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還開︰趙樸初與一位新華社記者的忘年交

花落還開︰趙樸初與一位新華社記者的忘年交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劉雅鳴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15066983
  • ISBN13:9787215066984
  • 裝訂:平裝 / 18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內容簡介

趙樸初,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佛界泰斗而謙和慈祥;劉雅鳴,新華社河南分社記者,一個初入塵世的後生,志存高遠卻稚氣未褪,兩人年齡相差整整一甲子。然而是什麼使他和她由工作而家常,由忘年而莫逆?見證的是一封封書信,一通通電話,一次次見面,由此成就了一段至善至美的佳話,留下了令人傾佩的精神財富。

本書分為上編:行走中原結佛緣,中編:忘年之交兩地書和下編:坐而論佛寄衷情以及附錄四個部分。其上編記述了兩位年齡相差一個甲子的老少忘年交相識和交往的過程,不乏感人故事情節。中編收錄了趙樸老寫給作者的21通親筆信,讀來親切,如面聆教誨,如沐浴春風,讀者不僅可從那些家常話語中感悟這位學界賢哲的博大精深,還可一窺一個耄耋老人的寬厚心境,更可一睹首次面世的一批墨寶之風韻,實在難得和可貴。下編收有趙樸老在少林寺、白馬寺的談話實錄以及在河南相關佛教會議上的講話。附錄部分則匯集了趙樸老生平介紹、趙樸初嘉言集以及趙樸老仙逝後各方人士的緬懷文字。全書內容豐富,意蘊深刻,敘述平實,文字優美,更附數十幅珍貴圖片平添韻味,可謂書中極品,值得認真研讀和悉心品評。
 

目錄

上編 行走中原結殊緣
花落還開 乘願再來
——對樸老的記憶和懷念
趙樸初拄杖走中州
趙樸老和青年記者的忘年交
除了真情,我還能留下什麼
——從《趙樸老和青年記者的忘年交》一文說開去
中編 忘年之交兩地書
趙樸初致劉雅鳴
第一通 1992年5月30日的信
第二通 1992年6月14日的信
第三通 1992年7月27日的信
第四通 1992年10月29日的信
第五通 1992年12月14日的信
第六通 1993年7月17日的信
第七通 1993年8月15日的信
第八通 1993年9月8日的信
第九通 1993年11月17日的信
第十通 1994年2月15日的信
第十一通 1994年5月2日的信
第十二通 1994年11月12日的信
第十三通 1995年2月7日的信
第十四通 1995年7月22日的信
第十五通 1995年9月23日的信
第十六通 1995年11月27日的信
第十七通 1996年6月3日的信
第十八通 1996年6月24日的信
第十九通 1997年2月21日的信
第二十通 1997年4月12日的信
第二十一通 1998年7月19日的信
九十二生日賦答諸親友
下編 坐而論佛寄衷情
趙樸初少林寺一席談
趙樸初白馬寺一席談
趙樸初深情寄語白馬寺僧人
附︰總書記晤見小和尚
素養 人才 團結 貢獻
——在河南省佛教界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佛教是河南文化的一人財富
——在河南省宗教干部座談會上的講話
向愛國愛教的高僧致敬
——在淨嚴法師追悼會上的講話
佛教是很重要的文化
——在听取開封市宗教工作情況匯報後的講話
附錄
趙樸初生平
趙樸初嘉言集
各方人士憶樸老
趙樸老與河南佛教
河南形成中州佛教文化圈
後記
 

自樸老2000年5月逝世以後,栽與樸老夫八陳邦織老師的聯�也少了一些。2007年11月是樸老誕辰100周年紀念,心里一立惦記看,就冒昧地給陳邦織老師打電話,沒想到這位年屆九甸的老人接到電話後的第一句問話竟是︰“你的兒子好大了吧?該上初中了吧?”我說他14歲了,已有1米75了,電話鄧頭傳呆陳老師非常高興又有些吃驚的聲音︰“都那麼高了!”談了自己想把這些年與樸老爻往的經歷好好寫一寫的想法,89歲高齡的她立即對我袁示了支持,沒有任何猶豫。她說︰“好啊,你就用你的名義寫嘛!”當我問她有什麼要求嗎?她說︰“娶寫出感情來。”

找告訴她我手里有一份樸老當年(1992年4月)來河南時的詩作復印件《河南雜詠》,她說︰“那時你都是跟著的,你都知逼。樸老後來住院。你也來看過多次。他在一個寺院里和一位小和尚談話,(我插話說是印中和尚,當年江澤民總書記在白馬寺見過的,後來樸老點名要見他。)不也是你整理的嘛。那個小和尚現在不知道在哪里?”

我一再想請她寫幾句話,但她堅持說自己從不寫的9還謙遜地說自己文筆不妤,還是你白己來寫,並一再說一定罷寫出感惰來。

陳老師身邊的人都叫她陳阿姨,而我一直稱她陳老師。她說,你叫我什麼都行,我都很歡喜。我讓她千萬注意身體,她說︰“我會的。我還要把樸老的事情辦完呢!”

