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湖地區辛亥革命新論

兩湖地區辛亥革命新論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霍修勇
  • 出版社: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10995502
  • ISBN13:9787810995504
  • 裝訂:426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發動的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統治中國達268年之久的封建末代王朝——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從而也就結束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次騰飛,其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

自古以來,兩湖地區一直存在著歷史的淵源關系;近代以降,兩省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辛亥革命時期,兩湖志士熱情擁戴孫中山,他們在確立其領袖地位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以孫中山為首的領袖集團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隨著東南沿海地區迭次武裝起義的失敗,兩湖志士逐步形成了中部革命思想,它促成了同盟會反清武裝起義由東南沿海向長江中游的戰略大轉移。湘籍志士率先發動會黨,並以會黨為主力策動了舉世矚目的萍瀏醴起義,打響了內地武裝反清起義的第一槍;鄂籍志士倡導改造新軍,策動新軍倒戈,加快了同盟會將主要精力由聯絡會黨直接轉變為運動新軍的步伐,從而在全國創造了「發動會黨、改造新軍」的典型范例。在斗爭實踐中,兩湖志士通力合作、精誠團結,無論是在組織發動、輿論宣傳,還是在武裝起義中都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他們不愧為輿論界的驕子,戰場上的英雄,「湖北首義、湖南首應」絕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長期以來,辛亥革命史研究已經引起了眾多史學家的濃厚興趣,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就「首義之區」或「首應之區」一個省的范圍孤立地進行研究,將兩湖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並將這一區域置於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的成果卻並不多見。到目前為止,研究兩湖地區辛亥革命的論著僅有李時岳於1961年出版的《辛亥革命時期兩湖地區的革命運動》和美國學者周錫瑞1982年的譯著《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通過充分挖掘兩湖地區的辛亥革命史資料,特別是有關報刊資料,以兩湖地區辛亥革命發展鏈條中的重大歷史事件縱向發展為經,以社會各階級、階層的政治動向及其相互聯系為緯,從整體上探討兩湖地區辛亥革命運動的發展軌跡,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

本文由緒論和七章組成,緒論為研究綜述,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湖北辛亥革命史研究綜述,第二部分為湖南辛亥革命史研究綜述,第三部分為兩湖地區辛亥革命史研究綜述。上述三個部分從兩湖地區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及民族資產階級的崛起、兩湖地區的會黨與軍學界、立憲派與革命派的離合關系、軍政府的成立及其舉措以及「二次革命」等方面列舉了學術界的主要觀點及其成果,指出了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從而為本文的寫作提供了保障,作了鋪墊。

第一章追溯了兩湖地區的淵源關系。從兩省的歷史地理、行政區划、文化傳承入手,一直論述到兩湖的近代聯系及其差異。說明兩湖從古代到近代因為地界毗連、文化同宗等因素而保持著高度的統一性。與此同時,由於分省的原因,兩省在近代文化、群體性格等方面存在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第二章分析了辛亥革命時期兩湖革命的基本動力。從清末創辦新式學堂和派遣留學生開始,兩湖留日學生運動空前高漲,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出現。他們組織革命團體、開展宣傳活動、實行武裝起義,促進了革命形勢向前發展。在辛亥革命條件逐漸成熟的過程中,湖南志士深入聯絡會黨、湖北志士廣泛運動新軍,這在當時具有典型意義。

第三章概括了兩湖志士的合作關系。從兩湖志士的早期合作關系人手,詳細敘述了湖北革命團體演變與湘籍志士的參與、兩湖志士和孫中山的關系以及兩湖志士中部革命思想的形成,肯定了中部革命思想所具有的戰略地位,從而進一步闡述了武昌首義的主觀動因。

第四章總結了兩湖保路運動的興衰。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兩湖地區以立憲派為主體掀起了保路運動。兩省人士攜手合作,開創了保路運動的新局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於省情不同,湖南紳權力量較強,導致兩省集股方式不同、宣傳力度有異。所以,在保路運動中,湖南較湖北斗爭更為激烈、廣泛、持久。

第五章闡釋了兩湖咨議局的異同。在清政府籌備立憲的聲浪中,兩湖開始籌備組織咨議局,並取得了不少成就。兩省咨議局議員積極提出議案、議政程序也合乎規范,體現了近代民主精神。但是,兩省咨議局具有議員狀況、議政實踐的不同,也存在議案側重點各異、出席會議積極性有別等差異。

第六章研究了兩湖軍政府的演變。詳細敘述了兩湖軍政府在政治、經濟、宣傳、社會改良等政策上的異同,還揭示了兩省軍政府的互助合作關系,並將湘籍志士應援武昌與湘軍援鄂作為兩省軍事合作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了充分肯定。

第七章論述了兩湖地區「二次革命」的坎坷歷程。兩省的革命志士發揮了各自優勢,進行了堅苦卓絕的反黎、反袁斗爭。但由於湖北都督黎元洪甘願充當袁世凱的走卒,將北洋軍閥引進湖北,使湖北成為鎮壓反袁斗爭的基地;而湖南都督譚延閩雖然朝三暮四、首鼠兩端,但是在譚人鳳、蔣翊武等革命黨人的努力下,他不敢公開屠殺革命群眾,顯示出湖南革命派具有的雄厚實力和堅實基礎。
 

