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概念不僅是一個認識性的概念,而且也是一個實踐性的概念。在實踐的意義上,意識形態主要體現為一種旨在解決社會人生價值問題的實踐理性。在馬克思主義的視野里,意識形態的實踐性體現為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關系上。
審美意識形態主要通過個人心理、感性意識的形式來形成的,並且僅僅停留在個人意識和感性意識的狀態。其實踐作用是通過個體感性的心理機制實現的,呈現出個體化、形象化和情感化的傾向。它通過變革人以及人的心理結構和情感意志,為社會人生確立某種理想的價值目標和自由的行為准則,形成具有實踐目標和實踐能力的主體,並通過這些主體及其活動來現實地變革經濟基礎和社會關系。具體而言,文藝意識形態對現實的實踐介入表現在三個方面:或者直接建構理想的人生目標;或者直接批判不合理的現實社會人生;或者在批判不合理的現實社會基礎上建構理想的價值目標。
目錄
導論 實踐論文藝觀的語境說明
第一章 意識形態及其實踐性內涵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意識形態理論研究述往
第二節 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還原性解讀
第三節 意識形態實踐性反作用的結構框架
第二章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性的問題意識與理論視閾(上)
第一節 階級意識與意識形態領導權的文化革命
第二節 意識形態實踐性的技術理性批判維度
第三章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性的問題意識與理論視閾(下)
第一節 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批判
第二節 性格結構與心理機制的意識形態批判
第四章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性的客體場域
第一節 作為一種實踐理性的文藝意識形態
第二節 文藝意識形態與社會心理
第三節 社會心理與個人心理
第五章 文藝意識形態的實踐機制及其特點
第一節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的心理機制
第二節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的審美規定
第三節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的內在性特點
第四節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性的人學內涵
第六章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性的價值定向功能
第一節 創設理想人生的價值定向之維
第二節 批判現實人生的價值定向之維
第三節 批判與建構相結合的價值定向方式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 意識形態及其實踐性內涵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意識形態理論研究述往
第二節 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還原性解讀
第三節 意識形態實踐性反作用的結構框架
第二章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性的問題意識與理論視閾(上)
第一節 階級意識與意識形態領導權的文化革命
第二節 意識形態實踐性的技術理性批判維度
第三章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性的問題意識與理論視閾(下)
第一節 大眾文化的意識形態批判
第二節 性格結構與心理機制的意識形態批判
第四章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性的客體場域
第一節 作為一種實踐理性的文藝意識形態
第二節 文藝意識形態與社會心理
第三節 社會心理與個人心理
第五章 文藝意識形態的實踐機制及其特點
第一節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的心理機制
第二節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的審美規定
第三節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的內在性特點
第四節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性的人學內涵
第六章 文藝意識形態實踐性的價值定向功能
第一節 創設理想人生的價值定向之維
第二節 批判現實人生的價值定向之維
第三節 批判與建構相結合的價值定向方式
參考文獻
后記
序
李勝清同志的《意識形態詩學的主體向度——文藝的實踐論研究》我覺得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它對於我們准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精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認為哲學的任務不只在於「解釋世界」,更主要的是在於「改變世界」,這都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其本質來說是實踐的。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受了前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影響,按照西方近代哲學的思維慣性,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理解成一個認識論的問題,這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近代化了。這一認識也深深地影響着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研究,其突出的表現就是:當我們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把文藝的性質界定為意識形態的時候,往往對意識形態作了純認識論的、唯科學主義的理解。