去年冬日的一個午後,終于有杌會去拜訪陳老師。之前先打電話,听聲音實在不像是一個年屆九旬的老人,栽急切地表達著想跟她談談樸老的心情.“怎麼談呢,談些什麼呢”,我詭就請她回憶樸老一些生活中的日常亨情就行,生怕不同意,又加了一句︰“您和樸老都是知迄我的,您不會不相信栽吧”。電話邪頭的陳老師說︰ “不吏不相信你,你們說得簡單,拭可要……”,後面的話淡有再說完,頓了一下又說︰“好嘛,那就隨便說說吧。不過,你別報太大的希望。”我知逼她吏不會拂一個晚萆人的心願的。而她緊接著問的話又是“你的兒子怎麼樣了?”

樸老的家位于和平門內一個叫南小栓的胡同深處,距離現在的岳家大劇院僅有一牆之隔。和陳老師約的時間是下午4點,一是擔心遲到,一是急于再走進那個小院,提前一個多小時就出發了。和從前去探望樸老時一樣,載照例捧了一柬康乃社。摁響紅漆門上的門鈴,再次走進了那個熟悉的小院。

這是一個小小的四合院,南面是秘書辦公的地方,北面是書房、客房、臥室,東面是佛堂,西面是廚房。

北屋,是樸老生前辦公和會客的地方。從門口到北屋,有一條短短的石徑,當年,我曾扶著樸老從這個石徑上走過,還記得他謙和地說過︰“我這個院子很不像樣子。”院子里堆滿了各種雜物。服務人員告訴我,陳阿姨節省慣了,絕不讓亂扔東西,所以只有都堆旌這里了。兩棵高大的棗樹頑強地伸出小院,立向天空,幾只小烏在虯枝上愉快地飛茱落下再飛走。棗樹下面,圍攏的是很小的一片竹林,冬田中,還有幾分綠意。這天天氣好,不時有鴿哨侉呆,引得人不由自主地抬眼望去,凝神諦听。

北屋現在成了陳老會丟的地方。里面也是堆滿了東西,只留下一個窄窄的過適,一如當年。我徑立向深坐在一處極樸素的沙發上的陳老奔去,她背後的沙發上方、房間里到處擺放著樸老的照片,一切如常。她執意從沙發上站起身,雙手緊緊握住了我的手。七八年不見,她更瘦小了,我張開雙臂就幾乎能把她擁入懷中。沒有客套,問我的第一個問題還是“你的兒子好嗎?”找趕緊將隨身帶的相機上存的兒子照片展示給她看,陳老高興地看著說著︰“都長這麼高了。”

因為我比預約時間提前了,這時正好有一批日本客人來訪。拭只好先起身,出了北屋,來到院子東北角的一處小門前。進去一看,樸老的靈堂還是7年前的模樣。那張遺照上的樸老,正發出愉快又慈祥的笑容,仿佛一直可以看到你心里,又仿佛在向他的老朋友熱情地打著招呼。照片兩側是樸老親書的綴在黃色錦鍛上的他的遺言︰“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眼前的這一切一下把我又拄回到了從前,找小心地將小花籃擺放妤,然後就靜靜地佇立在那兒,向樸老的遺像深深地鞠了三個躬,涌上心頭的除了對樸老深切的懷念,還有一種強烈的自責。這些年來,載雖一立在心里默默地懷念著樸老,可以說從未忘記過,也時時跟朋友說起我心中的思念,但幾次到北京,竟然都沒有再未這里親身表示哀悼之情,突然覺得自己很對不起樸老。

靈堂隔壁是一間小佛堂,供奉著釋迦牟尼佛。一切還是樸老生前的祥子。當年,樸老曾親自頷著我參觀過這個佛堂,那時的晴景歷歷在目。

經過允許,我拿出小相機,從各個角庋去拍一些照片。

靈堂左邊的牆壁上掛著一幅星雲法師哀悼樸老的字,上書︰“人天眼滅”。樸老過世後,他不能親來哀憚,就托人送來了這幅字。後來,他曾專程到這個靈堂祭奠。

臨走,陳老師應我的請求,把他們整理出版的《趙樸初文集》上下卷送給了我,我請她在書上筌名以作留念。陳老師答應著,從茶幾上拿起一支很舊的圓珠筆,一邊自謙地說著“我的字很蹩腳的,樸老常批評我不練字”,一邊寫下了“陳邦織”三個有力的字,我提醒她今天是2007年12月15日,陳老師執意地寫下了“2007年11月5日”︰“這是樸老的生日,就寫這一天。”

陳老師又請工作人員拿來了一個古樸的書匣,由季羨林先生翅寫的“趙樸初先生遺墨”赫然顯現。打開盒子,是裝幀同祥古樸的線裝冊頁,其中珍藏的吏樸老生前寫過的部分書法作品,封面上是由馮其庸先一生翅寫的“無盡意齋存墨”。我知道樸老的書齋名就叫“無盡意”,他寄給我的信箋也多是印著這幾個字。陳老師仔細地打開冊子,找到印著樸老正在疾書的照片,在下面的空白處,簽上了她的名字,時間落款仍然是“2007年11月5日”。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