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化叢書‧風物系列》終于和廣大讀者見面了,這是江蘇建設文化雖省、實施文化傳承展示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該系列計有《江蘇名鎮》、《江蘇名園》、《江蘇名宅》、《江蘇名剎》、《江蘇名街》、《江蘇名店》、《南京雲錦》、《南京金箔》、《蘇州刺繡》、《蘇州桃花塢年畫》、《揚州漆器》、《宜興紫砂》十二種,基本囊括了江蘇物質和精神文化比較有代表性的各個方面。
本書是《江蘇文化叢書‧風物系列》叢書中的《江蘇名剎(彩色圖文版)》。
江蘇是文物大省,境內名剎眾多,歷史上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之說。南京棲霞寺、第一禪寺靈谷寺、姑蘇城外寒山寺、揚州大明寺、常州天寧寺、鎮江金山寺、北固山甘露寺,無不聲名遠播,傳誦千古。這些古剎本身就是極其珍貴的歷史遺存,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目錄
引言
第一禪林靈谷寺
一、白石盡留宸刻潤 青松猶帶御衣香
——舊寺別創的天下第一人全林
二、屢廢屢遷的志公塔與三絕碑
三、無梁殿不施寸木
千年名藍棲霞寺
一、明征君舍宅為寺的史實與傳說
二、圖寫瓊奇 雲崖失彩
——千佛崖的古貌與“新顏”
三、舍利塔上的佛傳故事
四、漫復追興廢 忘言在化城
——唐宋元明以來的棲霞寺
五、黃宗仰復興棲霞寺
六、石頭上的史書
——漫說棲霞寺內的碑刻題記
南京迤北諸寺
一、後來居上的毗盧寺
二、被誤會的雞鳴寺
準宮闕規制的大報恩寺
一、大報恩寺與燕王身世
二、中國之大古董 永樂之大窯器
三、玄奘頭骨風波
宏覺寺與宏覺寺塔
一、暫游已覺塵緣息 到此方知佛窟閑
二、塔影‧地宮
出了南門盡是寺
一、“天界招提”
二、寂寥高座寺
三、天隆寺與天隆寺塔林
四、“江表牛頭”——法融禪師與幽棲寺
五、惟聞鐘磬聲——黔國沐氏施建的花岩寺
大明寺‧平山堂
一、棲靈勝跡
二、欲吊文章太守 仍歌楊柳春風
雅俗之際的揚州天寧寺
晴川遠適 禪悅凝遠
——(干�han)江高(日文 min)寺
寶華山隆昌寺
一、律宗名剎
二、寺院格局
三、煙霞勝地
金山江天禪寺
一、山形無地接 寺界與波分
二、金山四寶 佛門遺珍
三、佛界真同江月靜 客身暫與水雲留
第一江山 南徐淨域
——北固山甘露寺
一、三國英雄的幻像
二、遷廢沿革
三、衛公塔遺事
四、米芾的遺跡
江中浮玉定慧寺
一、名藍悠悠傳佳話
二、高僧輩出 造詣精深
三、精舍處處顯禪韻
四、大字之祖瘞鶴銘
棟守摩霄漢 金碧燦雲霞
——常州天寧寺
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常熟興福禪寺
無錫開原寺
蘇州瑞光寺和瑞光寺塔
一、紺殿橫雲出
二、佛教文物的寶庫
紅塵中的木魚
——(�用 lu)直保聖寺
一、輔揚顯秘 法雲永護
二、吳郡奇跡 朔壁殘影
三、朔藝與朔匠
各現妙相 呼之欲活
——洞庭東山紫金庵羅漢朔像
百歲斑鱉西游 五百羅漢宛在
——西園戒幢律寺
姑蘇城外寒山寺
一、記過吳楓第幾橋
二、寒山與拾得
三、撲朔迷離的《楓橋夜泊》詩碑
四、唐代鐘聲傳揚千古
聞是吳宮花草地 空余鐘磬梵王筵
——蘇州靈岩山寺
大勢至菩薩的道場
——南通狼山廣教寺
明清遺構 魏唐法相
——徐州興化禪寺的摩崖造像
花果仙山亦真亦幻 海寧禪寺佛道兼修
後記
第一禪林靈谷寺
一、白石盡留宸刻潤 青松猶帶御衣香
——舊寺別創的天下第一人全林
二、屢廢屢遷的志公塔與三絕碑
三、無梁殿不施寸木
千年名藍棲霞寺
一、明征君舍宅為寺的史實與傳說
二、圖寫瓊奇 雲崖失彩
——千佛崖的古貌與“新顏”
三、舍利塔上的佛傳故事
四、漫復追興廢 忘言在化城
——唐宋元明以來的棲霞寺
五、黃宗仰復興棲霞寺
六、石頭上的史書
——漫說棲霞寺內的碑刻題記
南京迤北諸寺
一、後來居上的毗盧寺
二、被誤會的雞鳴寺
準宮闕規制的大報恩寺
一、大報恩寺與燕王身世
二、中國之大古董 永樂之大窯器
三、玄奘頭骨風波
宏覺寺與宏覺寺塔
一、暫游已覺塵緣息 到此方知佛窟閑
二、塔影‧地宮
出了南門盡是寺
一、“天界招提”
二、寂寥高座寺
三、天隆寺與天隆寺塔林
四、“江表牛頭”——法融禪師與幽棲寺
五、惟聞鐘磬聲——黔國沐氏施建的花岩寺
大明寺‧平山堂
一、棲靈勝跡
二、欲吊文章太守 仍歌楊柳春風
雅俗之際的揚州天寧寺
晴川遠適 禪悅凝遠
——(干�han)江高(日文 min)寺
寶華山隆昌寺
一、律宗名剎
二、寺院格局
三、煙霞勝地
金山江天禪寺
一、山形無地接 寺界與波分
二、金山四寶 佛門遺珍
三、佛界真同江月靜 客身暫與水雲留
第一江山 南徐淨域
——北固山甘露寺
一、三國英雄的幻像
二、遷廢沿革
三、衛公塔遺事
四、米芾的遺跡
江中浮玉定慧寺
一、名藍悠悠傳佳話
二、高僧輩出 造詣精深
三、精舍處處顯禪韻
四、大字之祖瘞鶴銘
棟守摩霄漢 金碧燦雲霞
——常州天寧寺
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常熟興福禪寺
無錫開原寺
蘇州瑞光寺和瑞光寺塔
一、紺殿橫雲出
