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卷

方劑卷
定價:240
NT $ 209
  • 作者:伊廣謙/主/編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8047788
  • ISBN13:9787508047782
  • 裝訂:平裝 / 32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醫名著浩如煙海,積澱了數以千年的精華,養育了難以計數的英才,昭示著絢麗無比的輝煌。歷史證明,中醫的成才之路,非經典名著滋養下的躬身實踐,別無蹊徑。如何面對如此龐大的寶庫,如何在這個寶庫中迅速找到不同學科、不同層次學者最需要的著作,這是不少中醫人士在讀書中經常遇到的困惑。

《中醫必讀百部名著》叢書,匯古代名醫巨匠臨證經驗,集當今專家學者集體智慧,有針對性地從數以萬計的醫著中精選書目百種,采用最佳版本為底本,認真校勘,合理注釋,撰寫導言,添加按語,分門別類,結集出版,以方便讀者學習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獲得一把打開某個領域知識大門的鑰匙;全套在握,可以獲得一組破解整個中醫學發展的密碼。

所謂“必讀”者,學醫之人不可不讀,業醫之人不能不讀。此乃學醫之門徑,業醫之津梁,案頭之必備。願《百部名著》成為中醫藥院校在校學生和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生的良師益友;願本套叢書成為醫療、教學、科研機構及各圖書館的永久珍藏。

