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分析與探討世界化語境嬗變中的近代中國外語教育與近代中國對外開放之間的關系,而非純粹的外語教育史。本書的整體構架主要以時間順序為經,以外語教育的各個側面為緯,描述和探討近代中國的外語教育在不同時期、不同世界意識語境中的變化特點及其所傳遞的社會文化意義,借以透析在中西文化關系中外語教育所體現的主體應對策略——世界性與民族性的辨證互動規律,從而揭示出外語教育與中西文化之間的復雜關系,勾畫出人們認識世界和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歷史軌跡。外語教育是「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發生,與近代中國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處在共時態的空間中。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發展歷程就是近代中國對外開放、追求現代化的歷程。近代中國的外語教育在近代中國融入世界體系的歷史進程中起著極其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其發展變化不僅反映了中國教育的發展,也折射出中國近代思想和社會的變遷。本書以「世界化」、「世界性」與「民族性」為主體概念,探討了近代中國外語教育變遷與中國對外開放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國外語教育的興起與發展是西學東漸背景下官方倡導,民間參與,以學習西方科學知識,增強了解世界力度,提高與世界接軌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教育運動。它的變遷發展經歷了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由零星到系統、由保守到開放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國家門戶開放的過程,一個民族的思想開放、心理開放的過程,一個勇於直面世界、接納異己、表達自我的過程。世界與中國的相互關系始終是墊襯中國近代外語教育歷史的濃重底色。所以,近代中國外語教育在中國對外開放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發展史實是近代中國如何走向和融入世界的歷史。
目錄
表格索引
序
導論
一、選題緣起
二、研究的價值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研究現狀及其不足
五、研究的創新之處
六、理論范式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意識的萌發與中國外語教育的濫觴(1862~1900)
第一節 「天下」秩序的瓦解與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緣起
一、變化世界中的歷史:由中心到邊陲
二、「天朝上國」優越感的式微與世界意識的萌芽
三、外語教育思潮的興起
第二節 濫觴時期外語教育的具體實施
一、直接工具的價值取向:外語課程的設置
二、詞法與文法並重:外語教科書的編寫
三、語法翻譯與雙語教學:外語教學實施的主要方法
第三節 世界化進程初期的中日外語教育比較
一、中日外語教育的受重視程度比較
二、中日外語教育的價值取向比較
三、中日早期外語學人的社會地位比較
第四節 弱世界性一強民族性:濫觴時期外語教育評說
一、徘徊於「夷文」與「方言」之間:「外語」指稱中的民族主義情愫
二、外語教育思想者多重人格中的「強民族性」
三、外語學人命運中體現的「強民族性」
四、外語課程、教材、教法中的「強民族性」
五、狹隘的民族主義:關於外語教育「強民族性」的制約因素分析
第二章 世界意識的增強與中國外語教育的制度化(1901~1921)
第一節 以西為是:外語教育制度化的歷史文化語境
一、過渡時代:一個向西方學習的新紀元
二、天演之聲:嚴復的外語教育思想與西學傳播
第二節 外語課程的制度化變遷
一、外語課程設置的基本脈絡
二、外語課程標准的世界性目標:跨文化教育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三、外語課程實施狀況:對制度的遵循與疏離
第三節 外語教科書的制度化探索
一、外語教科書編寫制度的確立:民編部審相結合
二、外語教科書的出版與使用
三、外語教科書的制度化及其世界圖景的建構16l
第四節 跨文化價值取向下的外語教學
一、會話交際教學與語法翻譯教學的有機結合
二、閱讀教學與語法翻譯教學的相互滲透
第五節 強世界性一弱民族性:制度化時期外語教育評說
一、外語教育思想中體現的「強世界性」
二、外語學人命運中體現的「強世界性」
三、外語課程、教科書、教學法中體現的「強世界性」
四、關於外語教育「強世界性」的思考
第三章 世界意識的理性自覺與中國外語教育的民族化探索(1922~1949)
第一節 民族立場:外語教育民族化的歷史文化語境
一、西化思潮的新高漲與外語教育熱的持續升溫
二、文化民族主義對西化思潮的反動
三、外語教育問題的凸顯:全國性中等教育調查反饋
四、文化帝國主義的不斷擴張
第二節 社會人士關於外語教育民族化改革的主要觀點
一、根據國情需要來調整外語課程地位的主張
二、增強外語教育民族文化主體性的主張
三、探索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方法的主張
四、弘揚民族精神、抵制文化帝國主義的外語教育的主張
第三節 外語教育民族化的實踐探索
一、外語課程的民族化調整
二、外語教科書的民族化改革
三、外語教學法的民族化探索
四、對文化帝國主義外語教育的抵制
第四節 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雙向互動:民族化時期外語教育評說
