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文字研究

廣義文字研究
定價:276
NT $ 240
 

內容簡介

本書的編撰緣起于2003年12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舉辦的“中國歷史漢字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我們三位編者的一次學術交流活動。在那次交流活動中,共同的興趣促使我們一起商討編撰一本介紹國外文字學研究現狀的文集,將當前世界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紹剄中國來。我們商定由白、王二先生負責選擇國外學者的論文及共版杈的聯系事宜,由我束負責組織人員翻譯並向國內學者征集部分論文,同時負責出版事宜。

本書最初的編選思路主要是從文字符號學研究、文字類型學、文字發生學、文字解讀的理論方法、文字學的社會學派、文字學的歷史文化學派等方面對世界範圍內的文字學研究成果加以編選,目的是讓中國的學者了解當今世界文字研究的最新動態。編選篇目最初由白瑞斯先生初步擬定。隨著木書編選的深入,我們發現,最初的編選方針雖然存在比較客觀和全面的優點,但相對缺乏編者的主導性,容易使文集的篇幅過大而主題不夠集中。此外,當今國外文字研究的現狀已經突破了語言學的範疇框架因而具有跨學科的性質,比如德國著名學者阿斯曼關亍文化記憶的觀點,法國學者德里達的文字觀,等等。最初的編選方針很難將此類成果收入其中,而這些文章顯然代表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文字研究的新突破和新思路,對我們了解最新的國外文字研究動態有很大幫助。囡此,有必要對我們原先的編撰思路做一些調整。

相對而言,本書所收論文更加符含廣義的文字研究的範疇。有關“廣義文字學”的研究,本人在2004年發表的論文《廣義文字學芻議》里已經有初步的討論,本書編撰正好與這一思路相吻合。另外,從國內近年的文字研究現狀來看︰中國傳統的語言文字學的研究、語言學框架之下的文字學研究依然是文字研究的主流;但與此同時,國內的文字研究不論在材料整理,方法創新和理論建構方面都有許多新的進展,其中�個重要的標志就是文字的研究已經不再完全拘囿于現成的語言學研究架枸,而能充分結合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的諸多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這種狀況實際上與我們所說的“廣義文字學”研究相互吻含了。因此,有必要將文集命名為《廣義文字研究》,以突出文集的編輯特點和編撰者的學術思路;文集編選的文章也相應分為六個板塊︰即理論方法、起源形成、文言關系、功能地位、符號互補、技術材料等古這一編撰思路既 留了我們介紹新知的想法,又體現了編者的學術思考,同時又反畎了當前文字研究的趨勢。因此,這一想法得剄了白、王二位先生的贊同。蒙二位先生的厚愛,由我來擔任文集的第土主編。

從2005年開始,我帶頜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中西語言文字比較方向2002、2003、2004、2005、2006級10余名以英語系學生為主的研究生,開始了艱苦的翻譯工作。由于文章涉及領域廣泛,專業性術語、專有名詞眾多,而我們的知識儲備有限,翻譯工作遇剄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經過4年左右時間的艱苦奮戰,數易頭稿,今日終子竣工。其中德文原稿的翻譯,由主編之一的王霄冰先生親自擔任,大部分的翻譯都由我們兩位主編擔任最終的校訂。部分專業術語的翻譯還請教了部分外語專家。

《廣義文字研究》文集收國內外文字學研究論文23篇,從研究方法的探討,文字起源,語言與丈字關系,文字功能地位,文字、圖像與儀式,書寫材料和技術等六個方面討論文字閂題。入選論文大多數末自國際學術界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有從書中選取一定章節翻譯的,有苴接選取的單篇論文,另有少量約稿的論文,其中大部分論文都是本頜域研究的名篇佳作,已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為方便讀者閱讀,現將六部分內容簡要介紹如下。
 

