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著作最突出的貢獻在于作者借助翻譯學、傳播學、文化學等學科理論深入細致地將魯迅翻譯文學的歷史進程作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和論述。她的著作既詳盡客觀地劃分了魯迅翻譯文學的歷史分期;也條分縷析地對魯迅的翻譯文學和藝術方法進行了分類,既闡釋了魯迅翻譯文學理論的歷史價值,也分析了魯迅翻譯文學思想的當代啟示,既借助于詳盡的歷史史料和相關圖表證實了魯迅的翻譯文學在魯迅文學創作中的獨特地位,也借助于具體的文本分析闡釋了魯迅的翻譯文學對魯迅中文文學創作的巨大影響。另外,論文的貢獻還在于作者在選取了魯迅在不同時期有代表性的翻譯作品進行了漢、英、德、日幾種魯迅所使用翻譯語言文本的比較分析的基礎上,論證了魯迅的翻譯思想和藝術上的獨創性。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導言
第一章 總論翻譯家魯迅
第一節 魯迅首先成為翻譯家
——“別求新聲于異邦”
第二節 魯迅對中國翻譯文學的貢獻
——鋪路架橋,創新開拓
第三節 魯迅在中國翻譯文學史中的地位
——神思新宗,譯介之魂
第二章 魯迅翻譯文學的理論
第一節 魯迅“中間物”的翻譯哲學命題
——取今復古,別立新宗
第二節 魯迅“中間物”的“異化”翻譯理論
——與美國異化翻譯理論家韋努蒂的比較研究
第三節 魯迅“中間物”的翻譯橋梁作用
——“末人”—“超人”—“世界人”的過渡
第三章 魯迅翻譯文學歷史分期
第一節 魯迅的文學翻譯早期(1903—1908)
——科學救國夢的追求
第二節 魯迅的文學翻譯中期(1909—1926)
——從“意譯”向“直譯”的轉化
第三節 魯迅的文學翻譯晚期(1927—1936)
——蘇俄文學與文學理論的探索
第四章 魯迅文學翻譯文本分析
第一節 魯迅早期翻譯文本比較分析
——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學小說《地底旅行》
第二節 魯迅中期翻譯文本比較分析
——荷蘭作家望‧藹覃的成人童話《小約翰》
第三節 魯迅晚期翻譯文本比較分析
——俄國作家果戈理的文學名著《死魂靈》
第五章 魯迅的翻譯文學分類與藝術方法
第一節 魯迅的翻譯文學的分類
——博取域外“天火”,照亮中華“暗室”
第二節 魯迅翻譯文學的藝術方法
——一代翻譯大家,抱誠守真樹人
第六章 魯迅翻譯文學的傳播和影響
第一節 魯迅翻譯文學的國內傳播影響
——由“拿來”到創新的巨大傳播成功
第二節 魯迅文學翻譯的國外傳播影響
——由“拿來”到“送出”的巨大傳播成功
第三節 魯迅翻譯文學的跨文化傳播
——新世紀文學雙向式交流傳播的成功楷模
第七章 魯迅翻譯文學的當代啟示
第一節 不朽的魯迅譯介之魂
——翻譯即人生
第二節 跨越時空的魯迅翻譯文學
——真善美的執著追求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序二
序三
前言
導言
第一章 總論翻譯家魯迅
第一節 魯迅首先成為翻譯家
——“別求新聲于異邦”
第二節 魯迅對中國翻譯文學的貢獻
——鋪路架橋,創新開拓
第三節 魯迅在中國翻譯文學史中的地位
——神思新宗,譯介之魂
第二章 魯迅翻譯文學的理論
第一節 魯迅“中間物”的翻譯哲學命題
——取今復古,別立新宗
第二節 魯迅“中間物”的“異化”翻譯理論
——與美國異化翻譯理論家韋努蒂的比較研究
第三節 魯迅“中間物”的翻譯橋梁作用
——“末人”—“超人”—“世界人”的過渡
第三章 魯迅翻譯文學歷史分期
第一節 魯迅的文學翻譯早期(1903—1908)
——科學救國夢的追求
第二節 魯迅的文學翻譯中期(1909—1926)
——從“意譯”向“直譯”的轉化
第三節 魯迅的文學翻譯晚期(1927—1936)
——蘇俄文學與文學理論的探索
第四章 魯迅文學翻譯文本分析
第一節 魯迅早期翻譯文本比較分析
——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學小說《地底旅行》
第二節 魯迅中期翻譯文本比較分析
——荷蘭作家望‧藹覃的成人童話《小約翰》
第三節 魯迅晚期翻譯文本比較分析
——俄國作家果戈理的文學名著《死魂靈》
第五章 魯迅的翻譯文學分類與藝術方法
第一節 魯迅的翻譯文學的分類
——博取域外“天火”,照亮中華“暗室”
第二節 魯迅翻譯文學的藝術方法
——一代翻譯大家,抱誠守真樹人
第六章 魯迅翻譯文學的傳播和影響
第一節 魯迅翻譯文學的國內傳播影響
——由“拿來”到創新的巨大傳播成功
第二節 魯迅文學翻譯的國外傳播影響
——由“拿來”到“送出”的巨大傳播成功
第三節 魯迅翻譯文學的跨文化傳播
——新世紀文學雙向式交流傳播的成功楷模
第七章 魯迅翻譯文學的當代啟示
第一節 不朽的魯迅譯介之魂
——翻譯即人生
第二節 跨越時空的魯迅翻譯文學
——真善美的執著追求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魯迅研究是顯學,然而,魯迅翻譯文學研究卻為其“冰山一角”,因此,吳鈞的這一研究選題是富有開拓性意義的。
三年來,吳鈞跟著我攻讀博士學位,在魯迅翻譯文學研究領域辛勤耕耘,刻苦鑽研,勇于探索魯迅研究領域新的空間,終于出色地如期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魯迅翻譯文學研究》。這本著作是在她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完成的,該著作能夠在名家薈萃、創新成果頻出的魯迅研究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實屬難能可貴。
