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衰落

西方世界的衰落
定價:239
NT $ 208
  • 作者:高德步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101925
  • ISBN13:9787300101927
  • 裝訂:平裝 / 47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從理性概念出發,通過理性的同化與異化分析,研究了西方資本主義興起與衰落的內在機理,對資本主義經濟社會進行解構。作者認為,西方資本主義興起過程就是理性同化的過程,但是西方資本主義在興起過程中就埋下了理性異化的禍根,隨著理性同化的完成,理性異化的力量逐漸顯現和擴大,並導致一系列矛盾和沖突。在此基礎上,作者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現代經濟增長方式、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以及資本主義全球化進行了剖析和批判,並得出西方資本主義正在走向衰落的結論。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理性與現代性 
 1.2 理性與異化 
 1.3 批判理性與理性批判 
第2章 西方世界的興起 
 2.1 資本主義關系的萌芽 
 2.2 資本主義精神的起源 
 2.3 商業革命與市場制度 
 2.4 工業革命與工業化 
 2.5 資本主義的合法化進程 
 2.6 民族主義與世界市場 
第3章 資本主義哲學基礎的解構 
 3.1 理性人與經濟人 
 3.2 勞動異化的本質與根源 
 3.3 生產異化的本質與根源 
 3.4 資本主義與經濟自由 
第4章 市場浪漫主義批判
 4.1 市場經濟的基本假設
 4.2 經濟學理性主義運動
 4.3 市場經濟的理性邊界
 4.4 市場經濟的倫理問題
 4.5 市場經濟的歷史反思
第5章 經濟增長的極限
 5.1 經濟增長的意識形態化
 5.2 現代增長模式的危機
 5.3 消費主義的起源與本質
 5.4 工業化的終結︰一個邏輯結論
第6章 資本主義合法性危機
 6.1 合法性概念︰起源與演變
 6.2 合理性危機與合法性危機
 6.3 合法性危機的經濟根源
 6.4 法的合法性危機
第7章 西方世界的衰落
 7.1 全球化悖論
 7.2 現代化的歷史趨勢
 7.3 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
 7.4 西方世界的衰落
 7.5 後現代主義與再啟蒙
參考文獻
 

2000年,就在這第二度千禧年到來之際,我被一種難以言表的“世紀末”情結所困擾,總覺得有什麼事情將要發生。第二年,也就是2001年,“9‧11”事件震驚了世界,特別是震驚了西方世界。出于一個經濟史學者本能的敏感,我意識到,“9‧11”事件是美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甚至是整個西方世界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就促使我著手研究這個主題。

事實上,早在90年前,德國歷史學家斯賓方格勒就提出“西方的沒落”這樣的語言,列入也提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亦即最高階段的論斷。然而,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蕭條的血火洗禮,西方從這種浴火中走出來,似乎獲得了重生,並且取得新科技革命和周期性經濟高漲的成就。另一方面,蘇聯解體和東歐社會主義的崩潰,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于極度低潮。這種變化使人們很難相信這兩位思想家的偉大語言,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衰落似乎成了世紀笑談。

2002年,我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學,在這期間我不僅接觸到大量一手資料,而且近距離觀察了美國社會。有幾個現象引起我的注意︰第一,美國社會的移民或“逆殖民”浪潮,即大規模的有色人群越來越多地佔據了社會生存空間,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干著美國白人不願干的工作;第二,美國人不再勤勉,消費主義盛行,即使窮人也可以享受“休閑經濟”,白人社會特別是下層普遍地染上了懶病;第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依靠借債生活,花別人的錢,花子孫的錢,相當一批美國人的生活全靠信用卡,甚至以債養債,其中更有不少人因為信用卡盲目透支而破產;第四,美國產業空心化,實體經濟日益萎縮,而以金融資本為主的虛擬經濟盲目發展和無限制地泛濫。看到美國的這些社會現象,不能不使我聯想到昔日的羅馬帝國︰帝國軍隊的蠻族化,一年200多個法定的用以狂歡的節日,寧願做乞丐也不願勞動的自由市民,等等。這樣的國家不衰落豈不是田里難容?今天的美國正是昔日的羅馬帝國。

從“9‧11”事件到今天已經過去7年,美國人似乎漸漸走出這次災難的陰影。然而,不幸的是,2007—2008年,美國從次貸危機開始日益陷入嚴重的金融危機,而在金融危機之後則是勢不可當的嚴重衰退。人們普遍認為,這是自1929年大危機以來最為嚴重的一場危機。盡管“9‧11”和金融危機是性質完全不同的事件,但卻從另一方面支持了我的看法︰美國的確在走向衰落,整個西方世界都是如此。這場危機並不是偶然的,可以說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者為其信眾所釀就的一大杯苦酒。在危機期間,美國政府全力干預市場,並利用國家力量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救市,完全背棄了新自由主義信仰。所以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可以看作新自由主義終結的標志。

