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的材料,豐富而翔實,比較系統而全面。這些經過審讀、選擇、梳理和分類編排的材料,大體上呈現出選編者「無形的」真知灼見;在《后記》中,選編者結合入選材料關於「說不盡」的《玩偶之家》的論述,就發表了「有形的」真知灼見。「有形的」和「無形的」真知灼見,相得益彰。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論壇上的一種「偏見」,以為選編書只是「剪刀加糨糊」的「技術活」。這種看法當然不正確,不符合認真選編的實際。選編不僅需要堅實的學術功力,而且需要跟蹤求索的毅力。舉例來說,選編者花費了艱辛的勞動,才發現《晨報副刊》上《娜拉》演出的討論等「不少新材料」,這些材料使這部書更加充實、更有參考價值。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受人民文學出版社委托,編審校訂《易卜生文集》並為它撰寫序言和各劇題解時,就不曾掌握這一類寶貴的材料。現在追溯起來,不無遺憾。不過,這部書又彌補了作者的遺憾。
選編者選材料有嚴格的標尺,以有典型意義、有重大影響或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者為主,也適當地收進了對同一作品、人物、問題持不同觀點的文字,其中包括正面和負面意見。就作品而論,入選評介文字最多的是對中國影響最深遠的《玩偶之家》,其次是《群鬼》《建築師》。其他作品評介,一般一劇一篇。
目錄
《世紀的回響·外來思潮卷》出版序
《世紀的回響》叢書序錢谷融
《現實主義批判——易卜生在中國》序
第一輯 現代學人、作家論易卜生
魯迅論易卜生
仲遙論易卜生
陳獨秀論易卜生
胡適論易卜生
周作人論易卜生
傅斯年論易卜生
胡愈之論易卜生
茅盾論易卜生
宋春舫論易卜生
滕若渠論易卜生
第二輯 批評論爭篇
易卜生主義胡適
看了女高師兩天演劇以后的雜談
看了娜拉后的零碎感想
又一看了女高師兩天演劇以后的雜談
女高師演的《娜拉》
看新劇與學時髦
娜拉走后怎樣——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文藝會講
《娜拉》的糾紛微明(茅盾)
《娜拉》的答案郭沫若
論者謂易卜生非思想家
——自習備忘錄之一
第三輯 作品序跋篇
《國民之敵》譯序
《社會柱石》小引
《梅孽》發明
《易卜生集》(二)序
《海得加勃勒》譯者序言
近代戲曲大家《易卜生傳》序
《我們死人再醒時》譯者序言
《羅士馬庄》小引
《娜拉》前奏曲(節選)
《娜拉》小引
《總建築師》譯者序
《玩偶夫人》后記
《建築師》后記
《海婦》后記
《卜克曼》后記
《鬼》后記
第四輯 介紹篇
伊蒲生之劇鏡若口述
文豪意普森傳太玄
西洋演劇史(節選)
自然主義戲曲的先驅易卜生
看了易卜生的《國民公敵》以后
譚譚《傀儡之家》
易卜生
易卜生誕生百年紀念
易卜生底女性主義
社會改造家的易卜生與戲劇家的易卜生
論《群鬼》——為國立北平藝術學院戲劇系第九次公演作
第五輯 研究篇
易卜生傳
易卜生傳新敘
論易卜生(節選)
伊卜生的思想
伊卜生的藝術
易卜生研究(節選)
近代歐洲文藝思潮史綱(節選)
西洋文學史(節選)
附錄一:本書部分人名、概念各種譯法對照表
附錄二:易卜生劇作中英譯名對照表
附錄三:有關易卜生研究介紹的重要譯著和論文目錄
后記劉洪濤
《世紀的回響》叢書序錢谷融
《現實主義批判——易卜生在中國》序
第一輯 現代學人、作家論易卜生
魯迅論易卜生
仲遙論易卜生
陳獨秀論易卜生
胡適論易卜生
周作人論易卜生
傅斯年論易卜生
胡愈之論易卜生
茅盾論易卜生
宋春舫論易卜生
滕若渠論易卜生
第二輯 批評論爭篇
易卜生主義胡適
看了女高師兩天演劇以后的雜談
看了娜拉后的零碎感想
又一看了女高師兩天演劇以后的雜談
女高師演的《娜拉》
看新劇與學時髦
娜拉走后怎樣——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文藝會講