這種理解顯然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精神的,因為意識形態作為反映一定社會集團的利益、要求和願望的那一部分思想觀念,它不僅有知識的成分,而且有鮮明的價值取向,所以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凡是居於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總是一定國家、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它的作用就是為了動員社會成員,凝聚社會力量為實踐自己的目標去進行奮斗。因此它的性質不僅是理論的,而且更主要的是實踐的。實踐不同於認識,如果說,認識是由存在向意識、由客觀向主觀轉化的活動;那麼實踐則是由意識向存在、主觀向客觀轉化的活動,具體地說,也就是根據一定的需要,確定一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手段(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通過意志的努力,在對象世界實現目的的活動。所以馬克思說:「思想根本不能實現什麼東西,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這里所說的「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不是社會學理論中的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知情意統一的,能把自己的全身心、自己的智慧、情感和技能都調動起來投入到活動中去的人。
這種情況表明,從實踐的觀點來看,意識形態與社會存在之間的關系不可能是直接的,而總是通過以人為中介而建立的,也就是說,它能否轉化為實踐的力量,就要看它能否進入人的內心,轉化為人們自己的思想、情感、願望和追求,轉化為人們自己活動的心理能量和精神動力。在這方面,我覺得第二國際理論家拉布里奧拉和普列漢諾夫關於意識形態與「社會心理」之間關系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但在今天看來似乎還有兩點不足:一、他們還只是從宏觀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開展論述,少有從個人心理角度來進行闡發;二、主要是從認識論的季度,從意識形態反映社會存在的角度來探討社會心理的中介作用,而少有實踐的觀點,少有從意識形態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的角度來研究社會心理的功能。這一局限后來在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者賴希、馬爾庫塞與弗洛姆等人的著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但是他們在探討個人心理、人格無意識等對實踐所產生的影響時,卻又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離開宏觀的研究、排除歷史唯物主義視角的純心理研究的傾向,這難免又走向另一種片面和極端。
……
馬克思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認為哲學的任務不只在於「解釋世界」,更主要的是在於「改變世界」,這都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其本質來說是實踐的。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受了前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影響,按照西方近代哲學的思維慣性,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理解成一個認識論的問題,這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近代化了。這一認識也深深地影響着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研究,其突出的表現就是:當我們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把文藝的性質界定為意識形態的時候,往往對意識形態作了純認識論的、唯科學主義的理解。
這種理解顯然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精神的,因為意識形態作為反映一定社會集團的利益、要求和願望的那一部分思想觀念,它不僅有知識的成分,而且有鮮明的價值取向,所以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凡是居於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總是一定國家、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它的作用就是為了動員社會成員,凝聚社會力量為實踐自己的目標去進行奮斗。因此它的性質不僅是理論的,而且更主要的是實踐的。實踐不同於認識,如果說,認識是由存在向意識、由客觀向主觀轉化的活動;那麼實踐則是由意識向存在、主觀向客觀轉化的活動,具體地說,也就是根據一定的需要,確定一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手段(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通過意志的努力,在對象世界實現目的的活動。所以馬克思說:「思想根本不能實現什麼東西,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這里所說的「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不是社會學理論中的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知情意統一的,能把自己的全身心、自己的智慧、情感和技能都調動起來投入到活動中去的人。
這種情況表明,從實踐的觀點來看,意識形態與社會存在之間的關系不可能是直接的,而總是通過以人為中介而建立的,也就是說,它能否轉化為實踐的力量,就要看它能否進入人的內心,轉化為人們自己的思想、情感、願望和追求,轉化為人們自己活動的心理能量和精神動力。在這方面,我覺得第二國際理論家拉布里奧拉和普列漢諾夫關於意識形態與「社會心理」之間關系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但在今天看來似乎還有兩點不足:一、他們還只是從宏觀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開展論述,少有從個人心理角度來進行闡發;二、主要是從認識論的季度,從意識形態反映社會存在的角度來探討社會心理的中介作用,而少有實踐的觀點,少有從意識形態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的角度來研究社會心理的功能。這一局限后來在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者賴希、馬爾庫塞與弗洛姆等人的著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但是他們在探討個人心理、人格無意識等對實踐所產生的影響時,卻又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離開宏觀的研究、排除歷史唯物主義視角的純心理研究的傾向,這難免又走向另一種片面和極端。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