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寶齋畫譜·現代編(29):人物部分

榮寶齋畫譜·現代編(29):人物部分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吳光宇 繪
  • 出版社:榮寶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300506
  • ISBN13:9787500300502
  • 裝訂:42頁 / 39 x 26 cm / 普通級 / 2版
 

內容簡介

吳光宇先生離開人世已經十七個年頭了,在世之際,門庭紅火,車水馬龍,堪稱一代名士。先生的品格剛直不阿,感情豐富,性格豪放。這些本體的素質都涵蓄在朴厚寡語,流露於筆情墨趣。他的重彩人物畫,別具一格,線描和色彩渾然一體,形成畫面的整體美。線描是中國畫表現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造形的手段,而且也是表現內容抒發情感的藝術手段,是獨立的藝術技法。先生的線描筆法不受自然物象形體的拘泥,而是對客觀物象的強烈感受,是意象的抒發。
 

目錄

面部的畫法
衣紋的畫法
手的畫法
鍾馗(白描)
鍾馗(白描)
鍾馗(白描)
杜甫行吟圖(白描)
鍾馗(白描)
執扇仕女 浣紗仕女(白描)
服飾的畫法步驟
頭部的畫法步驟
頭部的畫法步驟
散花仕女 紅線盜盒
麻姑獻壽 洛神
天女散花
母子圖
船渡
曼松滿
江邊
海人家
沐浴
龍女牧羊
舉杯邀明月 寶琴立雪
紅葉仕女 蝶戀花




畫龍點楮
羲之愛鵝
昭君出塞
麻姑獻壽
嫦娥
木蘭從軍
山鬼
梁紅玉擊鼓
林逋愛鶴圖 蘇武牧羊
羲之愛鵝 嬰戲圖
柳陰仕女 執扇仕女
盜仙草 告廟
嬰戲圖 仕女
碾米 黎明
 

吳光宇先生的畫譜出版問世,心中別有一番滋味。先生離開人世已經十七個年頭了,在世之際,門庭紅火,車水馬龍,堪稱一代名士,然『文革』以後,這位馳名中外的人物畫家卻名跡蕭蕭。今幸得榮寶齋出版社出版先生的人物畫譜。他們曾長途跋涉,走訪了很多省、市,尋覓先生的遺作,匯集成冊,傳於後世,在這里我作為吳光宇的學生,要向伯樂精神致謝。

吳光宇又名昊顯曾,原籍浙江紹興,一九○八年生於北京。父親經營中藥行,長兄行醫,三兄吳鏡汀是著名山水畫家。光宇先生自幼酷愛繪畫,開始受其史鏡汀先生的影響,學習山水畫,後改畫人物,業師於著名畫家徐燕孫,青年時期已頗有名氣。除了研習畫藝,並在京華美術學院、北平藝專任教,以此維持一家清貧的生活。解放後,先生在藝術上獲得了新生,由北京畫院聘為畫師,使他走出畫畫、賣畫的狹小生活范圍,步入了浩瀚的社會天地,眼界豁然開朗。他的畫風從細膩、嚴謹,一躍而為濃重、豪放、灑脫。當時著名人物畫家陳緣督先生說:吳光宇的畫變了,色彩更濃重了。

