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童話是人們已經非常熟悉的了。然而,非常熟悉的東西就一定是完全了解的嗎?不一定。
我們熟悉魯迅,但不能說就完全讀懂了他。安徒生就是丹麥的魯迅。重讀久違了的安徒生童話后,我們才發現在童年時以至少年時,我們根本就沒有讀懂它。
魯迅是以雜文的形式表達他對中國國情的洞悉與深刻的批判的,安徒生則是以童話的形式表達他對世道人心的理解和鞭笞。他的每一則童話都包含着他對一種世態的針砭,其深刻程度並不亞於魯迅先生稱之為匕首和短槍的雜文。他寫的很多故事都是以童話的形式含蓄地表達了他對世事滄桑的感喟,對人生況味的深深體驗。這些確實只有有了生活體驗以后的中年人才能從其字里行間感受到。
然而,名著之所以為名著,正在於它可以從多層次多角度進行解讀。安徒生童話也不例外。多少年來,人們一直習慣性地把它歸入兒童讀物,千百萬世代兒童就是讀着它度過自己的童年的。而這正是其偉大之處:兒童少年不覺其深而得其童趣;成年人讀之后則深味其真正的價值。許多家長出於種種原因,也確實只把它當成了純粹的少兒讀物,未予深究。安徒生那些貌似淺顯的童話,如果就那樣一讀就過去了,豈不是對這筆偉大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豈不令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