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桃花扇(插圖本)

長生殿·桃花扇(插圖本)
定價:118
NT $ 103
 

內容簡介

★中央電視台 重磅推薦
國學經典再品讀 易讀易懂新體驗
累計銷量突破百萬

詳盡注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生僻字、多音字、古今異音字標示注音,方便讀者閱讀。

  書中配有三十余幅古版畫插圖,與作品內容相得益彰,生動形象。

  《長生殿》和《桃花扇》如同璀璨夜空中最閃亮的一對雙子星,熠熠映着中國古典戲曲劇壇。
 

目錄

閱讀指南
國學與我們同在
編者的話
長生殿
 第一出 傳概
 第二出 定情
 第三出 賄權
 第四出 春睡
 第五出 禊游
 第六出 傍訝
 第七出 幸恩
 第八出 獻發
 第九出 復召
 第十出 疑讖
 第十一出 聞樂
 第十二出 制譜
 第十三出 權哄
 第十四出 偷曲
 第十五出 進果
 第十六出 舞盤
 第十七出 合圍
 第十八出 夜怨
 第十九出 絮閣
 第二十出 偵報
 第二十一出 窺浴
 第二十二出 密誓
 第二十三出 陷關
 第二十四出 驚變
 第二十五出 埋玉
 第二十六出 獻飯
 第二十七出 冥追
 第二十八出 罵賊
 第二十九出 聞鈴
 第三十出 情悔
 第三十一出 剿寇
 第三十二出 哭像
 第三十三出 神訴
 第三十四出 刺逆
 第三十五出 收京
 第三十六出 看襪
 第三十七出 屍解
 第三十八出 彈詞
 第三十九出 私祭
 第四十出 仙憶
 第四十一出 見月
 第四十二出 驛備
 第四十三出 改葬
 第四十四出 慫合
 第四十五出 雨夢
 第四十六出 覓魂
 第四十七出 補恨
 第四十八出 寄情
 第四十九出 得信
 第五十出 重圓
桃花扇
 試一出 先聲
 第一出 聽稗
 第二出 傳歌
 第三出 哄丁
 第四出 偵戲
 第五出 訪翠
 第六出 眠香
 第七出 卻奩
 第八出 鬧榭
 第九出 撫兵
 第十出 修札
 第十一出 投轅
 第十二出 辭院
 第十三出 哭主
 第十四出 阻奸
 第十五出 迎駕
 第十六出 設朝
 第十七出 拒媒
 第十八出 爭位
 第十九出 和戰
 第二十出 移防
 閏二十出 閑話
 加二十一出 孤吟
 第二十一出 媚座
 第二十二出 守樓
 第二十三出 寄扇
 第二十四出 罵筵
 第二十五出 選優
 第二十六出 賺將
 第二十七出 逢舟
 第二十八出 題畫
 第二十九出 逮社
 第三十出 歸山
 第三十一出 草檄
 第三十二出 拜壇
 第三十三出 會獄
 第三十四出 截磯
 第三十五出 誓師
 第三十六出 逃難
 第三十七出 劫寶
 第三十八出 沉江
 第三十九出 棲真
 第四十出 入道
 續四十出 余韻
 

國學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學問。因此,國學不僅包括數千年來積累流傳下來的經典,比如「四書五經」、《老子》、《庄子》、《孫子》、《史記》、《漢書》、唐詩、宋詞,也包含研究中國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乃至娛樂方式的各種學問。廣而言之,國學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文獻,也包括實物;不僅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我國各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音樂、繪畫、醫藥、戲曲等等。

國學是不斷豐富、不斷發展的學問。上面說的從「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就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近代以來,國學的研究范圍還在不斷地擴大,比如,敦煌學、甲骨學,是隨着有關文物的出土而興起的;比如紅學,是隨着文學理論和學術風氣的發展變化而興起和發展的。隨着時間推移和學術進步,必將有更多的學問被納入國學研究的范圍。

數千年來,中國人做學問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論、史學理論、文學理論,以及訓詁學、考據學、音韻學等等。但這些理論和方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史學研究領域,由於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國維等人提出了所謂以地下文物與傳世文獻相補充互證的二量證據法。近代以來,西風勁吹。國人主動借鑒西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學問,王國維借鑒尼采的哲學等研究中國的文學戲劇,胡適以杜威的實驗主義研究中國的「國故」。國學從來沒有拒絕外國學問的介入,佛教傳入中國后,經過改造,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佛學、因明學;自明朝末年西學傳入中國后,中國的天文學、數學等就已經融入了西學的因素。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不少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它們當然也是國學的一部分。因此,國學又是開放的、隨時代而進步的。那麼,當今我們研究、振興國學,不允許也不應該倒退,不允許也不應該僵化。

然而,國學又是與西學明顯區分的。國學是西學的對應物,是與西學完全不同的學術體系。在近代,西學挾船堅炮利強勢進入中國之后,中國人還視自我,對於中國固有之學問出現了中學、國故學、國粹、國學這樣的名稱。面對帝國主義的強大,中國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學習進入西學,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貶低、拋棄國學。雖然也有一些人,如張之洞為保護中人結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如胡適,提出「整理國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聲音終被時代所淹沒。國學一再被嚴重曲解和輕視,以致造成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大斷裂。也許,這一歷史過程是必然的。但回顧過去,中國在走向獨立富強的過程中,國學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太慘重了。

新中國成立,飽受屈辱的中國人從此站立了起來,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強,但沒有能夠及時認識到國學在新時代的重要性,甚至僅存的一點點國學遺產也進一步成為被拋棄的對象。在全面批判全盤西化的同時,卻走向全面西化。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強的國人終於猛醒,保護和振興國學逐漸成為全民的共識。一個強大的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必然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偉大的民族文化。中國人,從學術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發現國學的現代價值。同時,在走向全球化的進程中,東西方各國也把目光投身了中國。中國學問,中國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評價。中國不僅為了自身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國也面臨着以優秀的中華文化向全人類貢獻智慧的責任和機會。

那麼,這套國學叢書編纂就是可喜的,編寫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這套叢書能發揮點滴作用,如同涓涓細流與千百萬有志者的努力一道匯成大潮,去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是為序。

2007年11月22日於北七家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