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當代這段紛繁復雜的歷史。它開篇描述了二戰後的各種場景,在這個歷史時期,歐洲社會發生了歷史上最令人震驚的變化,它經歷了戰後的恢復和繁榮,發生了科學技術的革命,後現代藝術廣泛流行,以對歐盟及其東擴的討論結束,它以一種結構完整而又發人深省的方式向學習者講述了這段六十年之久的歷史。本書包括冷戰、非殖民化運動以及藝術與科學的主要發展,還包括歐洲對發生在2001年的“9‧11”事件的反應,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以及2004年馬德里恐怖襲擊事件。本書寫作思路清晰、結構緊湊,並配以案例小品、年表、補充閱讀和大量插圖和地圖。
 

目錄

地圖與案例小品
序言︰歷史的價值
第一章 兩極世界中的歐洲
 一、廢墟中的大陸
 二、冷戰爆發
 三、美國奉行遏制政策
 四、蘇聯陣營的內亂(1948-1968)
 五、核抗衡是否帶來核安全?
 六、本章小結
第二章 歐洲帝國的損失
 一、瓦斯科‧達‧伽馬時代
 二、法軍在印度支那的戰爭
 三、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戰爭
 四、英國離開印度
 五、荷蘭在印度尼西亞的收獲
 六、石油改變中東
 七、對非洲的爭奪
 八、從歐洲統治者手中和平獲取政權
 九、本章小結
第三章 西歐
 一、英國︰戰後社會改革到撒切爾革命再到托尼‧布萊爾的新工黨
 二、法國︰從二戰失敗者到歐盟領導
 三、德國從解體到重新統一
 四、意大利尋求政治穩定
 五、低地國家、西班牙和希臘
 六、挪威、丹麥、瑞典、冰島和芬蘭︰北歐諸國的異同
 七、走向歐盟
 八、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東歐及蘇聯共產主義的倒台
 一、馬克思主義思想在“蘇東”的衰落
 二、蘇聯解凍
 三、阿富汗的蘇聯沼澤
 四、戈爾巴喬夫時代
 五、蘇聯集團內共產主義的倒台
 六、蘇聯的結束
 七、南斯拉夫的解體
 八、本章小結
第五章 藝術與科學
 一、物理學革命
 二、生物學革命
 三、現代和後現代建築
 四、後現代主義藝術
 五、1945年之後的歷史、小說、電影和社會批評
 六、從每分鐘45轉的唱片到I-Pod流行音樂
 七、後現代文學理論
 八、本章小結
第六章 “9‧11”之後的歐洲
 一、全球化
 二、“9‧11”
 三、阿富汗戰爭
 四、伊拉克危機
 五、歐盟的擴張
 六、歐洲人口前景
 七、本章小結
中英文詞匯對照表
 

歷史不是一堆記錄在鞍的數據,也不是一串被記載下來的事實的堆砌,它是一系列相互沖突的爭論。這樣,關于一個事件的實際意蘊,一個偶發事件究竟發生了什麼以及如何最準確地概括這個事件,這些爭論在歷史的解釋中屬于最有價值的核心內容。當然,歷史讓我們認識自己;當然,它教導我們理解我們集體的過去並對之保持適當的尊重;當然,它還傳授給我們一種特殊的技能,即如何提問,億如何找到答案,如何合乎邏輯地、令人信服 地、清晰地、有目的的思考;當然,它還是或應該是一種樂趣。但是,我們也發現,一個民族選擇對其歷史的何種闡釋是至關重要的。當一個社會隱瞞其過去記錄的某些部分,然後那個社會或其領導人向我們講述他們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當一個社會試圖改變歷史記載所呈現的或已經有充分根據的事實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歷史是如何出于政治目的而被曲解。

控制歷史和控制如何寫歷史的人就控制了過去,而控制過去的人就控制了現在。那些想壓制歷史爭論的人持兩條理由︰其一,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知道所有我們需要知道的;其二,我們關于這個問題的知識的政府性毋庸置疑,那些欲攻擊普遍認識的人一定有破壞性的目的。持這種觀點的人的做法最終恰恰會毀滅歷史學本身的價值。因為歷史學的價值就在于教會我們相互展開建設性的爭論。

顯然,歷史是社會的需要。它賦予我們認同感。它為我們提供了多少可以用來指導方向的導航圖,從而幫助我們在當今日益復雜的時代確定我們的防偽。當我們問,我們是誰?我們如何成為我們所是的?我們會采取懷疑主義態度,求諸于批判性判斷的起始階段。作為一種敘事方式,歷史學為我們提供了解釋和分析的工具。它幫助我們發現特殊事例,去了解過去的時代或過去的事件中的獨特性,同時也幫助我們了解,特殊性和獨一性如何為普遍性作出貢獻。歷史學就是這樣向我們展示人性在社會中的表現和表演,以及隨著時間而發生的變化。通過讓我們體驗其他生活樣式,歷史學向我們揭示了主觀性和客觀性雙方的價值。這兩者是我們個人認識我們生活與其中的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前提,我們總是在這兩者間搖擺但卻幾乎一事不到。這樣,歷史既有真理的形式,也有意見的內容。對歷史的認真研究會幫助我們區分這兩者。做出這種區分是重要的,如沃爾特‧瑞雷(Walter Raleigh)爵士所說︰“是意見而非真理能夠無需通行證在世界上暢行無阻。”在大多數場合,我們從報紙、電視和朋友那里所讀到、看到和听到並信以為真的東西是意見而不是事實。

歷史學是一項活動,它通過追問具體的問題而達至一般性問題。像本書這樣的教科書首要關注的是一般性問題,雖然它不時會提出具體問題或展示具體的事實,但那只是討論一般性問題的途徑。偉大的哲學家卡爾‧雅斯帕爾斯(Karl Jaspers)一次評論道︰“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首先學著從歷史之鏡中尋找答案。”嚴肅的歷史著作所必須充當的正是這面鏡子。

一談到“文明”(本書即是文明的歷史)立即就會陷入爭論。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要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如此恐懼歷史研究。談到“西方文明”甚至更受限制,在某些歷史學家那里,它的範圍過分狹窄。不過,如果我們將歷史理解為一個過程,就必須通過特定的空間位置來把握它︰我們的連續性、我們的標準、我們的進程等。我們還必須識別內含于“西方文明”概念的固有的兩大偏見︰其一,我們知道什麼是“文明的”並達到了“文明的”標準;其二,細分作為一個整體,是單一的、具有內在統一性的文明單位。第二個偏見很容易發現。在我們大多數學者那里,在我們幾乎所有的大學課程上,不講“東方文明”(Eastern civilization),只講“東方的各文明”(the civilizations of the East),這個術語表示,西方是一個單位,東方卻不是。這些反映我們西方人世界觀的習慣性的短語如同我們流行的地理書一樣,表現了西方人的偏見。“近東”和“遠東”中的“遠”和“近”只是相對于西歐的地理位置而言。日本人不會將倫敦稱為“遠西”,將洛杉磯稱為“遠東”,盡管如果他們將自己所在的地方視為世界的中心,這兩種說法或許都是正確的。由于這個習慣短語已經成為我們西方語言傳統,所以本書仍然采用這種用法。一個歷史概念的使用和像本書這樣的寫法提醒我們,在我們的語言中存在著偏見,盡管我們不得不繼續使用這種簡便的習慣形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