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偉大的祖國,是由眾多的民族所締造的。西藏是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它既是祖國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她屹立于青藏高原之上,她那壯美、多姿的自然景觀有著無窮魅力。
從現今的自然環境看,這里號稱地球第三極,是世界著名的高海拔地區,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被譽為“世界屋脊”。由帕米爾高原逶迤東來的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雪峰毗連的喜馬拉雅三大山系,蜿蜒盤桓于西藏北部、中部和南部;東邊又有北南走向的橫斷山系縱向雄峙。眾多5000米以上的高峰雪嶺,以及高寒缺氧的氣候條件,誠為人類難于適應的生活環境。由此之故,以致20世紀前期某些外國學者推斷說,這里古代不會有人類居住,或又有人稱,直到新石器時代晚期,西藏才有人類居住。這種片面性的認識其實古已有之,一些形形色色的西藏民族外來說大都以之為據。外來說中有說西藏民族來自印度的南來說,也有藏族來自黃河上游西羌等的北來說,還有西來說,等等。在近幾十年中,隨著新中國地質地理、古生物和古人類、考古學和民族學等田野考察的陸續開展,關于西藏自然、遠古人類社會歷史的資料日益豐富,科學家們對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發展,已取得了準確的科學認識,並初步揭示出一些高原早期人類活動的文化遺存。一些學者在此基礎上探尋了西藏古老居民自古以來在高原廣袤活土上開拓、繁衍,以及吸收、融合外來文明,逐步形成我國民族大家庭重要成員的發展軌跡。各種西藏民族外來說相繼為人所鄙棄。西藏包括藏族、珞巴族、門巴族等民族,是由這個地域的土著居民繁衍、融合發展而成,此已成為我國多數民族學、藏學研究者的共識。這些民族開拓了西藏,他們是地地道道的喜馬拉雅之子。
目錄
序 李紹明
導論︰喜馬拉雅——西藏民族的搖籃
上編 藏族
第一章 藏族族源和藏民族的形成
一、獼猴變人傳說和悉補野部的父系氏族
二、西藏境內三大族部的統一,吐蕃的形成
第二章 吐蕃東向擴張,青藏高原各族部聯為一體
一、松贊干布穩定本土統治和發展,積極發揚外出聯絡、學習的進取精神
二、新興吐蕃的東向擴張,青藏高原各族部聯為一體
三、多元文化的融合
第三章 西藏與各藏區在封建化歷程中繼承發展
一、吐蕃奴隸制王朝的崩潰,西藏等地走上封建化的道路
二、教派發展在與地方領袖的結合中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後弘期佛教的普及與文化的統一性
三、藏民族的形成與西藏中世紀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封建發展
第四章 西藏文化在中華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貢獻
一、農牧業生產技藝的創造,本土紡織、制作、建築各業的特點
二、天文歷算、醫藥學的創造與發展
附錄︰經康藏西遷形成的夏爾巴人
一、夏爾巴人聚居的自然環境
二、夏爾巴人的來歷及歷史
三、樟木夏爾巴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
四、風俗習慣
下編 珞巴族、門巴族和(�登)人
第五章 走出原始社會末期的珞巴族
一、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的古老民族
二、由刀耕火種向鋤耕農業過渡,個體家庭經濟的發展
第六章 珞巴族家庭、氏族和等級制度
一、父系氏族與父子聯名制
二、家長制家庭與婚姻習慣
三、等級制度的形成
第七章 適應環境、取于自然的生活與習俗
一、適應環境,利用自然的生活習慣
二、社會習俗
三、原始宗教信仰與豐富的文化創造
第八章 喜馬拉雅南坡的門巴族
一、歷史悠久的門隅人
二、東遷的墨脫門巴
第九章 門巴族的生產和社會經濟制度
一、火耕、鋤耕和犁耕農業,紡織、紡織和木碗等手工業
二、領主統治下的個體家庭經濟
第十章 生活和文化特點
一、門隅和墨脫門巴族的生活
二、婚姻制度和婚喪禮俗
三、濃厚的原始宗教信仰,巫佛並重的宗教活動
第十一章 豐富多彩的門巴族文化
一、豐富的民間文學
第十二章 察隅的(�登)人
一、察隅南部的民族交融
二、密林中的生產
三、原始社會末期的生產關系
四、嘎背亞梅、婚姻與家庭
五、(�登)人獨特的傳統衣飾
附錄︰雪域甘苦話當年
一、書生挎槍進西藏
二、爬山越嶺,體驗高原
三、廣交朋友痴心融入
後記
導論︰喜馬拉雅——西藏民族的搖籃
上編 藏族
第一章 藏族族源和藏民族的形成
一、獼猴變人傳說和悉補野部的父系氏族
二、西藏境內三大族部的統一,吐蕃的形成
第二章 吐蕃東向擴張,青藏高原各族部聯為一體
一、松贊干布穩定本土統治和發展,積極發揚外出聯絡、學習的進取精神
二、新興吐蕃的東向擴張,青藏高原各族部聯為一體
三、多元文化的融合
第三章 西藏與各藏區在封建化歷程中繼承發展
一、吐蕃奴隸制王朝的崩潰,西藏等地走上封建化的道路
二、教派發展在與地方領袖的結合中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後弘期佛教的普及與文化的統一性
三、藏民族的形成與西藏中世紀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封建發展
第四章 西藏文化在中華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貢獻
一、農牧業生產技藝的創造,本土紡織、制作、建築各業的特點
二、天文歷算、醫藥學的創造與發展
附錄︰經康藏西遷形成的夏爾巴人
一、夏爾巴人聚居的自然環境
二、夏爾巴人的來歷及歷史
三、樟木夏爾巴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
四、風俗習慣
下編 珞巴族、門巴族和(�登)人
第五章 走出原始社會末期的珞巴族
一、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的古老民族
二、由刀耕火種向鋤耕農業過渡,個體家庭經濟的發展
第六章 珞巴族家庭、氏族和等級制度
一、父系氏族與父子聯名制
二、家長制家庭與婚姻習慣
三、等級制度的形成
第七章 適應環境、取于自然的生活與習俗
一、適應環境,利用自然的生活習慣
二、社會習俗
三、原始宗教信仰與豐富的文化創造