《娜拉》的糾紛微明(茅盾)
《娜拉》的答案郭沫若
論者謂易卜生非思想家
——自習備忘錄之一
第三輯 作品序跋篇
《國民之敵》譯序
《社會柱石》小引
《梅孽》發明
《易卜生集》(二)序
《海得加勃勒》譯者序言
近代戲曲大家《易卜生傳》序
《我們死人再醒時》譯者序言
《羅士馬庄》小引
《娜拉》前奏曲(節選)
《娜拉》小引
《總建築師》譯者序
《玩偶夫人》后記
《建築師》后記
《海婦》后記
《卜克曼》后記
《鬼》后記
第四輯 介紹篇
伊蒲生之劇鏡若口述
文豪意普森傳太玄
西洋演劇史(節選)
自然主義戲曲的先驅易卜生
看了易卜生的《國民公敵》以后
譚譚《傀儡之家》
易卜生
易卜生誕生百年紀念
易卜生底女性主義
社會改造家的易卜生與戲劇家的易卜生
論《群鬼》——為國立北平藝術學院戲劇系第九次公演作
第五輯 研究篇
易卜生傳
易卜生傳新敘
論易卜生(節選)
伊卜生的思想
伊卜生的藝術
易卜生研究(節選)
近代歐洲文藝思潮史綱(節選)
西洋文學史(節選)
附錄一:本書部分人名、概念各種譯法對照表
附錄二:易卜生劇作中英譯名對照表
附錄三:有關易卜生研究介紹的重要譯著和論文目錄
后記劉洪濤
序
十九世紀挪威傑出的作家易卜生走過從「抒情詩人」到「現代戲劇之父」的道路,為世界文庫留下了豐富的劇作、詩歌、書信和文藝散文。他的戲劇文學創作尤其令人注目,其中超前的意識和技藝為后世各流派戲劇家所欣賞和借鑒。
這位北歐文化巨人的名字和創作被介紹到中國文化界,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廣大讀者極其重視易卜生劇作在中國的翻譯、出版、演出、評介的歷史。他的各種類型的戲劇,如浪漫主義劇、現實主義劇、象征主義劇,尤其是那些「社會問題劇」,對中國現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和積極借鑒作用,這是眾所周知的。易卜生的戲劇是文學創作,與中國現代戲劇、小說的關系,抑或中國對易卜生的戲及其戲劇文學創作的接受,還有獨特而復雜的「易卜生主義」,均已成為許多研究者進行比較探索的饒有興味的課題。在外國作家中,易卜生的戲劇在我國的傳播與接受,實屬佼佼者,尤其是在知識分子中受到廣泛的喜愛和歡迎。近年來,我國外國文學工作者和易卜生文學創作愛好者,一直盼望出現一部反映中國接受易卜生及其文學創作史跡的好書。現在,陳悖和劉洪濤兩先生選編的《易卜生在中國》已擺在讀者面前,終於使大家如願以償。此書選編者之一陳悖教授是我的摯友,囑我作序,故欣然命筆
《易卜生在中國》的面世是有實際意義的,其學術參考啟迪作用和審美價值是明顯的。依我之見,這部書有以下幾個特色和優點。
一、《易卜生在中國》的「主體」部分,搜集了從二十世紀初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前的關於易卜生研究的中文材料。它與我們常見的外國作家研究參考資料迥異,既不單純地據材料問世先后時間排列順序,也不以論者、譯者為文字歸類標准。它的結構模式、內容安排、技藝考究以及選材方式,頗有新的創意。全書「主體」分為五大部分,即「現代學人、作家論易卜生」「批評論爭篇」「序跋篇」「介紹篇」和「研究翻譯篇」;各個部分前后呼應,彼此關照,既重視歷時性的史跡,又突出共時性的評論爭議;各個部分都圍繞着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易卜生及其劇作在中國」;各個部分又各有各的側重點,甚至所選入的不同篇章也有各自獨特的意見。比如,第一部分選取魯迅等學人、作家的「易卜生論」,側重於獨立式的評述,各有各的視角和感受,並為后幾部分打下了厚實的基礎。第二部分選取《易卜生主義》(胡適)等文字,凸現了交叉式的論爭;從宏觀(易卜生思想)到微觀(娜拉「出走」與「走后怎樣」)的爭議與辨析,體現了易卜生在中國影響的歷時性和共時性的結合。第三部分名人序跋,多姿獨到,不僅有引虍讀者讀解具體作品和有關論著的作用,而且可以產生優秀散文的審美效應。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部與前后幾部分都有內在聯系,尤其是在《玩偶之家》評論方面。第四部分各篇和第五部分各篇,分別從多側面評介思想家易卜生和藝術家易卜生,前者偏重於介紹,后者着力於探討。就實際效果而言,這兩部分是第一、二、三部分的擴展與深化。