本書是《中醫必讀百部名著》叢書中的《方劑卷》。
 

目錄

卷一
脈說
蒼耳說
記菊
記海漆
記益智花
記食芋
記王屋山異草
記元修菜
記蒼術
記流水止水
論髒腑
論君臣
論湯散丸
論采藥
論橘柚
論鹿茸麋茸
論雞舌香
論金罌子
論地骨皮
論淡竹
論細辛
論甘草
論胡麻
論赤箭
論地菘
論南燭草木
論太陰元精
論稷米
論苦耽
論蘇合香
論薰陸香
論山豆根
論青蒿
論文蛤海蛤魁蛤
論漏蘆
論赭魁
論龍芮
論麻子
灸二十二種骨蒸法
唐中書侍郎崔知悌序
取穴法
用尺寸取穴法
艾炷大小法
取艾法
用火法
具方
卷二
論風病
治風氣四神丹
四味天麻煎方
治偏風木香散
治筋骨左經丸
治三十六種風燒肝散
治鶴膝風伊祁丸
治風烏荊丸
天麻煎丸
服威靈仙法
治肝痿腳弱煮肝散
治風毒攻眼內外障烏頭煎丸又一方
治諸中風傷寒通關散
治風邪諸癇辰砂散
治諸風上攻頭痛方
治筋脈抽掣疼痛側子散
治腎髒風四生散
卷三
論聖散子
聖散子啟
聖散子方
解傷寒小柴胡湯
治傷寒及一切風麻黃丸
治璁(日曷)逡巡悶絕
治璁傷肌膚瘡爛
治瘴木香丸
治傷寒痞氣枳殼湯
治胸痹切痛梔子湯
五積方
順元散
紫金丹
治脾寒瘧疾七棗散
治氣虛陽脫體冷蔥熨法
金液丹
卷四
服茯苓說
服茯苓賦並引
治骯髒冷極木香散
治一切積滯化氣 砂煎丸
養血去積滯桂丸方
黑神丸
神保丸
治腹中切痛小建中湯
治胃氣小腹切痛進食散
止逆定喘壓氣散
消食化氣訶子丸
治脾胃虛冷椒樸丸
治喘手足腫無礙丸
治脾胃虛弱並婦人脾血久冷桂香散
治胃虛泄瀉健脾散
治久患脾泄瀉香姜散
治一切滯氣引氣丹
治一切氣痛沉麝丸
治諸氣礞石丸
消食化氣止瀉褐丸
治胃氣霍亂吐瀉神聖香茸散
治腹中氣塊方
暴下方
治瀉痢方
茶方
卷五
與翟東玉求地黃
治肺痿客忤蘇合香丸
治勞明月丹
治久嗽勞嗽火角法
治積年肺氣九寶散
治腳氣流注頭昏何首烏散
治消渴方
經效阿膠丸
灸咳逆法
止咳逆羌活散
治肺喘
鎮心安神朱砂膏
鎮心空膈去邪及治婦人血攻蕊珠丹
至寶丹
治血氣心腹痛四神散
急下涎半夏湯
治痰壅胸膈脹痛白雪丸
解暴熱化痰龍膽丸
卷六
問養生
論修養寄子由
養生說
續養生論
書養生論後
養生偈
養生說
上張安道養生訣
神仙補益
谷子煎法
書闢谷說
陽丹訣
陰丹決
秋石方
陰煉法
陽煉法
金丹訣
龍虎鉛汞說
記丹砂
記松丹砂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予嘗論治病有五難,辨疾,治疾,飲藥,處方,別藥,此五也。今之視產在者,惟候氣口六脈而已。古之人視疾,必察其聲音、顏色、舉動、膚理、性情、嗜好,問其所為,考其所行,已得其大半;而又遍診人迎、氣口、十二動脈。疾發于五髒,則五色為之應,五聲為之變,五味為之偏,十二脈為之動。求之如此其詳,然而猶懼失之。此辨疾之難,一也。今之治疾者,以一二藥書,其服餌之節,授之而已。古以治疾者,先知陰陽運歷之變故,山林川澤之竅發,而又視其人老少肥瘠,貴賤居養,性術好惡,憂喜勞逸,順其所宜,違其所不宜,或藥或火,或刺或砭,或湯或液,矯易其故常,卑摩其性理,搗而索之,投之順變,間不容發。而又調其衣服,理其飲食,異其居處,因其情變,或治以天,或治以人。五運六氣,冬寒夏暑,(yang)雨電雹,鬼靈魘蠱,甘苦寒溫之節,後先勝負之用,此天理也。盛衰強弱,五髒異稟,循其所同,察其所偏,不以此形彼,亦不以一人例眾人,此人事也。言不能傳之于書,亦不能喻希其地下全,不亦難哉!此治疾之難,二也。古之飲藥者,煮煉有節,飲啜有宜。藥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熾火,有宜溫火者,此煮煉之節也。宜溫宜寒,或緩或速,或乘飲食喜怒,而飲食喜怒為用者;有違飲食喜怒,而飲食喜歡為敵者。此飲嗓之宜也,而水泉有美惡,操藥之人有勤惰。如此而麥藥之不效者,非藥之罪也。此服藥之難,三也。藥之單用為易知,藥之和昨用為難知。世之使佐畏惡之性,而古人所未言,人情所不測者,庸可盡哉!如酒于人,有飲之逾石而不亂者,有濡吻則顛眩者;漆之于人,有終日博漉而無害者,有觸之則瘡爛者。焉知藥之于人,無如此之異者。此稟賦之異也。南人食豬魚以生,北人食豬魚以病,此風氣之異也。水銀得硫黃而赤如丹,得礬石而白如雪。人之欲酸者,無過于醋矣;以醋為未足,又益之以橙,二酸相濟,宜其甚酸而反甘。巴豆善利也,以巴豆之利為未足,而又益之以大黃,則其利反折。蟹與柿,嘗食之而無害也,二物相遇,不旋踵知耶?如乳石之忌參術,觸者多死;至于五石散,則皆用參術,此古人處方之妙,而世或未喻也。此處方之難,四也。醫誠藝也,方誠善也,用之中節也,而藥或非良,奈何哉!橘過江而為枳,麥得濕而為蛾雞逾嶺而黑,鴝欲逾嶺而白,月虧而蚌蛤消,露下而蚊喙坼,此形器之易知者也。性豈獨不然乎?予觀越人藝茶畦稻,一溝一隴之異,遠不能數步,則色味頓殊,況藥之所生,秦、越、燕、楚之相遠,而又有山澤、膏脊、燥濕之異稟,豈能物物盡其所宜。又《素問》說:陽明在天,則花實戕氣;少陰在泉,則金石失理。如此之論,采掇者固未嘗晰也。抑又取之有早晚,藏之有焙(日良);風雨燥濕,動有槁暴。今之處藥,或有惡火者,必日之而後咀,然安知采藏之家,不常烘煜哉?又不能必。此辨藥之難,五也。此五者,大概而已。其微至于言不能宣,其詳至于書不能載,豈庸庸之人,而可以易言醫哉?予治方最久,有方之良者,輒為疏之。世之為方者,稱其治效,嘗喜過實。《千金》、《肘後》之哉?予治方最久,有方之良者,輒為疏之。世之為方者,稱其治效,嘗喜過實。《千金》、《肘後》之類,猶多溢言,使人不敢復信。予所謂良方者,必目睹其驗,始著于篇,聞不預也。然人之疾,如向所謂五難者,方豈能必良哉?一睹其驗,即謂之良,殆不異乎刻盤以求遺劍者!予所以詳著其狀于方尾,疾有相似者,庶幾偶值雲爾。篇無次序,隨得隨注,隨以興人。拯道貴速,故不暇待完也。

沈括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