先生的品格剛直不阿,感情豐富,性格豪放。這些本體的素質都儲蓄在朴厚寡語,流露於筆情墨趣。他的重彩人物畫,別具一格線描和色彩渾然一體,形成畫面的整體美。線描是中國畫表現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造型的手段,而且也是表格內容、抒發情感的藝術手段,是獨立的藝術技法。先生的線描筆法不受自然物象形體的拘泥,而且對客觀物象的強烈感受,是意象的抒發。他特別注意筆法的變化和統一。如線描的長短、粗細、疏密、抑揚頓挫,以及運筆的輕重、疾徐、連綿不斷,一氣呵成,可稱是意筆線描。我國盛唐時代人稱畫聖的吳道子是白描技法的創始人,也是意筆畫的始祖。宋朝蘇軾作詩贊美吳道子的用筆『當其下筆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也有形容他的線描迎風飄舉『吳帶當風』。這種畫風的形成在當時壓倒了其他畫風,在中國繪畫史上稱傾至今。而光宇先生的線描大有吳道子的意筆之風。先生的線描飛揚流暢,達到了藝術美的境界。他畫的一組白描人物如:鍾馗、拜福圖、浣紗仕女圖、杜甫行吟圖等,每一幅畫的線描筆法均不相同,以千變萬化的筆法刻畫出不同人物的神情體態。先生的運筆,灑脫有力,真若筆能扛鼎,賦於畫面以力度、氣勢和神韻,其重彩人物畫尤重線描筆法。《芥舟學畫篇》中論述筆法:『筆乃作畫之骨干也,骨具則筋絡可聯,骨立則血肉可附,骨之不植,而遽相尚以文飾,亦猶施丹(丹(艹隹又))於糞土,外華而內腐。』一幅畫的成敗,線描筆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生在授課時,極重筆法線描的訓練,他做了大量的白描人物畫供學生學習和研究。他說:『線描筆法的規律千說萬說,在於變化二字。』他作畫就是遵循這條變化規律以達到完整的藝術美。

先生的重彩人物揚名於世,在設色上又別具風貌,擅用石青、石綠、朱砂為主調,巧妙地運用墨色、白色或金銀,在色塊中起到統一和諧的作用,畫面效果達到淺淡中見濃重,不輕不浮;濃重中見淺淡,不板不滯。色彩絢麗而典雅,精致處惟妙惟肖,概括處乘法洗練,揮灑自若、工寫相兼,遠看似意筆畫,有氣勢、有力量、有神韻,近看則工整嚴謹,一絲不苟,又是工筆畫。細細品味,先生的畫是辯證哲理規律的構成。

先生的傳統功力,一方面繼承了唐宋卷軸畫雍容大氣的色彩畫風,另一方面受民間壁畫的影響,畫面計策絢麗,金碧輝煌。他的興趣非常廣泛,愛好京戲、昆曲等民間戲曲。有一次他去山西,看了晉劇娃娃腔後贊不絕口。他從民間戲曲中吸收了高亢、豪放的表現手法,畫的《告廟》一畫,人物動作的誇張,線描筆法的放縱,都隱含了戲曲的藝術色彩。先生愛養花喂鳥,不是閑情逸趣,而是從鳥語花香中得到美的啟迪。他尤愛梅花和松樹,這些富有靈氣和個性的松梅陪伴在先生的畫案邊,啟發他的美感。先生在世時,賓朋盈門、桃李滿天下,記憶較深的有著名人物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劉凌滄先生,他是座上常客。他們誠摯相交,切磋畫藝,可謂知音,二人的技藝都潛移默化地互為熏陶。還有著名花鳥畫家郭味(艹渠 qu)先生時常專程來看梅花、盆松。自家兄弟著名山水畫家吳鏡汀更是常來常住。在先生的人物畫背景中,山石樹木以寫意筆法構成,使畫面工寫相兼、氣韻生動,是受各家各派藝術靈氣的感染。

一九六二年先生雖然年近花甲,但是他遵循生活是藝術源泉這個真理,去了雲南西雙版納,歷時兩個多月。在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的強烈感染下,他畫了很多人物肖像和風雲風光。他雖然以傳統功夫為專長,但生活的啟迪,使他也在努力探索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技法和新內容,曾畫過幾幅以現代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是他步入表現現實生活的第一步。正當先生的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時候,壽數無情,一九七○年先生六十四歲便與時長辭了。

先生在世時未將自己的畫看成發家致富的傳家寶,對於珍愛其畫的友人,慷概相贈,所以沒有給家人留下什麽作品。這本畫譜中收錄的作品一部分是公家收藏的,一部分是民間收藏的,至今都保存完好。先生雖然逝世,但他的藝術成就流芳千古。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於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