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場跨越30余年的私密對話,它奇跡般地始于一次口誤。

1974年4月,時任《新聞周刊》駐白宮記者的托馬斯‧M‧德弗蘭克對時任副總統的福特進行采訪,福特就美國政權的未來歸屬做出了一句魯莽的評論,反應過來之後,他越過桌子,抓住德弗蘭克的領帶,要他保證不對此評論進行報道。在德弗蘭克的堅持之下,福特妥協道︰“等自己死後再公開。”這一口頭協議開啟了二人此後長達32年非比尋常的私人關系。

德弗蘭克遵守了他的承諾。直到2006年福特總統去世之後,這本醞釀超過30年、寫作歷時16年的作品才逐漸浮出水面,而美國歷史上這位以“忠厚謙卑”著稱的總統的真實形象和美國頂級政壇的風雲變遷也隨之——曝光。

在“水門事件”引發的國家危機中,他究竟是挽狂瀾于既倒的民族英雄,還是忠義未能兩全的政治罪人?

為什麼他明知將葬送自己的政治前程,也要背負著被指責為“交易者”與“機會主義分子”的風險赦免尼克松?

為什麼他敢說“美國這個國家尚未準備好迎接一位女性總統”?

為什麼小布什總統這樣評價他——“從沒有人在恢復總統職位的尊嚴方面,比他更有成就”?

這是一個拯救美國的故事,但是,他的主人公總是低調地對世人說︰“自己只是一輛福特,不是一輛林肯。”
 

目錄

序言
第1章 1974年4月——無意中的真相
在尼克松正式辭職的4個月之前,也就是在最高法院命令尼克松交出對他有致命打擊的錄音帶3個月之前,福特已經承認自己從直覺上感到尼克松大勢已去,而他自己將很快成為美國第38任總統,也是第一任未經選舉產生的總統。
第2章 蓄勢待發
為什麼福特的態度有了巨大轉變?很簡單,福特作為一貫追求完美的共和黨人,對尼克松在2月25日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即使共和黨因“水門事件”調查而大傷元氣,他也不會辭職——很是氣憤,福特認為那樣說等于是與共和黨終止關系,因此對尼克松的表態感到非常憤慨。
第3章 白宮歲月
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里,福特飽嘗了收拾政府殘局的艱辛︰不可控制的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越戰帶來的創作,大規模的內閣改組,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機以及日趨緊張的冷戰。
第4章 杰里‧福特公司
盡管如此,福特掙的鈔票足以裝滿火車車皮,這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在他64歲時,他成為第一個既受人尊重、又有能力為退休後的機遇做出進取性計劃的前總統。在名聲顯赫的公眾人物可以拿到的演講費大幅攀升的時代,福特運氣很好,他的演講成為了市場上頗受歡迎的一個商品。
第5章 與尼克松︰逆境中的寬恕
“迪克‧尼克松和我是長期的親密朋友。我為他拉過選票他也為我拉過選票。我認為在外交領域,尼克松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一任總統都強,至少不差。但他的性格有缺陷︰即使獨了錯誤而且也明知自己犯了錯誤,他也總不認賬。太遺憾了。”
第6章 與里根︰余恨綿綿
“里根不是一位稱職的總統(這句話你絕不能在我生前發表)。他在預算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專業知識,既達不到民主黨總統的標準,也達不到共和黨總統的標準。但他也有自己的天賦——他比羅斯福之後的任何一位總統,或許還包括肯尼迪,都更會兜售自己。”
第7章 與克林頓夫婦︰艱難的總統之路
“如果共和黨認為他是一個不堪一擊的女流之輩,那就大錯特錯了。她是一位個性剛強、知識淵博、能言善辯的女人。但是我想這個國家尚未準備好迎接一位女性總統。”
第8章 與卡特︰冰與火的和解
“我回想起我在1976年大選時發出的警告,說卡特在所有問題上都猶豫不決,模稜兩可和優柔寡斷;說他許諾太多就等于沒有許諾;說他面對華盛頓和現實世界能力不足,而且幼稚得令人悲哀。我很抱歉當時說了這些話,因為,我說得太客氣了。”
第9章 卸任之後︰繼續參加游戲
福特利用自己作為前總統的威望,和自己那幾百名政治支持者與激勵者組成的人脈網絡,經常為朋友和慈善活動幫忙,有時還親自求在任總統幫個小忙。他為有抱負的候選人提供政治忠告,為在任總統提供有關對外政策的咨詢意見,並以幾千次演講和百十次訪談繼續影響政壇。
第10章 人物評點
“對于羅斯‧佩羅這樣一個非常自負、想用錢換取總統位置的人,你不能不提防。我認為他是一個恬不知恥的人,從沒見他干過什麼有益的事情——除了一門心思掙大錢。最糟糕的是讓他進入共和黨初選,因為在政治上他實際上是一枚定時炸彈。”
第11章 生活方式
到1992年,福特已大幅度削減了自己的政治活動。他曾在大急流城為老布什拉過票,並曾在當年秋天為7位有望成為國會議員的人四處拉票。要在10年之前,他至少會參加40次類似的活動。除此以外,他已經將擔任董事的公司削減到了4家,並將演講計劃由40場削減到12場。
第12章 不堪回首的往昔
福特回憶白宮南草坪那有名的一幕——他和貝蒂陪同尼克松及家人走上直升飛機,後者開始漫長的旅程,目的地是在聖克萊門特的流放地。在那個勝利與悲劇交加的時刻,福特對尼克松說︰“迪克,對于這一切我感到很遺憾。你干得很好。”
第13章 90歲來臨的衰老
福特似乎是長老不老的,每當他說些關于終于變老的話時,我都會提醒他︰多年來我一直在說,他會比我們所有人都活得更長。然而,我能清楚地記得那一天,他的衰老突然令我震驚。
第14章 唯一一次共進午餐
從1974年那次難忘的采訪開始,三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這個沙漠定期進行私人采訪,福特總統總是對我非常慷慨,我們之間建立起了牢固的職業關系。然而直到今天,這是第一次,他要留下來和他共進午餐。
第15章 生命的凋零︰最後一次訪談
就在我抵達棕櫚泉的這一天,福特已成為美國最長壽的前總統,壽命超過了羅納德‧里根,為此,他的辦公室發布了一個感人的聲明︰“與家人和朋友給我的愛相比,我的壽命長短不那麼重要。我感謝上帝賜予我每天的璁光,更感謝他賜給子我與貝蒂、孩子以及朋友們共度的時光。”
後記
致謝
 