一、外語教育教學中的主權維護
二、外語教育目標設置的雙重屬性
三、外語課時調整中體現的雙重屬性
四、外語教科書編寫時體現的雙重屬性
五、外語教學法實施時體現的雙重屬性
第四章 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總體評價
第一節 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基本脈絡
一、影響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發展的基本因素
二、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發展的基本脈絡
第二節 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基本理論特質與實踐特征
一、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基本理論特質
二、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實踐特征
第三節 中國近代外語教育的歷史定位
一、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主要成就
二、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歷史局限
余論 和諧語言生態、建設精神家園:中國外語教育的文化使命
一、世界性與民族性的有機統一是外語教育的基本品格,發展外語教育需要樹立開放的民族主義文化認同取向
二、抵制文化帝國主義、全盤西化依然是中國外語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外語教育的本質屬性:一種跨文化素質教育
四、中外文化同構:外語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五、從「權利」到「資源」:民族文化認同視野下的外語教育政策調整
六、本研究的生成性:加強民族文化認同視野下的外語教育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導論
一、選題緣起
二、研究的價值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研究現狀及其不足
五、研究的創新之處
六、理論范式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意識的萌發與中國外語教育的濫觴(1862~1900)
第一節 「天下」秩序的瓦解與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緣起
一、變化世界中的歷史:由中心到邊陲
二、「天朝上國」優越感的式微與世界意識的萌芽
三、外語教育思潮的興起
第二節 濫觴時期外語教育的具體實施
一、直接工具的價值取向:外語課程的設置
二、詞法與文法並重:外語教科書的編寫
三、語法翻譯與雙語教學:外語教學實施的主要方法
第三節 世界化進程初期的中日外語教育比較
一、中日外語教育的受重視程度比較
二、中日外語教育的價值取向比較
三、中日早期外語學人的社會地位比較
第四節 弱世界性一強民族性:濫觴時期外語教育評說
一、徘徊於「夷文」與「方言」之間:「外語」指稱中的民族主義情愫
二、外語教育思想者多重人格中的「強民族性」
三、外語學人命運中體現的「強民族性」
四、外語課程、教材、教法中的「強民族性」
五、狹隘的民族主義:關於外語教育「強民族性」的制約因素分析
第二章 世界意識的增強與中國外語教育的制度化(1901~1921)
第一節 以西為是:外語教育制度化的歷史文化語境
一、過渡時代:一個向西方學習的新紀元
二、天演之聲:嚴復的外語教育思想與西學傳播
第二節 外語課程的制度化變遷
一、外語課程設置的基本脈絡
二、外語課程標准的世界性目標:跨文化教育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三、外語課程實施狀況:對制度的遵循與疏離
第三節 外語教科書的制度化探索
一、外語教科書編寫制度的確立:民編部審相結合
二、外語教科書的出版與使用
三、外語教科書的制度化及其世界圖景的建構16l
第四節 跨文化價值取向下的外語教學
一、會話交際教學與語法翻譯教學的有機結合
二、閱讀教學與語法翻譯教學的相互滲透
第五節 強世界性一弱民族性:制度化時期外語教育評說
一、外語教育思想中體現的「強世界性」
二、外語學人命運中體現的「強世界性」
三、外語課程、教科書、教學法中體現的「強世界性」
四、關於外語教育「強世界性」的思考
第三章 世界意識的理性自覺與中國外語教育的民族化探索(1922~1949)
第一節 民族立場:外語教育民族化的歷史文化語境
一、西化思潮的新高漲與外語教育熱的持續升溫
二、文化民族主義對西化思潮的反動
三、外語教育問題的凸顯:全國性中等教育調查反饋
四、文化帝國主義的不斷擴張
第二節 社會人士關於外語教育民族化改革的主要觀點
一、根據國情需要來調整外語課程地位的主張
二、增強外語教育民族文化主體性的主張
三、探索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方法的主張
四、弘揚民族精神、抵制文化帝國主義的外語教育的主張
第三節 外語教育民族化的實踐探索
一、外語課程的民族化調整
二、外語教科書的民族化改革
三、外語教學法的民族化探索
四、對文化帝國主義外語教育的抵制
第四節 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雙向互動:民族化時期外語教育評說
一、外語教育教學中的主權維護
二、外語教育目標設置的雙重屬性
三、外語課時調整中體現的雙重屬性
四、外語教科書編寫時體現的雙重屬性
五、外語教學法實施時體現的雙重屬性