二、佛教文物的寶庫
紅塵中的木魚
——(�用 lu)直保聖寺
一、輔揚顯秘 法雲永護
二、吳郡奇跡 朔壁殘影
三、朔藝與朔匠
各現妙相 呼之欲活
——洞庭東山紫金庵羅漢朔像
百歲斑鱉西游 五百羅漢宛在
——西園戒幢律寺
姑蘇城外寒山寺
一、記過吳楓第幾橋
二、寒山與拾得
三、撲朔迷離的《楓橋夜泊》詩碑
四、唐代鐘聲傳揚千古
聞是吳宮花草地 空余鐘磬梵王筵
——蘇州靈岩山寺
大勢至菩薩的道場
——南通狼山廣教寺
明清遺構 魏唐法相
——徐州興化禪寺的摩崖造像
花果仙山亦真亦幻 海寧禪寺佛道兼修
後記
序
《江蘇文化叢書‧風物系列》終于和廣大讀者見面了,這是江蘇建設文化雖省、實施文化傳承展示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該系列計有《江蘇名鎮》、《江蘇名園》、《江蘇名宅》、《江蘇名剎》、《江蘇名街》、《江蘇名店》、《南京雲錦》、《南京金箔》、《蘇州刺繡》、《蘇州桃花塢年畫》、《揚州漆器》、《宜興紫砂》十二種,基本囊括了江蘇物質和精神文化比較有代表性的各個方面。
何謂風物,六朝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在《游斜川》詩序中說:“天氣澄和,風物閑美。”以致現在的不少辭書仍然在將“風物”作“風光”與“景物”解,這當然是不夠全面的。唐宋以降,風物又加入了風俗與物產的內涵,如《通典》、《太平御覽》等大型類書無不將風俗物產列入到“風物”的類別中。明清以後,“風物”的概念愈加寬泛,舉凡風光、民俗、方言、物產、古跡、暫停聞等,無不納入到“風物”的範圍中。至如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詩中有“牢騷太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句,則泛指社會上各類事物以及諸色人等的心態,這當然是更加自由而近乎浪漫的表述了。作為自然景觀與文化積澱的風物,往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對風物的研究,離不開對特定地域、特定群體的生存環境、生活形態與生產方式的考察,此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江蘇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自古風物清嘉,秀麗宜人。境內傍江臨海,平原遼闊,江河湖泊密布,東海、長江、太湖、洪澤湖在此匯集,蘇北沿海海景壯觀,蘇南水鄉風景婉約。江蘇風景兼江湖河海之美,長江梅穿東西,江面遼闊,一瀉千里。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連雲港海闊天空,太湖煙波浩瀚,洪澤湖碧波萬頃。以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為代表的歷代詩人,在江蘇留下了許多謳歌山川秀美的不朽詩篇。
江蘇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我國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厚的省份之一。千百年來,江蘇人民依靠智慧和力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為我們留下了像徐州楚王墓群、南朝陵墓石刻、蘇州古典園林、明孝陵與明城牆這樣聞名遐邇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作為非科技熱文化遺產的蘇州刺繡和桃花塢年畫、南京的雲錦和金箔、無錫惠山泥人、揚州的漆器和雕版印刷、南通風箏和藍印花布、宜興紫砂、常州梳篦、蘇州和揚州的盆景,以及素有“百戲之本”美譽的昆曲等,都是江蘇風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國六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文化呈現出大發展大繁榮的生動局面,江蘇文化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文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江蘇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的目標,努力實現文化事業強、文化產業強和文化人才隊伍強,使江蘇文化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文化戰線辛勤耕耘、奮力拼搏,取得了豐碩成果。全省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優秀文藝作品和文化人才不斷涌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遺產保護成效顯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龍頭文化企業迅速崛起,全省文化實力明顯增長。