可以這麼說,《易卜生在中國》一書收入的材料,豐富而翔實,比較系統而全面。這些經過審瀆、選擇、梳理和分類編排的材料。大體上呈現出選編者「無形的」真知灼見;在《后記》中,選編者結合入選材料關於「說不盡」的《玩偶之家》的論述,就發表了「有形的」真知灼見。「有形的」和「無形的」真知灼見,相得益彰。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論壇上的一種「偏見」,以為選編書只是「剪刀加糨糊」的「技術活」。這種看法當然不正確,不符合認真選編的實際。選編不僅需要堅實的學術功力,而且需要跟蹤求索的毅力。舉例來說,選編者花費了艱辛的勞動,才發現《晨報副刊》上《娜拉》演出的討論等「不少新材料」,這些材料使這部書更加充實、更有參考價值。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受人民文學出版社委托,編審校訂《易卜生文集》並為它撰寫序言和各劇題解時,就不曾掌握這一類寶貴的材料。現在追溯起來,不無遺憾。不過,這部書又彌補了我的遺憾。
二、選編者選材料有嚴格的標尺,以有典型意義、有重大影響或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者為主,也適當地收進了對同一作品、人物、問題持不同觀點的文字,其中包括正面和負面意見`,就『作品而論,入選評介文字最多的是對中國影響最深遠的《玩偶之家》,其次是《群鬼》《建築師》。其他作品評介,一般一劇一篇。如《海上夫人》評介,選入代表性較強的沈子復的《〈海婦〉后記》,就不再選入楊照初的(《海上夫人》引言)了。選編者對入選篇什的精心組合,具有一種潛在催化比較意識的動力。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這種情況尤為顯著。讀過魯迅、胡適、茅盾、郭沫若等學人、作家評論易卜生及其《玩偶之家》的文字,自然會聯系他們依據自己的人生觀和自己所理解的時代精神對易卜生的劇作「各取所需」。不僅如此,還會把易卜生的娜拉和中國的「娜拉們」作比較觀照c胡適筆下的田亞梅(《終身大事》),魯迅筆下的子君(《傷逝》),茅盾筆下的梅女士(《虹》),郭沫若筆下的卓文君(《卓文君》)都留下了娜拉的身影,都有出走的行為。但是,她們各自的經歷、性格、結局並不一樣。比如,日亞梅反對父母包辦婚姻而「暫時」出走,顯然是作者從正面接受了娜拉的影響;子君為了婚姻自由走出封建家庭,不久返回封建家庭,似可說明作者從相反的方向接受了娜拉的影響;梅女士砸碎封建婚姻的枷鎖,投身於反帝愛國運動大洪流,反映了作者開辟了娜拉影響的新方向。卓文君是郭沫若所宣揚的「三個叛逆的女性」之一,也是作者劇作中女性人物從正面和負面接受易卜生影響的開端。1926年,郭沫若在《寫在〈三個叛逆的女性〉的后面》一文中說過,他請出歷史上的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三個叛逆的女性」,實在是為了適應現實斗爭(反封建、爭取婦女解放)的需要,他特別強調:「我的蔡文姬完全是一個古代的『娜拉』。」爭取重建幸福生活的卓文群出走之前與程鄭的「辯論」,頗似娜拉出走之前與海爾茂的「辯論」。郭沫若當時沒有寫成《蔡文姬》,卻寫出另外一部作品《聶榮》,聶榮當然也是一位叛逆女性。1959年5月,郭沫若的《蔡文姬》問世了,不過它與作者原來構思戲劇的主題大不一樣。時代不同了,構思與文筆也發生了變化。作者心目中的蔡文姬形象發展了,從反封建束縛、爭求解放的婦女升華為「以天下為已任」的女英傑。事實如此,作者心目中的中國娜拉形象也發展了,從爭求個性自由的「出走」飛躍到向往並投身革命洪流的「出走」。