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記述王傑同志為文藝事業奮斗一生的作品《螢火集》。
王傑同志已年屆85歲高齡,是有著大起大落傳奇人生和幕起幕落舞台生涯的文藝戰線上的老戰士。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風平浪靜的和平時期,無論面對順境逆境,還是榮辱得失,他始終一如既往,全身心地投入他所熱愛的文藝事業中去。品讀他的《螢火集》,再聯想他的一生,不禁令人血脈賁張,為之動容而感慨萬端。我們會由衷地為他激動、喝彩!
目錄
序
往事追憶
往事隨想錄
從太行到沂蒙
太行、沂蒙——我心中的歌
文藝老兵憶當年
解放戰爭初期臨沂文藝活動片段
曹禺的劇作在山東舞台上50年
兩個戲劇老人的閑話
臨沂山東大學校史辦訪問記
《打得好》一曲的創作始末
祝壽會上話滄桑
師友情深
深切懷念袁成隆同志
追憶湯任庵同志
革命戰士,人民的音樂家——追憶李淦同志
文壇三傑寫春秋
王統照先生二三事
記抗大文工團的筆桿子——李林同志
觀劇漫筆
評山東梆子《程咬金招親》
音樂劇《天鵝之歌》觀後感
為電視劇《亮劍》叫好
藝壇雜說
提高導演藝術水平把好演出質量關
要突出一個「學」字
讀書樂
關於劇院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演員、演劇藝術瑣談
淺談台詞
戲劇應以觀眾為本
雜感一束
群眾歌曲與歌詞寫作
歌詞歌曲
鄭信開荒
民主政府好
扛槍拿鋤都一樣
解放區是一座鐵長城
快樂的村庄
年青的母親
囚徒歌
英勇地戰斗吧
新中國的大樓快蓋上
打得好
向解放軍致敬
後記
往事追憶
往事隨想錄
從太行到沂蒙
太行、沂蒙——我心中的歌
文藝老兵憶當年
解放戰爭初期臨沂文藝活動片段
曹禺的劇作在山東舞台上50年
兩個戲劇老人的閑話
臨沂山東大學校史辦訪問記
《打得好》一曲的創作始末
祝壽會上話滄桑
師友情深
深切懷念袁成隆同志
追憶湯任庵同志
革命戰士,人民的音樂家——追憶李淦同志
文壇三傑寫春秋
王統照先生二三事
記抗大文工團的筆桿子——李林同志
觀劇漫筆
評山東梆子《程咬金招親》
音樂劇《天鵝之歌》觀後感
為電視劇《亮劍》叫好
藝壇雜說
提高導演藝術水平把好演出質量關
要突出一個「學」字
讀書樂
關於劇院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演員、演劇藝術瑣談
淺談台詞
戲劇應以觀眾為本
雜感一束
群眾歌曲與歌詞寫作
歌詞歌曲
鄭信開荒
民主政府好
扛槍拿鋤都一樣
解放區是一座鐵長城
快樂的村庄
年青的母親
囚徒歌
英勇地戰斗吧
新中國的大樓快蓋上
打得好
向解放軍致敬
後記
序
經過多方努力,記述王傑同志為文藝事業奮斗一生的作品《螢火集》終於問世了。王傑同志已年屆85歲高齡,是有著大起大落傳奇人生何幕起幕落舞台生涯的文藝戰線上的老戰士。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斗爭年代,還是風平浪靜的和平時期,無論面對順境逆境,還是榮辱得失,他始終一如既往,全身心地投入他所熱愛的文藝事業中去。品讀他的《螢火集》,再聯想他的一生,不禁令人血脈賁張,為之動容而感慨萬端。我們會由衷地為他激動、喝彩!