目錄

中文摘要
緒論
第一部分 湖北辛亥革命史研究綜述
第二部分 湖南辛亥革命史研究綜述
第三部分 兩湖地區辛亥革命史研究綜述
第一章 兩湖地區的歷史淵源
第一節 兩湖古代關系
第二節 兩湖近代聯系
第三節 兩湖近代差異
第二章 兩湖革命的基本動力
第一節 清末湖北留日學生運動
第二節 清末湖南留日學生運動
第三節 湘籍志士發動會黨
第四節 鄂籍志士改造新軍
第三章 兩湖志士的合作關系
第一節 兩湖志士的早期合作關系
第二節 湖北革命團體演變及湘籍志士的參與
第三節 兩湖志士與孫中山領袖地位的確立
第四節 兩湖志士中部革命思想的形成
第四章 兩湖保路運動的興衰
第一節 兩湖保路運動興起
第二節 兩湖保路運動中的合作關系
第三節 兩湖保路運動的差異
第五章 兩湖咨議局的異同
第一節 兩湖咨議局的演進
第二節 兩湖咨議局比較
第三節 兩湖咨議局議案評析
第六章 兩湖軍政府的演變
第一節 湖北軍政府的成立
第二節 湖南軍政府易督
第三節 兩湖軍政府政策異同
第四節 兩湖軍政府的互助
第五節 湘籍志士應援武昌與湘軍援鄂
第七章 兩湖地區的「二次革命」
第一節 南湖馬隊事變及其影響
第二節 湖北地區的「二次革命」
第三節 湖南地區的「二次革命」
第四節 兩湖地區「二次革命」之比較
附表
參考文獻
後記
 

以武昌首義為標志的辛亥革命已經過去90多年了!回顧這場偉大的革命運動,使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中國近代那段屈辱的歷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經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競相入侵,肆意宰割;封建統治者面對強敵進犯,妥協投降,喪權辱國。清廷公然提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墮落成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國勢日衰,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族瀕臨國亡種滅的危局!然而,面對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具有光榮革命斗爭傳統的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征服、被嚇倒、被殺絕,他們奮起抗爭、救亡圖存、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無數仁人志士,滿懷熾烈的愛國熱情,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救國方案,可是都失敗了!中國向何處去?中國的出路何在?這是當時人們普遍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毛澤東總結了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分析了中國歷史發展的特點,早在1942年1月就提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的構想。他指出:「中國現時社會的性質,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它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中國現時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這個第一步的准備階段,還是自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以來,即中國社會開始由封建社會改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來,就開始了的。」太平天國運動、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運動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實行這第一步,都是中國人民在不同的時間中和不同的程度上實行這第一步,實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為了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而斗爭,為了完成第一個革命而斗爭。而辛亥革命,則是在比較更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這個革命。這個革命,按其社會性質說來,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627頁。)毛澤東的這一論斷是無比正確的。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划時代的歷史事件,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偉大里程碑!雖然由於種種原因,辛亥革命未能建立一個獨立的、自由發展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未能使中國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地位和性質;但是,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功績卻是不容抹殺的。

辛亥革命將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趕下了政治舞台,一舉推翻了統治中國268年之久的清王朝,從而也就結束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從此,任何復辟帝制的活動必將以失敗而告終,民國初年袁世凱和張勛兩次復辟帝制的陰謀被粉碎就是明證。

辛亥革命給帝國主義者以沉重地打擊。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本來就是「非常親熱的兩兄弟,它們結成文化上的反動同盟,」(《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655頁。)而以帝國主義為「盟主」,共同鎮壓中國人民。打在封建統治者的身上,痛在帝國主義侵略分子的心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列強支持的清政府,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統治基礎,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證明中國的命運是由中國人自己掌握的,而決不是由帝國主義列強所能任意支配的。從此以后,任何以帝國主義為靠山的反動勢力,不論其具有多麼強大的武力,也不論其受何種外國勢力所指使,最終都將不可避免地由於人民的反對而歸於覆滅,遭到可恥的失敗!辛亥革命不僅對中國,而且對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辛亥革命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它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在這個地區的殖民統治。列寧曾經指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具有世界意義,因為它將給亞洲帶來解放,使歐洲資產階級的統治遭到破壞。」(《列寧全集》第十七卷,第457頁。)

辛亥革命有力地沖擊了封建的經濟基礎,解放了生產力,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推行了一系列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法令,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大大推動和加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辛亥革命也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既然2000多年來被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都可以被打倒、帝制都可以被推翻,那麼,還有什麼反動或者落后的東西不可侵犯、不可改造呢?這就為中國的進步潮流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激勵人們繼續發揮革命的首創精神,學習並掌握先進的思想武器,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斗爭。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