第四章 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總體評價
第一節 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基本脈絡
一、影響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發展的基本因素
二、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發展的基本脈絡
第二節 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基本理論特質與實踐特征
一、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基本理論特質
二、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實踐特征
第三節 中國近代外語教育的歷史定位
一、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主要成就
二、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歷史局限
余論 和諧語言生態、建設精神家園:中國外語教育的文化使命
一、世界性與民族性的有機統一是外語教育的基本品格,發展外語教育需要樹立開放的民族主義文化認同取向
二、抵制文化帝國主義、全盤西化依然是中國外語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外語教育的本質屬性:一種跨文化素質教育
四、中外文化同構:外語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五、從「權利」到「資源」:民族文化認同視野下的外語教育政策調整
六、本研究的生成性:加強民族文化認同視野下的外語教育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外語教育,在我國教育史上早已有之。諸如後漢以降佛教寺院教育對佛經的誦譯課讀,元代所設回回國子學內對「亦思替非」文的傳授研習,明朝田夷館中對學為「譯亨」的譯學生們的教學培養,無不表明中國歷史上一直給予外語教育以相當的關注,通過這種教育教授青年學子以「人類最董實的交際工具」(列寧語),借以結識萬邦、賓服四夷,吸納他國文化,播衍自身文明。
然而,外語教育真正引起整個氏族的重視並激發朝野努力去踐行,則是近代以來的亨情。在西力東侵和西學東漸的雙董歷史背景下,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興起和發展,表現為一種官方倡導、民間參與,以學習西方科技知識,增強了解強勢民族力庋,捉高與世界接軌能力為圭要目的的教育運動。墊襯這種教育的歷史底色無疑是近代中國與世界相互關系的變動,它的變遷發展經歷了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由零星到糸統、由保守到開放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國家的門戶開放的過程,一個民族思想和心理開放的過程,一介向來處於「上邦」地位的國庋苴面世界接納異己、表達自我的過程。概言之,近代以來中國外語教育的變遷發展,與中國對外開放及跨入新的世界體系的運行軌適,兩孝關聯互動,因此,它在中國對外開放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其發展過程的揭示也即是了解近代中國如何走向和融入世界的歷史。即就教育的發展變革而言,對迸種教育的發生、發展和變遷予以歷史的總結和反思,也無疑即可探究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行程的演變規律和運行軌跡。緣此,高燕在三年攻博期間,擇定世界化視野中近代中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作為自己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自然得到我的首肯及支持。
時至今日,在教育不斷走向全球化、世界不斷走向一體化的過程中,外語教育無論對於一個民族了解世界融入世界,還是對於民族個體獲取新知發展自我來說,都較過去任何歷史時期更為重要。在一個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時代,外語教育不僅僅吏向人們捉供一種語言交際エ縣和新知獲求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正在咸為整個人類心靈溝通的渠道。正因有此,今日外語教育已在人們的教育理念中占有十分童要的地位,更在各級學校教育實踐中呈現十分熾熱的狀態。在仝國各大專院校中,不論什麽年級什麽專業的學子,也不論你樂學不樂學、能學不能學、須學不須學,一概是悠悠萬「課」唯此為大!早在20世紀90年代間,筆孝在進行本科生的教學時就屢屢指出:「今日中國的高等教育只有一個專業——外國語專業∵在這種「瘋狂外語」教育的時勢下,有如塞繆爾·亨廷頓,我們也應該清晰地認識到這個問題——「我們是誰?」對這個問題的正確解答,無疑是一個董犬的教育研究課題。而能正確地解答這個問題,也就能擺正今日學校教育中外語教育和母語教育的各自地位,厘清實施他國語言教育過程中世界性和氏族性的相互芙糸。西人有諺:「You are what you eat!』』作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對於正在汲取知識養份的學子來說,今日教育是喂他們以「牛奶」還是喂他們以「母乳」?自然兩孝都喂可能更有利於他們的咸長和健康。擺放在讀孝面前的這部出版物,其作著的寫作主旨即在於通過對歷史的總結和反思,為解答今日的外語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外語教育,應該如何施行和發展,也就是在力圖解決「牛奶」和「母乳」如何配量如何喂養的問社&。因此,這種嘗試性的研究,就不僅僅具有總結歷史的學術研究價值,而更重要的是具有為今日外語教育提供指導現實的理論借鑒意義。
