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非一本正經

歷史非一本正經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張秀楓/主/編
  • 出版社:遠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233974
  • ISBN13:9787807233978
  • 裝訂:327頁 / 24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近年來,人們將目光投向了被「正經」歷史遺忘了的鮮活的人和細節,對復雜的人性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含玩,對騰逸在規律之外更有興味的事相努力予以披露和還原,一直被遮蔽的歷史真相或一直被強制接受的歷史觀點,正在被重新發現或全新詮釋。

有哲人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個判斷獨到而深刻。因為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標志着真正的進步。閱讀了《歷史非一本正經》之后,類似的認識和穎悟,也許會得到補充和深化。
 

目錄

歷史的質疑
 劉邦之所以得天下 在於比項羽更會花錢
 項羽失敗的新發現
 項羽究竟死於何地——爭議始於十六年前,如今再起波瀾
 一代名將蒙恬究竟死於誰手?
 漢武帝和司馬遷:究竟誰閹割了誰?
 諸葛亮是優秀企業家嗎
 司馬懿謀略性孔明
 小混混楊國忠僅僅是靠楊貴妃才當上宰相嗎
 悍婦捉奸:足使明朝滅亡的偶然事件
 鄭成功被人毒死?
 李秀戰臨終變節質疑
 盛宣懷打垮古月雪岩
 李鴻章所謂賣國的背后
 當皇帝,還是當終身總統?
 是誰放棄,南京
 毛澤東為何要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
 誰令史學家翦伯贊自殺?
歷史的謎團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
 王莽篡位之謎
 馳名三國的道德偶像為何羞愧而死?
 「燭影斧聲」趙光義登基疑案
 海瑞奏折:馬屁與智慧共存讓皇帝不忍殺之?
 腰斬,見證歷史的拐點
 湘贛邊界特委與袁、乇被殺
 三百長征紅軍命案之謎
 故宮博物院搬遷始末
 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亡命之謎
 父親陶希聖與「高陶事件」始末
 1965年總理辦公室為何撤銷
 張國燾客死異國內情
歷史的真相
 孔融之死乃性格悲劇 
 秦檜:我的秘密武器是反貪
 風雲國師劉伯溫之死
 毛澤東:《明史》我看了最生氣
 珍妃智救康有為
 袁世凱「主動」放走蔡鍔
 張作霖:陳獨秀的義兄
 陳獨秀拒絕共產國際津貼始末
 為前途出讓宋美齡的劉紀文
 收回香港:1942年宋美齡外交生涯的「滑鐵盧」
 蔣介石對我講述西安事變親歷
 解讀宋慶齡致王明的密函
 《色戒》背后的孤島與易先生們
 粟裕授銜的真相
 任弼時、高崗去世的現場目擊
 暗殺宋慶齡
 周恩來侄女在中南海的似水年華
 毛遠新坦然回憶幾件往事
 華國鋒:斯人逝去
人物的新探
 「風險投資家」呂不韋
 東方朔:漢朝的撒嬌派教主
 毛澤東眼中的三國人物
 史上第一陰謀家李林甫
 魏征:哪有勝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武則天的最后歲月
 和坤是一頭圈養的獸
 乾隆買假畫
 曾國藩的用人之道
 尋訪毛遠新
 百無一用是書生——陳布雷家族的歷史悲歌
 魯迅送給毛澤東的書籍和食物
 參加李訥婚禮記事
歷史的韻事
 十大美女的最后歸宿
 古代四大美男之死
 中國古人的處女嗜好
 薄姬——野百合也有春天
 武則天三招俘獲高宗心
 詩仙李白身后有多少女人
 潘金蓮為什麼要勾搭武松?
 崔鶯鶯為什麼會在西廂失身?
 清代官場的「艷照門
 小鳳仙的前世今生
 蔣介石的「婚外情」傳說——蔣介石日記解讀之三
 

在國外,歷史類圖書的銷售一直比較固定,漲或滯也在一定范圍之內,這是因為它的讀者群較為穩定,很難暴漲也不會銳減。難以逆料的是,我國這幾年卻涌起了大面積的歷史熱和國學熱,其圖書出版也因此而持續升溫,至今也還未見消退的跡象。這一文化現象引起了學界和出版界的普遍關注,探討其成因的觀點文章也是互相糾彈,眾說繽紛。

有論者說,這是現階段一種曲線言說所需要的說話方法,特別是晚近歷史與現實具有較為強烈的比照因素,因而易於引起人們的聯想和關注。然而,只有「小眾」才會那麼深思和探究,普通老百姓對借古諷今之類不會那麼感興趣,因而此論並不具有普適性。那麼,問題的關鍵何在呢?

我以為,歷史研究方法的變化是一個原因。先前,只將歷史圈在專業研究的范圍里,且只關注億王朝史、制度史和農民起義史等有限的領域。沉醉於宏大敘事,其格式也大體是各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掃描到人物的評價,最后是規律的總結。在這里,歷史是刻板的代名詞,枯燥的同義語,不受歡迎自是難免。朋友建議將本書書名稱之為「非一本正經」,即是對此的質疑和挑戰。近年來,人們將目光投向了被「正經」歷史遺忘了的鮮活的人和細節,對復雜的人性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含玩,對騰逸在規律之外更有興味的事相努力予以披露和還原,在讀者興致盎然了解具有個性化歷史的過程中,增強了洞察力和分析力,變得更加智慧。歷史回歸了大眾。

重要的原因在於,對於一直被遮蔽的歷史真相或一直被強制接受的歷史觀點,正在被重新發現或全新詮釋。公民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在不違背 人類文明基本常識和知識邏輯的前提下,自由討論和獲得他們要了解的歷史真相完整信息的正當訴求,隨着時代的進步,正在逐漸地變為現實。個人或團體以功利為目的,預設對歷史天賦解釋的權力,並將結論強加給公民的做法,正在逐漸地成為過去。人們對歷史的解讀正在逐漸地處於不斷變化的常態之中。這是歷史的進步,文明的進步。

對歷史的重新認識有時是由於史料有了新的發現從而引起了連鎖反應。《尚書·堯典》是我國最早的正史之一,它曾記敘了封建社會之前就實行的「禪讓」帝制:皇帝的玄孫將帝位禪讓給舜,舜又將帝位禪讓給禹。太史公司馬遷將這一敘事又原封不動地照搬進《史記·五帝紀》中。於是,堯舜禹聖人般謙虛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耀人眼目的光彩,也成為五千年來代代相傳的動人的美談。然而,近年來在汲郡出土的魏國古墓史的一批《竹書》,還原了歷史的真相。原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而是相反。其實,韓非在《說難》里早就指出過:「舜逼堯,禹與舜,湯放桀,武王法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然而韓非的聲音一直淹沒在「主流歷史」的洪流之中而鮮之人知。毛澤東1958年曾豪情萬丈地寫下過氣壯山河的詩句「六億神州盡舜堯」。然而晚年他在批注二十四史時,在「魏文帝被利用」一條下卻寫下了「堯幽囚,舜野死」六個字。真相終究會拭去塵封的灰垢而得以顯現。不過歷史有時需要等待,需要耐心。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