第八章 喜馬拉雅南坡的門巴族
一、歷史悠久的門隅人
二、東遷的墨脫門巴
第九章 門巴族的生產和社會經濟制度
一、火耕、鋤耕和犁耕農業,紡織、紡織和木碗等手工業
二、領主統治下的個體家庭經濟
第十章 生活和文化特點
一、門隅和墨脫門巴族的生活
二、婚姻制度和婚喪禮俗
三、濃厚的原始宗教信仰,巫佛並重的宗教活動
第十一章 豐富多彩的門巴族文化
一、豐富的民間文學
第十二章 察隅的(�登)人
一、察隅南部的民族交融
二、密林中的生產
三、原始社會末期的生產關系
四、嘎背亞梅、婚姻與家庭
五、(�登)人獨特的傳統衣飾
附錄︰雪域甘苦話當年
一、書生挎槍進西藏
二、爬山越嶺,體驗高原
三、廣交朋友痴心融入
後記
序
姚兆麟教授大作《西藏民族志》現在和廣大讀者見面了,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
西藏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南邊疆,是一個省級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西藏是祖圉領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為偉大祖國的締造和各族人民的團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西藏地方自1951年和平解放,1955年籌備建立西藏自治區,1965年正式成立自治區以來,全區各項事業突飛猛進,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已展現在世人面前。
西藏自治區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人曰259萬(2004年),其中藏族246.47萬,佔人口總數的95.1%。其余還有漢、回、門巴、珞巴、納西、怒等民族。雖然西藏是一個以藏族為主並實行民旅區域自治的地方,但其他各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化,而現在正與藏族一道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西藏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無論是從認識國情、區情、族情的角度而言,或是從尊裒各民族的歷史、弘揚各民族的文化而言,人們均希望對西藏的民族狀況有一個較深人的了解。
認識和了解民族狀況的學科便是民族志(ethnography)。它是民族學下面的一個分支或二級學科,源出希臘文ethnos(民族)和graphein(記述),二者合起來即是對民族的記述,或稱記述民族學。簡言之,民族志主要是對一個特定民族群體的社會和文化制度進行詳細的調查、描述和研究。幻世紀五六十年代,以民族間相互交流為內容,了解他們之間的認知體系的學科發展起來,稱為“新民族志” (ethnography,New),應是民族志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總之,民族志的資料是民族學的基礎,只有充分運用民族志資料進行比較研究,才能從中引申出民族學理論,進而指導該學科陶發展。因此,任何囤家的民族學莫不重視民族志的研究。民族志的編寫基本有兩種杉式︰一為以某一民族為對象,綜合各地該民族的情況,從而構成該民族的專志或總志;另一為以某一地域的眾多民族為對象,分別敘述各民族的情況,從而構成該地區的區域民族志。《西藏民族志》即屬第二種類型。
西藏自治區國界線長達4000公里♂聚居在這里的世居民族除藏族外,還有一些當地特有的民旅如門巴、珞巴等以及僮人、夏爾巴人等人數較少的群體,且他們都是跨境而居,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對西藏少數民族的民族志研究實屬十分必要。但是,由于眾多原因,西藏迄今沒有一本正式的和完整的民族志著作,姚兆麟教授這本大作的問世,正好填補了這一學術空白。
兆麟兄是我尊敬的老友。他195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後,即分配到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並于次年8月參加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西藏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工作,進行西藏藏族及其他民族的民族學與民族史的調查研究。此時,我恰好在中圄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工作,雖然我們不在同一個組,但由于彼此的範圍和大家所關心的問題相同或相近,故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經常見面,相互探討,而頗有心得。此中我經常受益于兆麟兄在西藏胸許多親見親聞及其廣博深刻的學術見解。1975年,兆麟兄等一行又踏上赴藏東南從事門巴、珞巴、倥巴的“三巴”社會歷史調查。此乃新中國成立後,對這三個少數民族群體進行的首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調查,收獲亦較大。兆麟兄有了在西藏長期從事民族調查的鬩歷,並通過認真的科學研究,相繼撰寫了關于藏族、珞巴族等多篇社會歷史調研報告,主編有《西藏地方是中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選輯)》,合作編著了《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等專著,成績卓者,而成為我國知名的藏學家之一。現在兆麟兄又運用其在藏學研究方面的優勢及其體會心得撰成《西藏民族志》這部大作,誠可謂藏學研究適得其人,而為藏學增光。
我個人以為,《西藏民族志》這部學術性很強的民族志科學著作的好處在于︰肓先,它著重客觀而科學地敘述了西藏的主要民族——藏族的來龍去脈和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情況及其與四周民族的關系;同時敘述了與藏族有著密切關系的門巴族、珞巴族及其他一些群體的基本情況,由此使讀者能對西藏民族志有一基本了解。這部著作邏輯性強、行文流暢,具有較強的可讀性,這是學術著作通常不易做到的事。最後,我哀心祝賀兆麟老友的大作問世,並祝願他的學術青春常在!