目錄

廣義文字學芻議(代序)
前言
一、理論‧方法‧綜述
當代西方文字學研究
有文字的和無文字的社會
——對記憶的記錄及其發展
符號學視野的文字研究
試論符號的“二次約定”
漢字符號學理論的形成及其基本觀點
心理語言學中漢字認讀的幾個觀點
二、起源‧形成‧演變
最早的文字
埃及文字的起源
印度河文明的古文字
克里特島出土線形文字B的解讀
中美洲地區文字的產生及演變
文字系統的本族創制
三、語言‧文字‧關系
語言與文字的關系新探
語言系統與文字系統
語言的普遍性與文字的普遍
四、文字‧功能‧地位
文字的社會功能
東亞書面語言的功能和地位
中美洲的書籍文化
五、文字‧圖像‧儀式
西班牙征服之前拉美納爾瓦特文化中的口語和書寫
文字和儀式行為中的畫像和圖像
六、書寫‧材料‧技術
文字與書寫材料
烏魯克Ⅳ-Ⅲ文本材料的書寫技術
文字的物質載體及其社會功能
——以古代中國和瑪雅人的書寫文化為例
後記
 

上個世紀以來,由于地下材料的大量出土和現代科學化理論和研究方法的運用,與傳統語言文字研究相比,文字學的研究不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正在朝著健康的方向深入發展。俚是,我們這里重點耍談的卻不是上個世紀以末的文字學研究的巨大成績,而是現代文字學研究的局限以及我們提出的初步的解決辦法。

毋庸諱言,由于受現代語言學研究的巨大影響以及語言學研究中卅“語言和文字”關系問題的認識局限,文字學界針對文字的研究事實上存在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並且賦予它不證自明啪地位。有了這個大前提,文字研究被自然納入語言研究的羽翼之下而不能自成門戶,對文字的研究也只能是狹義的而不是廣義啪。由于現代語言學的奠基者們一開始就將文字逐出門外,宣稱大字不是語言學的研究對象,與世界同步啪現代中國語言學學科頜域中也幾乎沒有文字學啪地位;另一方面,中國傳統的文字學研究也由于不能完全被現代啪“語言的”範疇所涵蓋,在那個已經過去了的“語言的世紀”里基本上處于自生自滅的尷尬地位,很少受到現代語言學的青睞。

從“記錄語言的”、“成體系的”視角出發研究“出土文字”,自然會把注意力放在文字的形、義聯系和考釋文字的具體意義上,而相對忽略文明早期文字符號具有的文化透射作用,忽略了文字形成期文字符號的神性功能,沒有意識到將出土文字與相關要素結合起來的重要性,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不注意從廣義的角庋研究文字發生期的相關閂題,更沒有把文字發生的閂題和文明發生的方式結合起來迸行研究,結果必然導致僅僅就文字而談文字的狹義的文字研究方法。這種傾向既不剁于文字起源啪研究,也不符含文明發生初期的實際情況。

從語言學啪視角出發建構文字學啪學科侏系,則必然把注意力放在文字符號的形體演變上,致使文字學的研究花費大量精力討論已經成體系啪、記錄語言啪符號峋形體結構,琊從甲骨文一苴到楷書的形體演變。但由子對文字形體變化的研究事先有�個“語言啪”前提,並且僅僅局限在“記錄語言的”符號範疇之內,囡此相對忽略更大範圍內的符號系統之間的關系,沒有意識到︰若就文字發生的全過程而言,不但文字形成初期的符號構成形式錯綜復雜,受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並非僅僅與語言符號發生關系,琊便是在記錄語言的文字體系形成之後,文字形體的變易發展也有可能受非文字符號的影響,甚至受丈字表達過程中其它因素的制約七換句話說︰文字符號的構成方式顯然並不僅僅只受語言符號的制約,而是更為寬泛的符號構成方式共同作用的產物。

一、研究的墓本思路

廣義文字學是與狹義的大字研究相對的文字學研究,也是發生學意義上的以文字為核心的綜合性研究。廣義文字學的研究從發生的角庋討論文字是如何被構成的,但它並不致力于找到文字符號的創造原點所在,它把注意力放在揭示文明形成時期的文字與文明的互動關系以及文字構形方式與文明類型的對應關系上。

