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辯護到審度︰馬克思科學觀與當代科學論

從辯護到審度︰馬克思科學觀與當代科學論
定價:299
NT $ 90
  • 作者:劉大椿/主/編
  • 出版日期:2009-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11196050
  • ISBN13:9787811196054
  • 裝訂:平裝 / 45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整合馬克思科學觀與當代科學論的研究成果,按照“馬克思科學觀研究”、“當代科學論探索”與“西方科學論研究”三大篇,分為馬克思科學哲學、馬克思科學社會學、科學觀的轉換、科學技術的異化、科技戰略與公共政策、中國科學論的發展、西方正統科學論、後現代科學論等八章進行論述,生動反映了當前研究的基本態勢,體現了對科學技術從單純辯護到全面審度的轉變。

本書由國內眾多科學哲學名家、新秀執筆,既有理論深度,又不顯枯燥晦澀,是一本了解當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態勢的津筏之作。本書對構建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論和當代科學技術論也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


作者簡介︰
劉大椿,哲學家。江西于都人,1944年5月出生于貴州安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在科學哲學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交叉學科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樹。主要著作有︰《新學苦旅︰中國科學文化興起的歷程》(1995,2003)、《科學哲學》(1998,2007)、《科學技術哲學導論》(2000,2005)、《在真與善之間︰科技時代的倫理問題和道德抉擇》(2000)、《科學活動論 互補方法論》(2002)、《轉型驅動力︰現代科技革命與社會變革》(2002)、《自然辯證法概論》(2004,2008)、《從中心到邊緣︰科學、哲學、人文之反思》(2006)。
 

目錄

當下科學論的發展趨勢和生長點(代序)
第一篇 馬克思科學觀研究
第一章 馬克思科學哲學
一、馬克思科學哲學綱要
二、馬克思科學觀研究的兩條線索
三、馬克思主義科學觀的當代價值
四、馬克思《博士論文》的科學觀
五、通向自由之路︰馬克思視閾中的科學
第二章 馬克思科學社會學
一、馬克思創造觀初探
二、馬克思技術與人性思想解讀
三、馬克思恩格斯環境觀述要
四、巴伯對馬克思科學社會學思想的理解
五、“赫森論點”與馬克思科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應用于科學史研究的第一次系統嘗試
六、馬克思科學觀與創新型國家建設
第二篇 當代科學論探索
第三章 科學觀的轉換
一、從馬克思的實踐思想到科學實踐哲學
二、科學哲學的範式轉變——科學文化哲學論綱
三、當代科學論的經濟學轉向
四、科技價值二分的哲學反思
五、科學革命與科學思維方式變革的一致性
六、資本主義精神與現代科學觀的轉換
第四章 科學技術的異化
一、實驗科學的非自然性及其自然轉向
二、信息時代技術異化的根源及其消解
三、追問技術與倫理
四、反科學視閾中的科學
第五章 科技戰略與公共政策
一、如何看“偽科學”
二、理解科學,辨別偽科學、反科學
三、公眾參與與科技決策
四、科技政策的分析方法
五、科技創新的文化維度
六、從職業倫理到公共政策——美國應對科研不端行為的制度性轉變
第六章 中國科學論的發展
一、現代中國科學觀演變探析
二、科學思想變遷對科學發展觀的貢獻
三、中西STS的“外圍”比較及中國特色的STS
四、當代西方哲學對自然辯證法的詰難及中國哲學界的回應
五、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哲學發展的若干特征
六、科學視閾中的地方性知識
第三篇 西方科學論研究
第七章 西方正統科學論
一、論科學真理
二、科學、學術與教育——美國一流大學的學術文化
三、科學、規律與必然性
四、從方法到判據︰操作主義的程序化科學觀——以人工智能哲學為例
五、多元主義與整體論視野中的科學
六、“直觀”科學︰從科學到人的意義的凸現
第八章 後現代科學論
一、無政府主義認識論視野中的教育
二、福柯的後現代知識論
三、波蘭尼意會認知論的科學劃界觀
四、科學技術觀的現代演化軌跡
五、後現代科學論︰從機械論的隱喻到相對主義——從哲學、科學兩方面分析
六、海德格爾現代科技批判理論的哲學軌跡
後記
 

在伴隨現代化而來的近現代思潮中,科學論一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把科學技術當做推動社會發展的革命力量,科學論是唯物史觀的重要基礎。20世紀30年代以後,隨著邏輯實證主義科學論的興起,一些科學主義理念成為流行的共識,並且從哲學領域散播到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等人類知識部門,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和社會實踐活動。

在中國,科學論在近現代思想啟蒙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最初震撼中國思想界、哲學界的,如《天演論》等,其實就是科學論。五四時期,對中國思想開放和哲學發展影響最大的外國哲學家杜威(J.Dewey)和羅素(B.Russell),曾先後在中國本土對知識界和公眾作了若干演講,這些內容廣泛的演講,其核心也是科學論。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高舉科學旗幟,疾呼打倒“玄學鬼”,其科學觀大多偏向激進的科學主義。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後,中國學界迎來了科學論研究新的繁榮。科學教育是撥亂反正的前沿,有關科學論的問題特別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成為中國思想界最重要之“理論增長點”。

經過近30年的成長,正統的或“標準的”科學論已然壯大,在中國也可以說深入人心。但與此同時,科學論的另一種傾向也漸漸興起,它們多持一種批判的態度,即對正統科學論進行解構,可稱之為“另類科學論”。不盡的解構雖引發了諸多困惑,但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若干觀點和思路也不無意義。

總的來說,在當下的科學論研究中,新的視角、新的主題不斷涌現,正統科學論正在逐漸喪失其所謂核心地位,僅僅成為多元化探討中的一極。那些與正統進路迥異、旨趣不同的新研究,或是問題域,或是應答域,不但突破了正統的局限,而且極大地改變了科學論的基本形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