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王修治古塔銘》,刻于北魏正光五年(公元五二四年),近代出土于河南洛陽邙山,現藏于洛陽古代藝術館,是北魏石刻代表作之一,愈加受世人及書法愛好者的矚目。
原碑高三十一點五厘米,寬四十七點五厘米,厚五點五厘米,文字為楷體,共二十二行,每行十七字。此碑為北魏正光年間侍中太尉公汝南王元悅三十一歲時修治古塔紀事之銘碑。刻碑第一行刻得比較拘謹,從第二行以後便擺脫拘束,天真爛漫,松而不散,趣味橫生。一經面世,其魏體之蒼渾、古樸、自然率意更加引起學習者的青睞。
魏碑上承漢晉,下啟唐宋,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尤殊。其筆法渾穆,點畫峻厚,意態奇逸,骨法洞達。清代康有為贊譽魏碑『身肉豐美,結構天成』,其言及精髓,後者可盡悟其意。《汝南王修治古塔銘》結合了魏碑茂密雄健之精神,結體于精妙處見姿勢,為北魏諸碑之杰出者。學習魏碑從此碑汲取營養,可上溯隋及南北朝之妙,下尋中、晚唐之風,是不可多得的範本。
此碑出土年代較晚,字口清晰,為文革時期拓片。紙墨、拓工俱佳,為十駕堂私家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