以上為個人的一些淺見,實不足為序也。
2006年3月
西藏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南邊疆,是一個省級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西藏是祖圉領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為偉大祖國的締造和各族人民的團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西藏地方自1951年和平解放,1955年籌備建立西藏自治區,1965年正式成立自治區以來,全區各項事業突飛猛進,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已展現在世人面前。
西藏自治區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人曰259萬(2004年),其中藏族246.47萬,佔人口總數的95.1%。其余還有漢、回、門巴、珞巴、納西、怒等民族。雖然西藏是一個以藏族為主並實行民旅區域自治的地方,但其他各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化,而現在正與藏族一道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西藏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無論是從認識國情、區情、族情的角度而言,或是從尊裒各民族的歷史、弘揚各民族的文化而言,人們均希望對西藏的民族狀況有一個較深人的了解。
認識和了解民族狀況的學科便是民族志(ethnography)。它是民族學下面的一個分支或二級學科,源出希臘文ethnos(民族)和graphein(記述),二者合起來即是對民族的記述,或稱記述民族學。簡言之,民族志主要是對一個特定民族群體的社會和文化制度進行詳細的調查、描述和研究。幻世紀五六十年代,以民族間相互交流為內容,了解他們之間的認知體系的學科發展起來,稱為“新民族志” (ethnography,New),應是民族志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總之,民族志的資料是民族學的基礎,只有充分運用民族志資料進行比較研究,才能從中引申出民族學理論,進而指導該學科陶發展。因此,任何囤家的民族學莫不重視民族志的研究。民族志的編寫基本有兩種杉式︰一為以某一民族為對象,綜合各地該民族的情況,從而構成該民族的專志或總志;另一為以某一地域的眾多民族為對象,分別敘述各民族的情況,從而構成該地區的區域民族志。《西藏民族志》即屬第二種類型。
西藏自治區國界線長達4000公里♂聚居在這里的世居民族除藏族外,還有一些當地特有的民旅如門巴、珞巴等以及僮人、夏爾巴人等人數較少的群體,且他們都是跨境而居,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對西藏少數民族的民族志研究實屬十分必要。但是,由于眾多原因,西藏迄今沒有一本正式的和完整的民族志著作,姚兆麟教授這本大作的問世,正好填補了這一學術空白。
兆麟兄是我尊敬的老友。他195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後,即分配到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並于次年8月參加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西藏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工作,進行西藏藏族及其他民族的民族學與民族史的調查研究。此時,我恰好在中圄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工作,雖然我們不在同一個組,但由于彼此的範圍和大家所關心的問題相同或相近,故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經常見面,相互探討,而頗有心得。此中我經常受益于兆麟兄在西藏胸許多親見親聞及其廣博深刻的學術見解。1975年,兆麟兄等一行又踏上赴藏東南從事門巴、珞巴、倥巴的“三巴”社會歷史調查。此乃新中國成立後,對這三個少數民族群體進行的首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調查,收獲亦較大。兆麟兄有了在西藏長期從事民族調查的鬩歷,並通過認真的科學研究,相繼撰寫了關于藏族、珞巴族等多篇社會歷史調研報告,主編有《西藏地方是中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選輯)》,合作編著了《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等專著,成績卓者,而成為我國知名的藏學家之一。現在兆麟兄又運用其在藏學研究方面的優勢及其體會心得撰成《西藏民族志》這部大作,誠可謂藏學研究適得其人,而為藏學增光。
我個人以為,《西藏民族志》這部學術性很強的民族志科學著作的好處在于︰肓先,它著重客觀而科學地敘述了西藏的主要民族——藏族的來龍去脈和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情況及其與四周民族的關系;同時敘述了與藏族有著密切關系的門巴族、珞巴族及其他一些群體的基本情況,由此使讀者能對西藏民族志有一基本了解。這部著作邏輯性強、行文流暢,具有較強的可讀性,這是學術著作通常不易做到的事。最後,我哀心祝賀兆麟老友的大作問世,並祝願他的學術青春常在!
以上為個人的一些淺見,實不足為序也。
2006年3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