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廷訥戲曲集》是汪廷訥的戲曲集。汪廷訥現存戲曲只有《三祝記序》標出其明確的創作年代,其余都沒有時代。為了使劇作在排列上有一個統一的次序,本集以劇作題材所反映的時代為依據來排列劇作的次序。這樣的話,七種傳奇的次序便是:《天書記》、《種玉記》、
汪廷訥現存戲曲的版本傳世者也多少不一,各不相同。現就校點者已見到的本集各劇本所參校的版本作一說明。傳奇《天書記》用了《古本戲曲叢刊》本、微縮膠片善本、朱希祖抄本、古吳蓮勺廬抄本、一冊抄本、二冊抄本,分別簡稱底本、善本、朱抄本、蓮勺廬抄本、一冊本、二冊本;《種玉記》用了《六十種曲》本、微縮膠片善本、
《古本戲曲叢刊》本,分別簡稱底本、善本、叢刊本;《義烈記》用了《古本戲曲叢刊》本、微縮膠善本、二冊抄本,分別簡稱底本、善本、抄本;《三祝記》用了《古本戲曲叢刊》本、微縮膠片善本、古吳蓮勺廬抄本,簡稱底本、善本、蓮勺廬抄本;《獅吼記》用了《六十種曲》本、《六十種曲評注》本、微縮膠片善本、《古本戲曲叢刊》本,分別簡稱底本、評注本、善本和叢刊本; 《投桃記》、
《彩舟記》都只有《古本戲曲叢刊》本和微縮膠片善本,簡稱底本、善本;雜劇《廣陵月》只用了《盛明雜劇》本、名家雜劇本,簡稱底本、名家本。其中,微縮膠片善本藏於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其它版本均藏於國家圖書館普通古籍部,而《古本戲曲叢刊>>本、《六十種曲》本則較為習見。三種散出劇本則錄自《善本戲曲叢刊》中的《月露音》、《萬壑清音》、《時調青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