當杰拉爾德‧福特還是眾議院少數黨領袖時,我就時常參加他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但我們倆第一次真正交往是在1973年秋天,當時理查德‧尼克松剛向全美宣布福特為第40任副總統。

我對福特的第一次采訪並不是一個吉利的開端。事實上,那明顯是一個災難。

我于1968年夏天進入《新聞周刊》當實習生,後來進入五角大樓在陸軍當了兩年的公關事務官員,隨即在1970年秋天又加入《新聞周刊》華盛頓記者站。在1973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報道的主題一直是“越戰中的美國戰俘”。我曾被派往菲律賓的克拉克空軍基地,報道美軍戰俘從河內戲劇性地返回美國的旅程,報道他們在重返正常生活時展現的驚人恢復力。

當《新聞周刊》華盛頓記者站主任、傳奇人物梅爾‘埃爾芬通知我去報道福特時,我剛從得克薩斯州度秋假回來。我听說福特作為一名不張揚的眾議院領袖,一直不太引人注意,但是埃爾芬和《新聞周刊》的編輯們認為,尼克松已經完了,福特遲早或者可能很快,就要當上美國第38任總統。該雜志希望在尼克松辭職或被彈劾時,能幫一下新上台的總統。埃爾芬說︰“我希望派一個了解福特及其部下的記者。你的任務是與他一起生活,直到他當上總統。”我當時是一名28歲的記者,業務已相當嫻熟,這個機會突然降臨到我的頭上,令我欣喜若狂。

這個任務看上去是很有前途的。大部分政治記者都認為福特有些愚鈍,但他有個對記者很慷慨的名聲。專欄作家馬丁‧施拉姆當時是《紐約時報》周日版的新編輯,他曾向福特要其助理的姓名,以便自己在周日可以與該助理聯系。而福特則將自己在亞歷山德拉亞市住宅的電話號碼給了馬丁,並說馬丁可在任何時間來電話。福特與他的某些前任(更不必說他的繼任者)不同,他喜歡記者,並在記者提出很敏感的問題時,總表現得很理智。

但在這一天,我的采訪卻很失敗。

這一天是候任副總統的媒體接待日。按照日程表,福特要接受很多個采訪。記者一批批地進入他在國會的辦公室做采訪,就好像選區的選民來拜訪他一樣。我根據抽簽被排在下午采訪他。在我之前,他已做完了幾個采訪,而我之後,還會安排幾個采訪。

福特穿著一身過時的褐色西裝,使我不由地想起了大急流城關于穿木鞋的荷蘭佬的笑話。盡管他對我打招呼時態度很誠懇,但他心里顯然想著更緊迫的問題。對于我提出的有關尼克松和“水門事件”的問題,他沒有興趣。他一邊不斷地抽煙斗,一邊刻板而簡短地回答我的問題,同時避免與我有眼神接觸。顯然,他情緒不高,而且也不喜歡我的采訪。他每回答一個問題,就看一眼手表。

我們倆之間的心靈溝通很差。在15分鐘不成功的采訪後,有人催著我趕快離開,而這對我們兩個人來說倒是萬幸。就我的觀點看來,福特的做派恰恰證實了門肯的名言︰面對政治家的唯一辦法是別太拿他當回事。

我走出他的辦公室時十分氣憤而且沮喪。究其原因,並不是我作為一個公民沒有給福特(我的老板確信福特不久之後即將當上總統)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氣憤還有更自私的原因。福特將是這個自由世界的下一任總統,而我在采訪他時卻慘敗。這當然是我的問題,而不是他的問題。我得到了采訪他的美差,而且老板已決定派我專職采訪白宮,這可是人人羨慕的工作啊。但是我剛采訪15分鐘就敗下陣來。

奇怪的是,我和他之間的關系卻逐漸好了起來,這可能是由于我們幾名記者常常陪他坐飛機出差。那是一架很小的雙引擎渦輪螺旋槳飛機,但在當時,也是響當當的“空軍二號”副總統專機。能夠乘坐這架飛機的只有7名記者,而福特很快和我們混熟了。在漫漫旅途中,他常常到新聞艙來與我們一起喝馬提尼酒,並一起閑聊。最終,某種私人間的情感產生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