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選編了有關表導演方面的數十篇有代表性的論文。內容到中國自1978年以來在戲劇、影視表導演方面的理論、實踐與教學的多項研究成果,是我國近三十年來多位在該領域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藝術家、教育家的思想精華與研究薈萃,展示了中國的戲劇藝術在新時期里勇於開拓、博取眾家之所長的發展軌跡。
作者簡介:
吳靖青,女,1972年出生,江蘇昆山人,武漢大學英文系學士,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碩士,現任上海戲劇學院學報《戲劇藝術》編輯,講師,主要從事表演學、文學等方面的研究。
目錄
總序
前言
導演與舞台「設景」
總結·借鑒·展望
論斯坦尼及其體系
舞台創作技法
表演探索
和青年導演的談話
話劇學員的戲曲表演訓練方傳芸
關於舞台行動分類
關於話劇演員的舞台言語訓練
「第四堵牆」及其他——布萊希特研究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表演節奏訓練小議
空間·畫面·調度
「表演流派」引發的思考
阿爾托式戲劇的演出形式及風格特征
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的淵源及其變異
三個演劇學派的不同「性格化」方法
話劇表演藝術的新課題
導演的舞台形式感
導演情境論
舞台行動假定性之構成
論舞台想象
表演縱橫談
接受者與合作者——從闡釋學看導演的創造
欽差大臣(劇本)——一場戲五種解釋的滑稽導演
單人劇和無對象交流
增加學生的「心理皺褶」——導演教學談
朱端鈞: 創建中國「民族導演學派」的巨匠
編後記
相關資料
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前言
導演與舞台「設景」
總結·借鑒·展望
論斯坦尼及其體系
舞台創作技法
表演探索
和青年導演的談話
話劇學員的戲曲表演訓練方傳芸
關於舞台行動分類
關於話劇演員的舞台言語訓練
「第四堵牆」及其他——布萊希特研究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表演節奏訓練小議
空間·畫面·調度
「表演流派」引發的思考
阿爾托式戲劇的演出形式及風格特征
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的淵源及其變異
三個演劇學派的不同「性格化」方法
話劇表演藝術的新課題
導演的舞台形式感
導演情境論
舞台行動假定性之構成
論舞台想象
表演縱橫談
接受者與合作者——從闡釋學看導演的創造
欽差大臣(劇本)——一場戲五種解釋的滑稽導演
單人劇和無對象交流
增加學生的「心理皺褶」——導演教學談
朱端鈞: 創建中國「民族導演學派」的巨匠
編後記
相關資料
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序
今年全國都在慶祝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戲劇藝術》也迎來了三十周年的刊慶,這並不是偶然的巧合。當年,正是在中央改革開放決策的激勵下,在全國思想解放的熱潮中,上海戲劇學院的學報應運而生,而且一問世就洛陽紙貴,一本難求。
這麼說一點都沒有誇張,1978年是書店門外經常排起長隊的年頭。那時我還在江西,剛通過高考成為七七屆大學生不久,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首次招收的研究生,急需相關參考書,打聽到編劇理論權威顧仲彝先生的論著尚未成書,正在剛創刊的《戲劇藝術》連載。可是我在江西遍尋此刊而不得,直到接到通知回上海准備復試時,才在上戲圖書館里得以完整地借閱。可以說,我和《戲劇藝術》的第一次接觸是從「苦苦追求」開始的,也正是它幫助我考取了上戲的研究生。
畢業留校后我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戲劇藝術》編輯部當編輯,第一篇學術論文也是在《戲劇藝術》發表的,和不少該刊發表的論文一樣,后來被多本中外論文集轉載。三年后我去美國留學,又留下教了十年書,其間經常去幾個名牌大學的圖書館,如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洛杉礬加州大學、波士頓哈佛大學的圖書館都有大量中文藏書和期刊,而《戲劇藝術》都是那里唯一訂閱的中文戲劇學術刊物,也是我跟蹤國內戲劇研究動態的主要渠道。
