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我國財稅體制改革30年的基本經驗,並且分階段地進行詳細總結。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構建並實行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又與財政的本質屬性相通的公共財政制度體系。
本書第一章討論傳統經濟體制下的中國財稅體制;第二章討論改革初期發生在財稅體制上的變化;第三章討論l994年的財稅改革;第四章討論擴展至1998年開始的以規範政府收支行為為主要著眼點的“稅費改革”;第五章討論我國在新一輪稅制改革、財政支出方向調整、政府間財政體制改革以及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進步;第六章著力于財稅體制改革規律的揭示;第七章旨在勾勒未來的財稅體制改革“路線圖”。本書最後附有“中國財稅體制改革30年大事記”。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一份“問題”清單
第二節 改革的基本軌跡︰一個大致的勾勒
第三節 以公共化為基本取向的改革
第四節 書名與篇章結構
第一章 傳統體制下的中國財稅體制︰一個基本描述
第一節 財稅體制的政治經濟特征
第二節 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傳統財稅體制的起點
第三節 傳統體制下中國財稅體制的特征
第四節 計劃經濟體制的衰落
第五節 財政壓力下的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章 放權讓利︰為整體改革“鋪路搭橋”
第一節 放權讓利︰拉開整體經濟改革序幕
第二節 分灶吃飯︰調整中央與地方分配關系
第三節 兩步“利改稅”︰規範國家與企業分配關系
第四節 工商稅制改革︰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動器
第五節 調整支出結構︰探索緩解財政困難之路
第六節 財會制度改革︰打造財稅體制的微觀基礎
第七節 小結
第三章 制度創新︰l994年的財稅改革
第一節 走向市場經濟︰財稅改革的基本背景
第二節 稅收制度改革︰旨在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第三節 分稅制財政體制建立︰規範中央與地方分配關系
第四節 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目標定位︰構建公共財政框架
第一節 規範政府收支行為︰l998年開始的“稅費改革”
第二節 由“適度從緊”轉向“積極”︰財政政策擔負宏觀調控的“主角”
第三節 劃時代的事件︰l998年全國財政工作會議
第四節 著眼自身改革︰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邁出關鍵步伐
第五節 加入WT0︰為公共財政建設添加“驅動程序”
第六節 “兩條保障線”︰打造社會保障的營盤
第五章 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
第一節 改革步入深水區︰完善公共財政體制的基本背景
第二節 由積極到穩健的財政政策︰改革的宏觀經濟背景
第三節 稅收高速增長背景下的稅制改革︰局部推進
第四節 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向“三農”和民生傾斜
第五節 政府間財政體制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六節 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走向預算國家
第七節 小結
第六章 全覆蓋之路︰公共財政的來龍去脈
第一節 公共財政概念的由來︰一個基本脈絡
第二節 找尋“公共財政”與以往“財政”的區別點
第三節 在改革實踐中把握公共財政的實質內容。
第四節 公共財政是一種財政制度安排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路線圖”︰加快步入公共財政制度新境界
中國財稅體制改革30年大事記
後記
第一節 一份“問題”清單
第二節 改革的基本軌跡︰一個大致的勾勒
第三節 以公共化為基本取向的改革
第四節 書名與篇章結構
第一章 傳統體制下的中國財稅體制︰一個基本描述
第一節 財稅體制的政治經濟特征
第二節 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傳統財稅體制的起點
第三節 傳統體制下中國財稅體制的特征
第四節 計劃經濟體制的衰落
第五節 財政壓力下的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章 放權讓利︰為整體改革“鋪路搭橋”
第一節 放權讓利︰拉開整體經濟改革序幕
第二節 分灶吃飯︰調整中央與地方分配關系
第三節 兩步“利改稅”︰規範國家與企業分配關系
第四節 工商稅制改革︰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動器
第五節 調整支出結構︰探索緩解財政困難之路
第六節 財會制度改革︰打造財稅體制的微觀基礎
第七節 小結
第三章 制度創新︰l994年的財稅改革
第一節 走向市場經濟︰財稅改革的基本背景
第二節 稅收制度改革︰旨在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第三節 分稅制財政體制建立︰規範中央與地方分配關系
第四節 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目標定位︰構建公共財政框架
第一節 規範政府收支行為︰l998年開始的“稅費改革”
第二節 由“適度從緊”轉向“積極”︰財政政策擔負宏觀調控的“主角”
第三節 劃時代的事件︰l998年全國財政工作會議
第四節 著眼自身改革︰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邁出關鍵步伐
第五節 加入WT0︰為公共財政建設添加“驅動程序”
第六節 “兩條保障線”︰打造社會保障的營盤
第五章 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
第一節 改革步入深水區︰完善公共財政體制的基本背景
第二節 由積極到穩健的財政政策︰改革的宏觀經濟背景
第三節 稅收高速增長背景下的稅制改革︰局部推進
第四節 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向“三農”和民生傾斜
第五節 政府間財政體制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六節 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走向預算國家
第七節 小結
第六章 全覆蓋之路︰公共財政的來龍去脈
第一節 公共財政概念的由來︰一個基本脈絡
第二節 找尋“公共財政”與以往“財政”的區別點
第三節 在改革實踐中把握公共財政的實質內容。
第四節 公共財政是一種財政制度安排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路線圖”︰加快步入公共財政制度新境界
中國財稅體制改革30年大事記
後記
序
從1978年開始的中國的改革開放,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最重大、最壯觀、最為世人矚目的事件之一。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規模之大,範圍之廣,持續之久,影響之深刻,成效之顯著,都是史無前例的,它使我國實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得到加速發展,工業化已經進入中期的後半階段,我國已經由農業大國變成了工業大國。我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大大提高,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強。2007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6169億元人民幣,約合3.28萬億美元,已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360美元,已經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進出口總額超過2.1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位。與此同時,我國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改革和發展也得到了長足進展。改革開放的30年,是近代以來,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最迅速的30年,是我國綜合國力上升最快的30年,是我國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30年,是我國國際地位提高最顯著的30年,是中華民族最感自豪的30年。
過去的30年,我們積累了許多經驗。我們有責任對它們進行總結,使它們變為中國人民永久的財富,並為全世界分享。概括起來講,我國30年來的改革開放有以下主要經驗和特點︰
