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是明朝後期傑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從荊州的一個普通家庭起步,經過不懈努力,成為萬歷首輔、神宗皇帝老師,以及明朝中興的奠基人。
張居正對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都頗有建樹。但是,為了推行改革措施,張居正也曾經使用過不光彩的手段,其個人生活也難說檢點。生前,他位高權重,一言九鼎;死後,卻被剝奪謚號,查抄家產,禍及子孫。否定了張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國,也走向了滅亡之路。
閱讀本書,讀者會對張居正這位專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與同情,對傳主所置身的那個時代有更清醒的認識與反思。本書不僅有相當突出的學術成就與研究價值,也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與實用價值。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荊州張秀才」
第二章 政治生活的開始
第三章 休假三年
第四章 再投入政治漩渦
第五章 內閣中的混斗(上)
第六章 內閣中的混斗(下)
第七章 大政變
第八章 初步的建設(上)
第九章 初步的建設(下)
第十章 第一次打擊以後
第十一章 從奪情到歸葬
第十二章 元老的成功
第十三章 鞠躬盡瘁
第十四章 尾聲
附錄 隆慶、萬歷十六年間內閣七卿年表
第一章 「荊州張秀才」
第二章 政治生活的開始
第三章 休假三年
第四章 再投入政治漩渦
第五章 內閣中的混斗(上)
第六章 內閣中的混斗(下)
第七章 大政變
第八章 初步的建設(上)
第九章 初步的建設(下)
第十章 第一次打擊以後
第十一章 從奪情到歸葬
第十二章 元老的成功
第十三章 鞠躬盡瘁
第十四章 尾聲
附錄 隆慶、萬歷十六年間內閣七卿年表
序
二十余年以前,讀到鮑斯威爾的《約翰遜博士傳》,我開始對於傳記文學感覺很大的興趣,但是對於文學的這個部門,作切實的研討,只是1939年以來的事。在那一年,我看到一般人對於傳記文學的觀念還是非常模糊,更談不到對於這類文學有什麼進展,於是決定替中國文學界做一番斬伐荊棘的工作。
宗旨既經決定,開始研讀。除了中國作品以外,對於西方文學,在傳記作品方面,我從勃路泰格的《名人傳》讀到現代作家的著作,在傳記理論方面,我從提阿梵特斯的《人格論》讀到莫洛亞的《傳記綜論》。當然,我的能力有限,所在地的書籍也有限,我只有盡我的力量在可能范圍以內前進。
在這幾年以內,陸續寫成的《中國傳記文學之進展》《傳記文學之前途》《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述論》《傳記文學與人格》和其他幾篇文字發表了,沒有發表的也有幾篇。除了散篇以外,本擬敘述中國傳記文學之趨勢,但是因為參考書籍缺乏,只能寫定一些綱領,未能完成;完成的只有《八代傳記文學述論》一本十余萬字的著作。
對於中國傳記文學的進展,總算勉強有些認識,但是認識過去,當然不是開導將來。佛家所謂「閱盡他寶,終非己分」,是一句顛撲不破的名言。要想為中國文學努力,專靠稱揚古人,敘述故籍,其結果只落得「閱盡他寶」,談不上繼往開來的工作。一般文學如此,傳記文學也是如此。所以決定實地寫一本傳記。這是一個嘗試,成功固然很好,失敗也可以給自己和別人一些警戒,實際也是一種成功。自己對於失敗,本來不感覺很大的威脅,何況現在無論如何都有相當的成就呢!
寫作的目標決定,其次便是形式的問題。自己認定世界是整個的,文學是整個的,在近代的中國,傳記文學的意識,也許不免落后,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有把我們的意識激盪向前、不容落伍的一目。史漢列傳的時代過去了,漢魏別傳的時代過去了,六代唐宋墓銘的時代過去了,宋代以后年譜的時代過去了,乃至比較好的作品,如朱熹《張魏公行狀》,黃斡《朱子行狀》的時代也過去了。橫在我們面前的,是西方三百年以來傳記文學的進展。我們對於古人的著作,要認識,要了解,要欣賞;但是我們決不承認由古人支配我們的前途。古人支配今人,縱使有人主張,其實是一個不能忍受、不能想象的謬論。
西方三百年來傳記文學經過不斷的進展,在形式和內容方面,起了不小的變化,假如我們采取這一條路線,我們究竟采取哪一種方式呢?