然而,我並不希望以就事論事的方式談西方的衰落,而是希望從根子上找出這種衰落的原因,因而必須采用歷史哲學的方法。西方哲學的基本概念是理性,而近代以來導致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也正是理性的各種衍生物,包括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所以本書就從理性概念出發,並對理性進行解構。不過,我在這里要強調的是,本書的觀點是浪漫主義的,是對西方制度文明和經濟社會史的一個浪漫主義闡釋,或者說是一個浪漫主義的解構。我們說西方世界的衰落,並不是說西方的經濟和社會停滯了,不發展了,更不是說西方的GDP和國民財富減少了,而是說西方理性主義的衰落,市場理性的矛盾導致市場制度的衰落,是資本主義價值理性和意識形態的衰落。在我看來,導致這種非理性結果的根本原因是異化作用。因而異化是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的分析工具。我把異化作為解釋西方文明由盛而衰的分析工具。在我看來,從哲學層面上講,這種衰落的根源就在于理性的異化。

西方衰落的同時是東方的興起,也就是說東方正在現代化,是現代性的興起。正因為我們正在走向現代化,所以正是工具理性得以張揚的時代。從歷史邏輯上看,東方—中國的興起是勢不可當的,因而現代化過程中的那些弊端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歷史有過“前車之鑒”,使我們盡可能避免這些弊端,跨越“卡夫丁”峽谷。這是本書的真正目的。

二、對理性主義的歷史思考

本書一個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解構理性。所謂理性,就是目標和手段的一致性,即為實現某個目標而采取的手段是“合適的”或“經濟的”。這里,手段的正確與否是衡量理性的標準,所以,理性首先指的是工具理性。至于目標正確與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或不在理性範圍以內。然而,理性的工具也不能完全實現理性的目標。在一定條件下,理性的工具有可能導致一個並非理性的結果。

歷史和邏輯應該是一致的,但兩者也經常不一致。問題並不在于兩者是否一致,而在于當兩者不一致的時候我們是調整邏輯還是調整歷史。這是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爭論的一個老問題,從哲學上看似乎是已經解決了的,但在實際的學術研究中還遠遠沒有解決。在今天的學術環境下,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在邏輯與歷史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常常是調整歷史,讓歷史來符合邏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們所接受的邏輯來自不容置疑的地方——美國或西方。所以,我們不加思索地認為,錯誤不可能是邏輯而只能是歷史。這種學術研究方法的錯誤傾向,源于認識方法和思維方法上的錯誤。但是這種錯誤傾向直接影響到我們對現實問題的觀察和判斷,就是說,這種認識論方面的錯誤傾向導致的是工具理性主義。

理性主義源于希臘哲學,但在中世紀被淹沒在宗教神學中。經歷文藝復興、宗教革命和啟蒙運動這三大思想革命浪潮,理性不僅被喚醒,而且最終佔據了權威地位,成為一切價值判斷的根本尺度。這樣,所有傳統的、封建的和一切“非理性”的東西都遭到了嚴厲的批判,從而為資本市場經濟制度的創立打下了思想基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建立以後,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力獲得了過去數千年所沒有過的飛躍式發展,使人類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工具理性的張揚導致西方的市場化、工業化和現代化,但另一方面卻使價值理性受到壓抑,其結果就是經濟迅速發展但社會矛盾突出,盡管物質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但人們沒有幸福感,缺少精神追求,或者說是精神家園的迷失,墮入另一個“失樂園”。

工具理性當然是有效的,但也不能過分,一旦過分就會出問題。例如科學技術,是典型的工具理性的產物,它可以轉化成高效率的自動化機器,也可能變成屠殺人類的武器。所以,科學技術須臾不能離開價值理性的約束和規範。市場經濟也一樣,它的工具理性方面導致經濟效率的提高,但若其價值理性缺失則導致一系列社會矛盾。更為嚴重的是,如果任憑市的自發調節,其工具理性嚴重僭越而價值理性缺失,這不僅會導致社會發展方向的扭曲,還會引起經濟本身的波動甚至動蕩,從而導致社會整體效益的損失。可以說,工具理性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沒有工具理性就沒有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沒有工具理性就沒有工業化和現代化。然而,工具理性的過渡張揚和價值理性的衰微必然導致社會發展的不和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