廣義文字學的研究應該時刻關注考古學頜域內的新動向,注意吸收考古學研究頜域內的新成果。比如,在蘇秉琦先生關于“區系分際理論”研究思路的指導之下,考古學界關干文明起源閂題的研究和近年來的考古發掘已經表明︰在史前時期中華大地的各處,大致同時期存在著形態各異而又交錯影響嶺多種文化單元。華夏文明並不像我們原先所認定的那樣單純產生于黃河流域並逐步向四周擴展,而是星羅棋布于中華大地各處,不但中原地區有文啁的曙光,南方的長汪流域、東北、西南、西北各地都有大致同時期的文明之火冉冉升起。可以說華夏文明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源干本土的“福輳式”的發展模式,從四面八方向中原聚攏、整合,最終形成文明的主體。並在其後的漫長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以華夏文明為主干的狀態,逐步容納和吸附了周邊各文明要素,成為包容性極強的大文明體。

廣義文字學的研究認為,針對漢字起源的研究應該與華夏文明的形成過程相一致。因此,我們首先應該把文字發生時期的現象與考古學上的文明類型對應起來研究,並以此為準區分文字研究的歷史。比如文字形成期啪文字主要對應于考古文化中的龍山時代和傳說中的黃帝時期的中華各大考古文化。文字成為“記錄語言”的t“成熟的符號體系”主耍對應于歷史傳說中的“五帝”末期——堯、舜、禹階段和文獻記載的夏文化及其以後的中華歷史上的各個朝代。

文字發生時期的符號構成方式不但與文明的形成方式一樣——具備多樣性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庋上對文明產生的方式發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一個大的大明體或擁有共同文化的原始族團的形成與這個文明體中佔優勢的大字符號對異文化的整合密不可分。甚至這個族團本身之所以能夠作為一個存在的實體9也是文字整合的結呆,而不是我們先前認為的那樣,完全是由物質財富積聚到一定程庋以後發生啪突變所致。物質財富的積累當然是社會發展的條件之下,但它並不是唯一的條件;文明的形成、原始族團的重紐,甚至民族凝聚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庋上是由符號層面上的觀念性意識形態整合的結果,而文字則是這種意識形態中最為主要的上個方面。

廣義文字學研究應該同時關泣民族學的研究成果。既然史前考古學的研究已經表明,華夏文明並不是一個血脈純正,起源單一的文明體,那麼針對這個文明侏構成方式及其文字構成方式的研究就不能僅僅局限于少數幾個文明個體內部,雨要加強對其它文明體的研究,並力圖從對多個文明體的研究中找出許多文明體之間曾經存在過的交叉、滲透、融合、重組的軌跡來,以便揭示華夏文明“多元一體”的性質。

廣義文字學研究還應具有符號學的眼光。在文明發生期,文字符號是直接表情達意的符號。文字符號與語言符號相對平行,還沒有出現專門用末記錄語言的夫字,文字與語言的約定相對松散,或者說還沒有完全約定成俗;文字的表迭方式多樣化,文字構形以寫意為主!文字的性質和功能以表達原始入的心智為主。如果說這個階骰對後世“記錄語言的文字體系”的出現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或者說對文字發展的最大貢獻是什麼?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奠定了為後世所尊存的“象意精神”(其核心是“二元互補”結構),並成為潛在的文字構成的深層結構。這個精神或深層結構規定了文字的創制並不需要全部從頭做起,從下個個物象的描摹開始追字;文字的形成完全可以借助永遠來自前代各個民族創造的現存符號,所謂創制文字的過程只不過是對各個不同文化和相同丈化不同分支已有符號的借用、挪移、置換和重新整合而已。我們甚至可以說,通常所謂的“造字”,並不是全然按照“象形原則”進行的符號創制,更多的則是對前代已有符號的整理和規範。在文字成熟階骰,文字符號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文字成為獨立于圖畫、記號、族徽等視覺符號的符號系統,文字系統與語言系統發生了緊密的聯系,語言符號成為與人們關系最為密切的直接表情達意的符號系統,文字則退居其次,成為記錄語言的符號。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