《江蘇文化叢書‧風物系列》的出版,是我省文化建設的又一個喜人收獲,期望它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增進我們熱愛家鄉的自覺意識,為江蘇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何謂風物,六朝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在《游斜川》詩序中說:“天氣澄和,風物閑美。”以致現在的不少辭書仍然在將“風物”作“風光”與“景物”解,這當然是不夠全面的。唐宋以降,風物又加入了風俗與物產的內涵,如《通典》、《太平御覽》等大型類書無不將風俗物產列入到“風物”的類別中。明清以後,“風物”的概念愈加寬泛,舉凡風光、民俗、方言、物產、古跡、暫停聞等,無不納入到“風物”的範圍中。至如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詩中有“牢騷太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句,則泛指社會上各類事物以及諸色人等的心態,這當然是更加自由而近乎浪漫的表述了。作為自然景觀與文化積澱的風物,往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對風物的研究,離不開對特定地域、特定群體的生存環境、生活形態與生產方式的考察,此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江蘇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自古風物清嘉,秀麗宜人。境內傍江臨海,平原遼闊,江河湖泊密布,東海、長江、太湖、洪澤湖在此匯集,蘇北沿海海景壯觀,蘇南水鄉風景婉約。江蘇風景兼江湖河海之美,長江梅穿東西,江面遼闊,一瀉千里。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連雲港海闊天空,太湖煙波浩瀚,洪澤湖碧波萬頃。以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為代表的歷代詩人,在江蘇留下了許多謳歌山川秀美的不朽詩篇。
江蘇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我國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厚的省份之一。千百年來,江蘇人民依靠智慧和力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為我們留下了像徐州楚王墓群、南朝陵墓石刻、蘇州古典園林、明孝陵與明城牆這樣聞名遐邇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作為非科技熱文化遺產的蘇州刺繡和桃花塢年畫、南京的雲錦和金箔、無錫惠山泥人、揚州的漆器和雕版印刷、南通風箏和藍印花布、宜興紫砂、常州梳篦、蘇州和揚州的盆景,以及素有“百戲之本”美譽的昆曲等,都是江蘇風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國六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文化呈現出大發展大繁榮的生動局面,江蘇文化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文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江蘇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的目標,努力實現文化事業強、文化產業強和文化人才隊伍強,使江蘇文化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文化戰線辛勤耕耘、奮力拼搏,取得了豐碩成果。全省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優秀文藝作品和文化人才不斷涌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遺產保護成效顯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龍頭文化企業迅速崛起,全省文化實力明顯增長。《江蘇文化叢書‧風物系列》的出版,是我省文化建設的又一個喜人收獲,期望它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增進我們熱愛家鄉的自覺意識,為江蘇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