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陸廣莘教授是我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本書集中反映了陸廣莘教授行醫60年來的學術思想、臨證體會和理論發揮。從學術思想探討、臨證實踐反思、中醫研究問題、思路方法探索、基礎理論假說等5個方面深入闡發,其學術見解精闢,思路方法新穎,臨床體會獨特,若能深刻領會其精髓,靈活掌握其方法,將對重新認識中醫、研究中醫、發展中醫有較大的指導意義和啟發作用,對21世紀中醫學術的發展、臨床水平的提高,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本書是中醫及中西醫結合醫療、科研、教學人員提高中醫理論與科研水平、提高臨床診療效果的必備參考書,也可供中醫藥管理人員參閱。
目錄
一、學木思想探討
歷多達妙,失多而悟其要
以人類為中心
醫學功利觀
醫者意也,醫者技也
藥害問題
莫不為利,莫不為害
氣增而久,天之由也
如何正確對待中醫和中醫如何正確對待
振興中醫之道,貴在自知之明
攀登中醫學術思想高峰
二、臨證實踐反思
中醫對腎炎的認識及其治療原則
高血壓病中西醫結合研究中的辨病和辨證問題
治病必求本與辨癥論治(摘要)
病名、證候與中醫診斷學
中醫臨證研究和方法論問題
論中醫學特色與治則學研究
當代中醫的使命和臨床思維方法
論辨證與辨病問題
大運動量訓練及其疲勞恢復的中醫學觀點
刮痧排毒療法蘊藏了哪些新的醫學思想
癲癇的中醫觀點
全科醫學與中醫學
中醫臨證研究方法問題
中醫藥學與血管性痴呆
三、中醫研究問題
論中醫的診療思想
加強中醫研究,發展中醫學術
對中醫學術及其發展戰略的系統思考
中醫學傳統科研方法論
脾氣虛證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發揚中醫學
提高主體選擇吸收利用能力
積極的自我穩態的生態醫學
醫學的目的與對象問題
從中醫學出發思考問題
重建中醫主體價值體系
人的生存質量與中醫學生生之道
四、思路方法探索
關于“辨證論治”的辯證法問題
現代科學發展趨勢和中國醫學發展模式
中醫學研究與中西醫的結合
中醫研究與研究中醫
中醫學的基礎研究問題
中醫理論向何處去
務本論道一中西醫學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對中西醫結合的中醫學思考
中醫學發展的“務本論道”
21世紀中醫學術發展的展望
中西醫結合的務本論道
西醫疾病模型與中醫學生生之道
五、基礎理論假說
氣血津液在藏象和辨證中的地位
試論津液
陰陽自和穩態演化模型
中醫學的理論模型及其臨床思維方法
中醫“證”的理論研究中的基本問題
怎樣理解中醫的證?——從辨證到求本的認識論分析
“證——病證正”辨
中醫學對象和實踐及其理論體系
中醫基礎理論問題
醫學的目的與中醫學的特色
中醫生生之道——中和位育的生態智慧學
中醫藥學獨特理論體系的淵源和發展
中國辨證論治的證候反應動力學
附錄
陸廣莘先生傳略敘
歷多達妙,失多而悟其要
以人類為中心
醫學功利觀
醫者意也,醫者技也
藥害問題
莫不為利,莫不為害
氣增而久,天之由也
如何正確對待中醫和中醫如何正確對待
振興中醫之道,貴在自知之明
攀登中醫學術思想高峰
二、臨證實踐反思
中醫對腎炎的認識及其治療原則
高血壓病中西醫結合研究中的辨病和辨證問題
治病必求本與辨癥論治(摘要)
病名、證候與中醫診斷學
中醫臨證研究和方法論問題
論中醫學特色與治則學研究
當代中醫的使命和臨床思維方法
論辨證與辨病問題
大運動量訓練及其疲勞恢復的中醫學觀點
刮痧排毒療法蘊藏了哪些新的醫學思想
癲癇的中醫觀點
全科醫學與中醫學
中醫臨證研究方法問題
中醫藥學與血管性痴呆
三、中醫研究問題
論中醫的診療思想
加強中醫研究,發展中醫學術
對中醫學術及其發展戰略的系統思考
中醫學傳統科研方法論
脾氣虛證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發揚中醫學
提高主體選擇吸收利用能力
積極的自我穩態的生態醫學
醫學的目的與對象問題
從中醫學出發思考問題
重建中醫主體價值體系
人的生存質量與中醫學生生之道
四、思路方法探索
關于“辨證論治”的辯證法問題
現代科學發展趨勢和中國醫學發展模式
中醫學研究與中西醫的結合
中醫研究與研究中醫
中醫學的基礎研究問題
中醫理論向何處去
務本論道一中西醫學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對中西醫結合的中醫學思考
中醫學發展的“務本論道”
21世紀中醫學術發展的展望
中西醫結合的務本論道
西醫疾病模型與中醫學生生之道
五、基礎理論假說
氣血津液在藏象和辨證中的地位
試論津液
陰陽自和穩態演化模型
中醫學的理論模型及其臨床思維方法
中醫“證”的理論研究中的基本問題
怎樣理解中醫的證?——從辨證到求本的認識論分析
“證——病證正”辨
中醫學對象和實踐及其理論體系
中醫基礎理論問題
醫學的目的與中醫學的特色
中醫生生之道——中和位育的生態智慧學
中醫藥學獨特理論體系的淵源和發展
中國辨證論治的證候反應動力學
附錄
陸廣莘先生傳略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