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全國的戲劇刊物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有些關門了,有些轉向了,有些則不得不尋找商業廣告和收版面費等生存之道。《戲劇藝術》在學校領導的堅定支持下,始終堅持了嚴肅的戲劇史論刊物的立場,只按學術標准審稿,從不收取版面費。《戲劇藝術》不但堅持了下來,而且自1998年起追加投入,擴大了版面,由季刊擴為雙月刊,增加每年兩期的外國戲劇專刊,填補了我國自1989年以來沒有外國戲劇期刊的空白。在這三十年來發表的兩千多萬字中,評介國外戲劇新潮流和介紹新劇本的文字占了相當的比重,成為中國戲劇界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此外,《戲劇藝術》是20世紀80年代起在全國熱烈開展的「戲劇觀」大討論的主要陣地之一,關於戲劇觀的總體理論探討也是我們這三十年來辦刊的重要內容之一,與戲曲、舞美、表導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一起.組成了這套文選的六個分冊。
《戲劇藝術》很幸運,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時候.曾經走過一段曲折道路的戲劇藝術終於走出了低谷。進入新世紀以來,各類戲乏活動都在擴大,從為農民演出的草台班子到主要面向白領的都市話劇,從遍地開花的民營藝校到綜合性大學紛紛開辦的戲劇專業——有中專、大專直至藝術碩士、博士等各個層次。在這個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戲劇教育的熱潮中,戲暑:教師和學者的數量成倍增長,《戲劇藝術》的稿源迅速拓展,服務對象也迅速拓展。
願這套叢書所展現的過去三十年的成果具有長久的價值,願《戲劇藝術》的下一個三十年和我們的國家一樣越來越好。
這麼說一點都沒有誇張,1978年是書店門外經常排起長隊的年頭。那時我還在江西,剛通過高考成為七七屆大學生不久,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首次招收的研究生,急需相關參考書,打聽到編劇理論權威顧仲彝先生的論著尚未成書,正在剛創刊的《戲劇藝術》連載。可是我在江西遍尋此刊而不得,直到接到通知回上海准備復試時,才在上戲圖書館里得以完整地借閱。可以說,我和《戲劇藝術》的第一次接觸是從「苦苦追求」開始的,也正是它幫助我考取了上戲的研究生。
畢業留校后我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戲劇藝術》編輯部當編輯,第一篇學術論文也是在《戲劇藝術》發表的,和不少該刊發表的論文一樣,后來被多本中外論文集轉載。三年后我去美國留學,又留下教了十年書,其間經常去幾個名牌大學的圖書館,如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洛杉礬加州大學、波士頓哈佛大學的圖書館都有大量中文藏書和期刊,而《戲劇藝術》都是那里唯一訂閱的中文戲劇學術刊物,也是我跟蹤國內戲劇研究動態的主要渠道。
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全國的戲劇刊物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有些關門了,有些轉向了,有些則不得不尋找商業廣告和收版面費等生存之道。《戲劇藝術》在學校領導的堅定支持下,始終堅持了嚴肅的戲劇史論刊物的立場,只按學術標准審稿,從不收取版面費。《戲劇藝術》不但堅持了下來,而且自1998年起追加投入,擴大了版面,由季刊擴為雙月刊,增加每年兩期的外國戲劇專刊,填補了我國自1989年以來沒有外國戲劇期刊的空白。在這三十年來發表的兩千多萬字中,評介國外戲劇新潮流和介紹新劇本的文字占了相當的比重,成為中國戲劇界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此外,《戲劇藝術》是20世紀80年代起在全國熱烈開展的「戲劇觀」大討論的主要陣地之一,關於戲劇觀的總體理論探討也是我們這三十年來辦刊的重要內容之一,與戲曲、舞美、表導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一起.組成了這套文選的六個分冊。
《戲劇藝術》很幸運,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時候.曾經走過一段曲折道路的戲劇藝術終於走出了低谷。進入新世紀以來,各類戲乏活動都在擴大,從為農民演出的草台班子到主要面向白領的都市話劇,從遍地開花的民營藝校到綜合性大學紛紛開辦的戲劇專業——有中專、大專直至藝術碩士、博士等各個層次。在這個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戲劇教育的熱潮中,戲暑:教師和學者的數量成倍增長,《戲劇藝術》的稿源迅速拓展,服務對象也迅速拓展。
願這套叢書所展現的過去三十年的成果具有長久的價值,願《戲劇藝術》的下一個三十年和我們的國家一樣越來越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