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經濟卷(全三冊)

鄉村經濟卷(全三冊)
定價:3360
NT $ 2,923
  • 作者:李文海/主/編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3449290
  • ISBN13:9787533449292
  • 裝訂:平裝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批中國社會學研究的開拓者,以社會調查之科學方法,通過艱苦的田野調查,匯聚了大量的實測數據,展現了一個時代——民國時期的社會生存圖景。

  本書共分五篇︰第一篇《中國農村經濟之調查》,著者為燕京大學農村經濟學系教授戴樂仁先生(J.B.Tayler),本文是一單行本,華洋義賑會印行。第二篇《蕪湖102個田區之經濟及社會調查》,著者為金陵大學農林經濟學系教授白克先生(J.L.Buck),本文也是一單行小冊子,金陵大學農科發行。第三篇《四川峨眉25個田家調查》,著者為成都大學經濟系教授布郎博士(H.D.Brown)。第四篇《四川成都平原50個田區之調查》,著者同上。這兩篇同在北京經濟討論處所出之《中國經濟月刊》第一卷第十二期及第二卷第一期登載。第五篇《中國之農村借貸》,著者為許繼廉先生,本文在北京社會政治研究會所出之《中國社會政治評論季刊》第十二卷第一期及第二期登載。

本套忌包含《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二編)鄉村經濟卷上》《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二編)鄉村經濟卷中》《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二編)鄉村經濟卷下》三冊。
 

目錄

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二編)鄉村經濟卷上
第一篇 中國農村經濟之調查
第一節 居民的考據
第二節 家庭組織之大小
第三節 宅居
第四節 土地的佔有
第五節 鄉村的職業
第六節 經濟的狀況
第七節 結論
第二篇 安徽蕪湖附近102個田區之經濟及社會調查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社會與經濟調查之重要
第三節 改良農業為社會的職務
第四節 如何尋求事實
第五節 找集考據的方法
第六節 人工入息之解釋
第七節 地權
第八節 人工之入息
第九節 家庭之入息
第十節 田區之大小
第十一節 人工之分配
第十二節 生產的工作單位
第十三節 資本
第十四節 田地之價值
第十五節 農民之品格
第十六節 農民之教育
第十七節 地主之利潤
第十八節 耕作的費用之分配
第十九節 人口之分配
第二十節 概論
第二十一節 結論
第三篇 四川峨眉山25個田區之調查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調查之重要
第三節 調查
第四節 田區之種類
第五節 田區之大小
第六節 田地之價值及其租費
第七節 屋宇
第八節 土地佔有者及教育
第九節 用具
第十節 種子
第十一節 牲畜
第十二節 家庭工業
第十三節 果品
第十四節 地權與人工之收入
第十五節 人工之分配
第十六節 稅項
第十七節 肥料
第十八節 置造及修葺
第十九節 食料
第二十節 人息與開銷
第二十一節 總人息與總開銷
第二十二節 工作酬償之入息
第二十三節 結論
第四篇 四川成都平原50個田家之調查
第一節 氣候
第二節 泥質與擇種
第三節 田地之分配
第四節 地權
第五節 土地之價值
第六節 屋宇
第七節 投資與租銀
第八節 稅項
第九節 田之大小
第十節 土地佔有者
第十一節 教育
第十二節 器具與運輸
第十三節 補葺
第十四節 牲畜
第十五節 飼養
第十六節 肥田料
第十七節 人工
第十八節 食料
第十九節 收獲
第二十節 收獲之出售
第二十一節 家畜之出售
第二十二節 家庭工業
第二十三節 佣工
第二十四節 其他的出產之發賣
第二十五節 耕事外之入息
第二十六節 開銷
第二十七節 純入息
第二十八節 結論
第二十九節 撮要
第五篇 中國之農村借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北部
第二節 中國中部
第三節 中國南部
第二章 農業制度之過去
第一節 井田制度
第二節 農田的放款及救濟制度
第三章 中國清代之農務
第一節 清代之土地分配制度
第二節 中國管業理論
第三節 地主與佃戶間之關系
第四節 政府盡力于農業
第四章 放款合作社
第一節 什麼是放款合作社
第二節 這種會社擴大組織之理由
第三節 會社之成立
第四節 用款的先後
第五節 法律上的地位
第五章 當鋪
第一節 當鋪的種類
第二節 營業的性質
第三節 法律上的情形
第六章 農工銀行
第一節 意義
第二節 功能
第三節 農工銀行放款的經營
第四節 債票
第五節 農工銀行與政府之關系
第六節 農工銀行籌備處
第七章 模範農工銀行
第一節 農工銀行之組織
第二節 農工借款聯合會
第三節 農工借款協助會
第八章 大宛農工銀行
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二編)鄉村經濟卷中
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二編)鄉村經濟卷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