在進行這種嘗試性研究過程中,粟高燕既肩負著學校毫無折扣地分派給她的教書育人的王作,還盡其為人妻為人母的職責而努力地完成相夫教子的任務。在學術風氣浮躁、抄襲現象盛行的社會氛圍中,她北上南下、東奔西走,三年來沉·d靜性地坐冷板凳、剪寒窗燭,終於為洋洋三十余萬言划上了句號。盡管擺放在讀孝手中的逮本書,在學術的探究上還存在謗多的不足,尤其某些觀點的闡釋,明顯為帶有個人意氣的「一孔之見」,但它所取用的史料、表述的思想 是一些真東西。正因如此,它才有幸為學術界一息尚存的良心所認同,而躋身浙江省「全額資助出版」的社會科學學術著作之列,收入「十一五」日家董"點圖書出版規划項目——《光明學術文庫》之中。有理由相信,也真誠地希望,逮種並非借助種種人際關糸所獲得的榮譽,將推動該書作孝在學研適路上更進一步。
蘄陽 余子俠
於己丑年驚蟄
然而,外語教育真正引起整個氏族的重視並激發朝野努力去踐行,則是近代以來的亨情。在西力東侵和西學東漸的雙董歷史背景下,近代中國外語教育的興起和發展,表現為一種官方倡導、民間參與,以學習西方科技知識,增強了解強勢民族力庋,捉高與世界接軌能力為圭要目的的教育運動。墊襯這種教育的歷史底色無疑是近代中國與世界相互關系的變動,它的變遷發展經歷了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由零星到糸統、由保守到開放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國家的門戶開放的過程,一個民族思想和心理開放的過程,一介向來處於「上邦」地位的國庋苴面世界接納異己、表達自我的過程。概言之,近代以來中國外語教育的變遷發展,與中國對外開放及跨入新的世界體系的運行軌適,兩孝關聯互動,因此,它在中國對外開放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其發展過程的揭示也即是了解近代中國如何走向和融入世界的歷史。即就教育的發展變革而言,對迸種教育的發生、發展和變遷予以歷史的總結和反思,也無疑即可探究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行程的演變規律和運行軌跡。緣此,高燕在三年攻博期間,擇定世界化視野中近代中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作為自己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自然得到我的首肯及支持。
時至今日,在教育不斷走向全球化、世界不斷走向一體化的過程中,外語教育無論對於一個民族了解世界融入世界,還是對於民族個體獲取新知發展自我來說,都較過去任何歷史時期更為重要。在一個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時代,外語教育不僅僅吏向人們捉供一種語言交際エ縣和新知獲求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正在咸為整個人類心靈溝通的渠道。正因有此,今日外語教育已在人們的教育理念中占有十分童要的地位,更在各級學校教育實踐中呈現十分熾熱的狀態。在仝國各大專院校中,不論什麽年級什麽專業的學子,也不論你樂學不樂學、能學不能學、須學不須學,一概是悠悠萬「課」唯此為大!早在20世紀90年代間,筆孝在進行本科生的教學時就屢屢指出:「今日中國的高等教育只有一個專業——外國語專業∵在這種「瘋狂外語」教育的時勢下,有如塞繆爾·亨廷頓,我們也應該清晰地認識到這個問題——「我們是誰?」對這個問題的正確解答,無疑是一個董犬的教育研究課題。而能正確地解答這個問題,也就能擺正今日學校教育中外語教育和母語教育的各自地位,厘清實施他國語言教育過程中世界性和氏族性的相互芙糸。西人有諺:「You are what you eat!』』作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對於正在汲取知識養份的學子來說,今日教育是喂他們以「牛奶」還是喂他們以「母乳」?自然兩孝都喂可能更有利於他們的咸長和健康。擺放在讀孝面前的這部出版物,其作著的寫作主旨即在於通過對歷史的總結和反思,為解答今日的外語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外語教育,應該如何施行和發展,也就是在力圖解決「牛奶」和「母乳」如何配量如何喂養的問社&。因此,這種嘗試性的研究,就不僅僅具有總結歷史的學術研究價值,而更重要的是具有為今日外語教育提供指導現實的理論借鑒意義。
在進行這種嘗試性研究過程中,粟高燕既肩負著學校毫無折扣地分派給她的教書育人的王作,還盡其為人妻為人母的職責而努力地完成相夫教子的任務。在學術風氣浮躁、抄襲現象盛行的社會氛圍中,她北上南下、東奔西走,三年來沉·d靜性地坐冷板凳、剪寒窗燭,終於為洋洋三十余萬言划上了句號。盡管擺放在讀孝手中的逮本書,在學術的探究上還存在謗多的不足,尤其某些觀點的闡釋,明顯為帶有個人意氣的「一孔之見」,但它所取用的史料、表述的思想 是一些真東西。正因如此,它才有幸為學術界一息尚存的良心所認同,而躋身浙江省「全額資助出版」的社會科學學術著作之列,收入「十一五」日家董"點圖書出版規划項目——《光明學術文庫》之中。有理由相信,也真誠地希望,逮種並非借助種種人際關糸所獲得的榮譽,將推動該書作孝在學研適路上更進一步。
蘄陽 余子俠
於己丑年驚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18折$59
-
新書87折$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