最有名的著作當然是鮑斯威爾的作品。一部《約翰遜博士傳》成為家傳戶誦的文章。這里我們看到一位不修邊幅的博士,和他的許多朋友,我們聽到他們討論文學,討論政治,乃至於討論栽樹鬻果一切零碎的小事。有時約翰遜來一次惡謔,捧腹大笑,剩得被嘲的鮑斯威爾抱怨自己的不幸。約翰遜笑也有,罵也有,但是他的學生葛立克趁先生不在的時候,描寫先生夫婦間的愛戀,躡手躡腳,更引起哄堂的狂歡。這是生活,因此這部著作成為不朽的作品。但是要寫成這樣一部作品,至少要作者和傳主在生活上有密切的關系,而后才有敘述的機會。至於作者文學上的修養和鮑斯威爾那種特有的精神,都是這類著作的必要條件。
……
宗旨既經決定,開始研讀。除了中國作品以外,對於西方文學,在傳記作品方面,我從勃路泰格的《名人傳》讀到現代作家的著作,在傳記理論方面,我從提阿梵特斯的《人格論》讀到莫洛亞的《傳記綜論》。當然,我的能力有限,所在地的書籍也有限,我只有盡我的力量在可能范圍以內前進。
在這幾年以內,陸續寫成的《中國傳記文學之進展》《傳記文學之前途》《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述論》《傳記文學與人格》和其他幾篇文字發表了,沒有發表的也有幾篇。除了散篇以外,本擬敘述中國傳記文學之趨勢,但是因為參考書籍缺乏,只能寫定一些綱領,未能完成;完成的只有《八代傳記文學述論》一本十余萬字的著作。
對於中國傳記文學的進展,總算勉強有些認識,但是認識過去,當然不是開導將來。佛家所謂「閱盡他寶,終非己分」,是一句顛撲不破的名言。要想為中國文學努力,專靠稱揚古人,敘述故籍,其結果只落得「閱盡他寶」,談不上繼往開來的工作。一般文學如此,傳記文學也是如此。所以決定實地寫一本傳記。這是一個嘗試,成功固然很好,失敗也可以給自己和別人一些警戒,實際也是一種成功。自己對於失敗,本來不感覺很大的威脅,何況現在無論如何都有相當的成就呢!
寫作的目標決定,其次便是形式的問題。自己認定世界是整個的,文學是整個的,在近代的中國,傳記文學的意識,也許不免落后,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有把我們的意識激盪向前、不容落伍的一目。史漢列傳的時代過去了,漢魏別傳的時代過去了,六代唐宋墓銘的時代過去了,宋代以后年譜的時代過去了,乃至比較好的作品,如朱熹《張魏公行狀》,黃斡《朱子行狀》的時代也過去了。橫在我們面前的,是西方三百年以來傳記文學的進展。我們對於古人的著作,要認識,要了解,要欣賞;但是我們決不承認由古人支配我們的前途。古人支配今人,縱使有人主張,其實是一個不能忍受、不能想象的謬論。
西方三百年來傳記文學經過不斷的進展,在形式和內容方面,起了不小的變化,假如我們采取這一條路線,我們究竟采取哪一種方式呢?
最有名的著作當然是鮑斯威爾的作品。一部《約翰遜博士傳》成為家傳戶誦的文章。這里我們看到一位不修邊幅的博士,和他的許多朋友,我們聽到他們討論文學,討論政治,乃至於討論栽樹鬻果一切零碎的小事。有時約翰遜來一次惡謔,捧腹大笑,剩得被嘲的鮑斯威爾抱怨自己的不幸。約翰遜笑也有,罵也有,但是他的學生葛立克趁先生不在的時候,描寫先生夫婦間的愛戀,躡手躡腳,更引起哄堂的狂歡。這是生活,因此這部著作成為不朽的作品。但是要寫成這樣一部作品,至少要作者和傳主在生活上有密切的關系,而后才有敘述的機會。至於作者文學上的修養和鮑斯威爾那種特有的精神,都是這類著作的必要條件。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