第一,在改革理論上,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總結我國豐富的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吸收我國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基礎上形成的。它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這個理論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鄧小平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而且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奠基人。他支持開展的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討論使人們沖破了極左思想的桎梏,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對改革開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首創精神。鄧小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關于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理論,關于計劃與市場的理論,關于讓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裕起來、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的理論,關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論,關于政府行政機構改革的理論,關于建立經濟特區、大膽利用外資和發展證券市場的理論,等等,以及在這些理論基礎上形成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綱領、方針和重大政策,為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認識,為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順利推進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論支持。江澤民同志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同志的理論,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他的關于改革是全面改革的論述,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改革的目標的論述,關于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論述,關于依法治國的論述,以及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寫入黨章、寫入憲法,做出加入WT0等重大決策,為改革的深入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法律保障,保證了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沿著鄧小平同志開闢的正確道路繼續前進。胡錦濤同志在繼承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的理論和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等理論和戰略設想,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路,推進了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使我國的改革開放沿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前進。
第二,在改革的性質上,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我國的改革是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進行的。這個基本國情就是我國還處于並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包含兩重含義︰一是我國已經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我國的社會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走社會主義道路;二是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現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很不完善、很不成熟,需要我們幾代、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去努力奮斗,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就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戰略舉措。因此,我國的改革開放雖然具有“第二次革命”的性質,但不是改變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改革開放,使生產關系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
……
過去的30年,我們積累了許多經驗。我們有責任對它們進行總結,使它們變為中國人民永久的財富,並為全世界分享。概括起來講,我國30年來的改革開放有以下主要經驗和特點︰
第一,在改革理論上,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總結我國豐富的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吸收我國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基礎上形成的。它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這個理論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鄧小平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而且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奠基人。他支持開展的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討論使人們沖破了極左思想的桎梏,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對改革開放的積極性、創造性和首創精神。鄧小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關于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理論,關于計劃與市場的理論,關于讓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裕起來、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的理論,關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論,關于政府行政機構改革的理論,關于建立經濟特區、大膽利用外資和發展證券市場的理論,等等,以及在這些理論基礎上形成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綱領、方針和重大政策,為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認識,為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順利推進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論支持。江澤民同志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同志的理論,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他的關于改革是全面改革的論述,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改革的目標的論述,關于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論述,關于依法治國的論述,以及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寫入黨章、寫入憲法,做出加入WT0等重大決策,為改革的深入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法律保障,保證了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沿著鄧小平同志開闢的正確道路繼續前進。胡錦濤同志在繼承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的理論和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等理論和戰略設想,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路,推進了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使我國的改革開放沿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前進。
第二,在改革的性質上,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我國的改革是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進行的。這個基本國情就是我國還處于並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包含兩重含義︰一是我國已經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我國的社會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走社會主義道路;二是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現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很不完善、很不成熟,需要我們幾代、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去努力奮斗,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就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戰略舉措。因此,我國的改革開放雖然具有“第二次革命”的性質,但不是改變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改革開放,使生產關系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