少年的王傑,抗日戰爭初期就曾經在他的家鄉——徐州,參加救亡演劇活動,扮演一些小孩角色。一次在後台,《大公報》著名記者范長江和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竇殿安采訪他,問:「你為什麽要參加這些演劇活動?」他答:「為了抗日救亡,不當亡國奴。」范長江對他的表演和回答,大加贊賞,當即給他一張名片,說:「以後有什麽需要我幫助的可以去找我。就這樣,小王傑結識了這位進步文化名人。
因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曾一度雲集了許多救亡演劇隊、救亡歌詠隊、戰地服務團和諸多的文藝界名人,如陳荒煤、榮高棠、張瑞芳、趙丹、呂班等,這些給少年的王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938年5月中旬,徐州遭日寇狂轟濫炸後被占領,他和家人失散,淪為一名戰區難童,流亡到了武漢,棲身於東北抗日救亡協會。當時,他舉目無親,衣食無著,飢腸轆轆,獨資坐在長江岸邊,面對滾滾的降稅,唱起「流亡三部曲」,直到淚流滿面,失聲痛哭┅┅就在這時,他突然想起了范長江留下的名片。第二天,他在《大公報》報館找到了范長江先生,這位名記者像看待自己的親人小弟弟一樣,立即請肖殷同志安排他在中國青年記者學會招待所住下,不久又以《新華日報》記者徐邁進和范長江兩人的名義,介紹他隨同肖殷同志一起長途跋涉到了延安,入陝北公學這座革命大學去學習。這是他新生活的開始,並於1938年9月在陝北公學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青年黨員,時年15歲。
1939年初,他從陝北公學轉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同年5月又調入抗日軍政大學( 以下簡稱「抗大」)文工團。從此,他在這條革命的康復大道上越走越自信,一路唱著《延安頌》、《我們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游擊隊之歌》、《跟著共產黨走》等,一路活躍在戲劇舞台上。在長達數十年的戲劇生涯中,他在《過關》、《前線》、《李闖王》、《英雄好漢》等諸多劇目中,扮演過幾十個角色,並導演了《雷雨》、《豐收之後》、《龍馬精神》、《畫龍點楮》等幾十出話劇和戲曲。
┅┅
少年的王傑,抗日戰爭初期就曾經在他的家鄉——徐州,參加救亡演劇活動,扮演一些小孩角色。一次在後台,《大公報》著名記者范長江和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竇殿安采訪他,問:「你為什麽要參加這些演劇活動?」他答:「為了抗日救亡,不當亡國奴。」范長江對他的表演和回答,大加贊賞,當即給他一張名片,說:「以後有什麽需要我幫助的可以去找我。就這樣,小王傑結識了這位進步文化名人。
因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曾一度雲集了許多救亡演劇隊、救亡歌詠隊、戰地服務團和諸多的文藝界名人,如陳荒煤、榮高棠、張瑞芳、趙丹、呂班等,這些給少年的王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938年5月中旬,徐州遭日寇狂轟濫炸後被占領,他和家人失散,淪為一名戰區難童,流亡到了武漢,棲身於東北抗日救亡協會。當時,他舉目無親,衣食無著,飢腸轆轆,獨資坐在長江岸邊,面對滾滾的降稅,唱起「流亡三部曲」,直到淚流滿面,失聲痛哭┅┅就在這時,他突然想起了范長江留下的名片。第二天,他在《大公報》報館找到了范長江先生,這位名記者像看待自己的親人小弟弟一樣,立即請肖殷同志安排他在中國青年記者學會招待所住下,不久又以《新華日報》記者徐邁進和范長江兩人的名義,介紹他隨同肖殷同志一起長途跋涉到了延安,入陝北公學這座革命大學去學習。這是他新生活的開始,並於1938年9月在陝北公學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青年黨員,時年15歲。
1939年初,他從陝北公學轉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同年5月又調入抗日軍政大學( 以下簡稱「抗大」)文工團。從此,他在這條革命的康復大道上越走越自信,一路唱著《延安頌》、《我們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游擊隊之歌》、《跟著共產黨走》等,一路活躍在戲劇舞台上。在長達數十年的戲劇生涯中,他在《過關》、《前線》、《李闖王》、《英雄好漢》等諸多劇目中,扮演過幾十個角色,並導演了《雷雨》、《豐收之後》、《龍馬精神》、《畫龍點楮》等幾十出話劇和戲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