就翻譯文學研究來說,翻譯理論的闡釋和譯著文本的解讀都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在這一研究領域,有許多問題有待于發現、開掘和探索。吳鈞的這部著作研究選題的特定意義,首先表現在對魯迅翻譯文學研究的中肯定位上。該選題確立“魯迅首先成為翻譯家,後來才成為文學家”的定位,恰當地解決了魯迅身兼“翻譯家”與“文學家”二者之間的關系定位,強調了兩種身份之間的內在聯系,符合研究的整體性原則。
著作第二章“魯迅翻譯文學的理論”,尤為值得稱道。首先,理論本體的概括確切嚴謹,科學周密,具有確實性、科學性、真理性特征。其次,論文在理論探討上不是淺嘗輒止,而是深入開掘、追根溯源,用考據的方法和邏輯的方法探究魯迅“中間物”人生哲學思想的中國傳統文化淵源,以及與西方先哲的影響關系。為了深入分析和邏輯確證魯迅“中間物”的翻譯思想形成的歷史原因,從而突出魯迅翻譯理論的獨創價值,論著采用全新的分析角度,展開對魯迅的“直譯”理論與美國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理論之間的比較研究。這一層次的探討新穎獨特,它既是論著整體性分析中邏輯的重要一環,也是具有獨立價值的研究成果。
吳鈞在這本論著中還進行了魯迅翻譯文本的分析,這一部分的翻譯文本分析表現了作者出色的解讀和闡釋能力,其研究方法的運用也不乏創新之處。比如︰原來對魯迅所使用的翻譯語言文本的研究,多停留在籠統闡述和簡單比照上,該著作別開生面,采取系統性比較的方法,為魯迅翻譯思想的概括提供了堅實基礎,確認了魯迅翻譯思想的科學內涵,同時也在開闊的視野里展現了魯迅翻譯文學的豐富性和藝術風采。
本著作還運用傳播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分析魯迅翻譯文學的主體生成及其影響與傳播,誠然,這方面的探索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但吳鈞在本著作中開始了她的具有創新價值的學術嘗試。
該著作所展示的學術價值和學術研究潛力,都使我們充滿信心地期待作者在翻譯文學研究領域的進一步探索和做出新的成績。
張華
2008年7月19日
張華 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三年來,吳鈞跟著我攻讀博士學位,在魯迅翻譯文學研究領域辛勤耕耘,刻苦鑽研,勇于探索魯迅研究領域新的空間,終于出色地如期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魯迅翻譯文學研究》。這本著作是在她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完成的,該著作能夠在名家薈萃、創新成果頻出的魯迅研究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實屬難能可貴。
就翻譯文學研究來說,翻譯理論的闡釋和譯著文本的解讀都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在這一研究領域,有許多問題有待于發現、開掘和探索。吳鈞的這部著作研究選題的特定意義,首先表現在對魯迅翻譯文學研究的中肯定位上。該選題確立“魯迅首先成為翻譯家,後來才成為文學家”的定位,恰當地解決了魯迅身兼“翻譯家”與“文學家”二者之間的關系定位,強調了兩種身份之間的內在聯系,符合研究的整體性原則。
著作第二章“魯迅翻譯文學的理論”,尤為值得稱道。首先,理論本體的概括確切嚴謹,科學周密,具有確實性、科學性、真理性特征。其次,論文在理論探討上不是淺嘗輒止,而是深入開掘、追根溯源,用考據的方法和邏輯的方法探究魯迅“中間物”人生哲學思想的中國傳統文化淵源,以及與西方先哲的影響關系。為了深入分析和邏輯確證魯迅“中間物”的翻譯思想形成的歷史原因,從而突出魯迅翻譯理論的獨創價值,論著采用全新的分析角度,展開對魯迅的“直譯”理論與美國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理論之間的比較研究。這一層次的探討新穎獨特,它既是論著整體性分析中邏輯的重要一環,也是具有獨立價值的研究成果。
吳鈞在這本論著中還進行了魯迅翻譯文本的分析,這一部分的翻譯文本分析表現了作者出色的解讀和闡釋能力,其研究方法的運用也不乏創新之處。比如︰原來對魯迅所使用的翻譯語言文本的研究,多停留在籠統闡述和簡單比照上,該著作別開生面,采取系統性比較的方法,為魯迅翻譯思想的概括提供了堅實基礎,確認了魯迅翻譯思想的科學內涵,同時也在開闊的視野里展現了魯迅翻譯文學的豐富性和藝術風采。
本著作還運用傳播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分析魯迅翻譯文學的主體生成及其影響與傳播,誠然,這方面的探索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但吳鈞在本著作中開始了她的具有創新價值的學術嘗試。
該著作所展示的學術價值和學術研究潛力,都使我們充滿信心地期待作者在翻譯文學研究領域的進一步探索和做出新的成績。
張華
2008年7月19日
張華 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