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郭沫若就寫作了《的答案》一文,充分表達了他所認可的接受易卜生影響的新意向,也充分顯示了他所認可的接受易卜生影響「更高品位」的價值取向。他認為,女俠秋瑾走出家庭參加民族解放和社會革命的道路,就是中國的娜拉應走的道路。關於學術、作家和讀者對《玩偶之家》及其「娜拉出走」問題的分歧意見,選編者作了必要的解說,此處不予贅述。如《后記》所說,一部有強大生命力的作品,「能給讀者留下闡釋的無限可能性」。分歧意見的存在是政黨的,不必強求一致,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
這位北歐文化巨人的名字和創作被介紹到中國文化界,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廣大讀者極其重視易卜生劇作在中國的翻譯、出版、演出、評介的歷史。他的各種類型的戲劇,如浪漫主義劇、現實主義劇、象征主義劇,尤其是那些「社會問題劇」,對中國現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和積極借鑒作用,這是眾所周知的。易卜生的戲劇是文學創作,與中國現代戲劇、小說的關系,抑或中國對易卜生的戲及其戲劇文學創作的接受,還有獨特而復雜的「易卜生主義」,均已成為許多研究者進行比較探索的饒有興味的課題。在外國作家中,易卜生的戲劇在我國的傳播與接受,實屬佼佼者,尤其是在知識分子中受到廣泛的喜愛和歡迎。近年來,我國外國文學工作者和易卜生文學創作愛好者,一直盼望出現一部反映中國接受易卜生及其文學創作史跡的好書。現在,陳悖和劉洪濤兩先生選編的《易卜生在中國》已擺在讀者面前,終於使大家如願以償。此書選編者之一陳悖教授是我的摯友,囑我作序,故欣然命筆
《易卜生在中國》的面世是有實際意義的,其學術參考啟迪作用和審美價值是明顯的。依我之見,這部書有以下幾個特色和優點。
一、《易卜生在中國》的「主體」部分,搜集了從二十世紀初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前的關於易卜生研究的中文材料。它與我們常見的外國作家研究參考資料迥異,既不單純地據材料問世先后時間排列順序,也不以論者、譯者為文字歸類標准。它的結構模式、內容安排、技藝考究以及選材方式,頗有新的創意。全書「主體」分為五大部分,即「現代學人、作家論易卜生」「批評論爭篇」「序跋篇」「介紹篇」和「研究翻譯篇」;各個部分前后呼應,彼此關照,既重視歷時性的史跡,又突出共時性的評論爭議;各個部分都圍繞着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易卜生及其劇作在中國」;各個部分又各有各的側重點,甚至所選入的不同篇章也有各自獨特的意見。比如,第一部分選取魯迅等學人、作家的「易卜生論」,側重於獨立式的評述,各有各的視角和感受,並為后幾部分打下了厚實的基礎。第二部分選取《易卜生主義》(胡適)等文字,凸現了交叉式的論爭;從宏觀(易卜生思想)到微觀(娜拉「出走」與「走后怎樣」)的爭議與辨析,體現了易卜生在中國影響的歷時性和共時性的結合。第三部分名人序跋,多姿獨到,不僅有引虍讀者讀解具體作品和有關論著的作用,而且可以產生優秀散文的審美效應。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部與前后幾部分都有內在聯系,尤其是在《玩偶之家》評論方面。第四部分各篇和第五部分各篇,分別從多側面評介思想家易卜生和藝術家易卜生,前者偏重於介紹,后者着力於探討。就實際效果而言,這兩部分是第一、二、三部分的擴展與深化。
