國出現,譯者是著名詩人和文學家徐志摩。幾年前,天津、上海都譯了她的短篇小說集,她啪零散的小說譯文也不斷在外囝文學雜志和其他集子中出現。今天,百花文藝出版社決定出版她的日記書信選譯也是件令人感到十分興奮的事。

曼斯菲爾德在中國受到青睞並非出於偶然。她是個愛生活,愛大自然,有正義感的女作家。她同情弱小,憎恨強暴,在她的作品中常常能夠看到她對被壓迫者的深切關懷。她無論是寫童心的天真、晚景的凄涼,還是寫貧富的不均和婦女遭受的屈辱與敷壓都能得到中國讀者的理解。她的藝術遣詣高深,善亍用心理語言和情緒語言傳達人物的感受,甚至會使中國讀者感到與她作品中的人物在感情上息息相通,並忘記國界的存在。讀了她寫的《巴克媽媽的一生》,凡是在世紀初生活過的人,或者接觸過那個時代的人的讀者都會感到巴克媽媽這樣的老太太不但英圉有,而且她似乎就是我們常看到的中國老太太中的一個。她的愛孫跟她要一個便士,她從錢包里摸出來給他后問:「你說,你給姥姥點什麼呢?」這樣的話似乎許多中圉老太太都問過9似乎我們每個人都聽到過。在《幸福》中,她對嬰兒小貝有這樣一段傳神的描寫:

孩子高高興興地吃砉飯,看見小匙就張開嘴等砉喂,喝完一口就搖搖小手,可也有幾回勃莎剛把湯舀在匙里,她用手一推,把湯撒了一地。

……

的確,她對小貝有說不出的喜愛,愛她那向前伸着的脖頸,愛她鄧在火光中晶瑩透明的纖巧的腳趾。

……

盡管我們不是英國人,她所描寫的那小手,那脖頸,那腳趾,不也是我們所熟悉,所熱愛的麼?這樣的文字只有為小說藝術獻身的人才能寫得出來。曼斯菲爾德從很早便設法使她的父母理解她從事寫作的理想不是兒戲。后來她潛心鑽研小說藝術。她的小說技藝高超,表現手法十分豐富,有時在一個篇幅不長的故事中能同時采用近十種不同的手法。在小說創作中,她創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打破了短篇小說的結構和模式,擴大了短篇小說的疆界,寫出了散文式的,富有詩意的短篇小說。在中國,她受到文學界的重視並受到讀者的歡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她的作品能引起中國讀者的共鳴,她的手法,作家們可以借鑒。

到底哪一篇應算是曼斯菲爾德的代表作,似乎沒有統一的答案,然而就其對短篇小說結構的改革和藝術的創新來說,《序曲》當置首位。《序曲》是她的短篇小說中較長的一篇,共由十二個片段組成,遢篇沒有集中的矛盾與重犬的沖突,既元所謂高潮,也無所謂開頭與結尾,然而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給讀著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而整個作品則給人以難以描述的美感。我一直想了解這篇奇特的作品是如何寫成的。翻開曼斯菲爾德的書信田記,我讀到了《序曲》寫作前前后后的全部過程。1985年我在北京師院學報上發表了《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一文,文中捷到她的作品「帶有透明而又和諧的特點……堪稱是光和音樂的藝術。」許多名家作品的文字是富有音樂性的,而作品附着着光感的唯曼一人而已。當時我只是奇怪於這種現象。現在丿我了解到在寫《序曲》時,作著不但決心不再寫「事物相雷同的表面現象」,而且有意讓作品「帶有一種光耀,一種余輝」。然而,我又一次感到奇怪了——她是如何使讀者感到這種光耀,這種余輝的呢?日記沒有泄露這一秘密。也許沒有什麼條文可以將這一點加以總結,因為鑄成這篇文字的是生命,是愛,是童年的歡樂和失去愛弟的悲傷。曼斯菲爾德稱《序曲》為「我的愛物」,「我的發明」 (見1918年5月12日日記)。她最為關心《序曲》的發表。英國另一現代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對此篇的贊賞使她感到欣慰。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