可以這麼說,《易卜生在中國》一書收入的材料,豐富而翔實,比較系統而全面。這些經過審瀆、選擇、梳理和分類編排的材料。大體上呈現出選編者「無形的」真知灼見;在《后記》中,選編者結合入選材料關於「說不盡」的《玩偶之家》的論述,就發表了「有形的」真知灼見。「有形的」和「無形的」真知灼見,相得益彰。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論壇上的一種「偏見」,以為選編書只是「剪刀加糨糊」的「技術活」。這種看法當然不正確,不符合認真選編的實際。選編不僅需要堅實的學術功力,而且需要跟蹤求索的毅力。舉例來說,選編者花費了艱辛的勞動,才發現《晨報副刊》上《娜拉》演出的討論等「不少新材料」,這些材料使這部書更加充實、更有參考價值。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受人民文學出版社委托,編審校訂《易卜生文集》並為它撰寫序言和各劇題解時,就不曾掌握這一類寶貴的材料。現在追溯起來,不無遺憾。不過,這部書又彌補了我的遺憾。
二、選編者選材料有嚴格的標尺,以有典型意義、有重大影響或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者為主,也適當地收進了對同一作品、人物、問題持不同觀點的文字,其中包括正面和負面意見`,就『作品而論,入選評介文字最多的是對中國影響最深遠的《玩偶之家》,其次是《群鬼》《建築師》。其他作品評介,一般一劇一篇。如《海上夫人》評介,選入代表性較強的沈子復的《〈海婦〉后記》,就不再選入楊照初的(《海上夫人》引言)了。選編者對入選篇什的精心組合,具有一種潛在催化比較意識的動力。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這種情況尤為顯著。讀過魯迅、胡適、茅盾、郭沫若等學人、作家評論易卜生及其《玩偶之家》的文字,自然會聯系他們依據自己的人生觀和自己所理解的時代精神對易卜生的劇作「各取所需」。不僅如此,還會把易卜生的娜拉和中國的「娜拉們」作比較觀照c胡適筆下的田亞梅(《終身大事》),魯迅筆下的子君(《傷逝》),茅盾筆下的梅女士(《虹》),郭沫若筆下的卓文君(《卓文君》)都留下了娜拉的身影,都有出走的行為。但是,她們各自的經歷、性格、結局並不一樣。比如,日亞梅反對父母包辦婚姻而「暫時」出走,顯然是作者從正面接受了娜拉的影響;子君為了婚姻自由走出封建家庭,不久返回封建家庭,似可說明作者從相反的方向接受了娜拉的影響;梅女士砸碎封建婚姻的枷鎖,投身於反帝愛國運動大洪流,反映了作者開辟了娜拉影響的新方向。卓文君是郭沫若所宣揚的「三個叛逆的女性」之一,也是作者劇作中女性人物從正面和負面接受易卜生影響的開端。1926年,郭沫若在《寫在〈三個叛逆的女性〉的后面》一文中說過,他請出歷史上的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三個叛逆的女性」,實在是為了適應現實斗爭(反封建、爭取婦女解放)的需要,他特別強調:「我的蔡文姬完全是一個古代的『娜拉』。」爭取重建幸福生活的卓文群出走之前與程鄭的「辯論」,頗似娜拉出走之前與海爾茂的「辯論」。郭沫若當時沒有寫成《蔡文姬》,卻寫出另外一部作品《聶榮》,聶榮當然也是一位叛逆女性。1959年5月,郭沫若的《蔡文姬》問世了,不過它與作者原來構思戲劇的主題大不一樣。時代不同了,構思與文筆也發生了變化。作者心目中的蔡文姬形象發展了,從反封建束縛、爭求解放的婦女升華為「以天下為已任」的女英傑。事實如此,作者心目中的中國娜拉形象也發展了,從爭求個性自由的「出走」飛躍到向往並投身革命洪流的「出走」。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郭沫若就寫作了《的答案》一文,充分表達了他所認可的接受易卜生影響的新意向,也充分顯示了他所認可的接受易卜生影響「更高品位」的價值取向。他認為,女俠秋瑾走出家庭參加民族解放和社會革命的道路,就是中國的娜拉應走的道路。關於學術、作家和讀者對《玩偶之家》及其「娜拉出走」問題的分歧意見,選編者作了必要的解說,此處不予贅述。如《后記》所說,一部有強大生命力的作品,「能給讀者留下闡釋的無限可能性」。分歧意見的存在是政黨的,不必強求一致,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