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經中醫學用語研究

甲乙經中醫學用語研究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姜燕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8-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63268
  • ISBN13:9787101063264
  • 裝訂:279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稿件運用訓詁學、詞匯語義學、術語學、音韻學、文獻學等的理論和方法,結合中國傳統哲學和中醫學基本理論,對傳統中醫文獻《甲乙經》中的醫學用語進行了描寫和研究,總結出醫學用語的構詞理據、規律和特點,其中的一些結論對漢語詞匯史的研究、辭典編纂等有學術意義和應用價值,同時也可供中國哲學、中醫學領域的研究者參考。


作者簡介:
姜燕,文學博士,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在站博士後,現任教於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文化傳播系。主要從事語言學及古典文獻學的研究,發表論文20篇左右:編著有《語言文字運用》、《大學語文教程》及《大學生語言文學欣賞與寫作》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辭書規划項目、北師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的多項科研課題等。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甲乙經》的宗旨、意義和任務
(一)研究宗旨
(二)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三)擬完成的任務
二、理論依據
(一)必須以傳統訓詁學的研究成果為基礎
(二)必須以現代詞匯語義學理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必須立足於中國古代哲學和傳統中醫基礎理論
三、與本選題相關的學術研究概況
(一)編者、《甲乙經》及其版本
(二)對《甲乙經》的研究
(三)相關醫學文獻研究
(四)關於詞匯語義的研究
第二章 語料提取、研究方法及相關校勘
一、語料提取
(一)材料范圍
(二)醫學用語的提取原則
(三)具體的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一)傳統的訓詁方法:因聲求義、以形索義及比較互證等方法
(二)因醫求義法
(三)在語境理論的指導下確定和選擇詞義
(四)利用義素分析法分析詞義
(五)其他方法
三、相關校勘
(一)校勘的必要性
(二)校勘的可能性
(三)校勘內容
第三章 《甲乙經》醫學用語的系統性描寫
一、醫學用語系統描寫的基礎和原則
(一)系統特點
(二)詞匯語義系統特點
(三)中醫學用語系統性
二、《甲乙經》醫學用語系統描寫
(一)《甲乙經》身體部位名系統描寫
(二)《甲乙經》穴位名系統描寫
(三)《甲乙經》醫學理論實踐用語系統描寫
第四章 《針灸甲乙經》醫學用語特點分析
一、《甲乙經》醫學用語的系統性
二、《甲乙經》醫學用語的特指性
三、《甲乙經》醫學用語的精密性
四、《甲乙經》醫學用語的經驗性
(一)量詞的經驗性
(二)脈象系統的經驗性
(三)療效系統的經驗性
第五章 《甲乙經》醫學用語反映的中和思想和辯證思維
一、《甲乙經》醫學用語系統反映的中和思想
(一)《甲乙經》醫學用語系統反映的平人觀念
(二)《甲乙經》醫學用語系統的核心內容——調和思想
(三)《甲乙經》醫學用語反映的中和觀念
二、《甲乙經》醫學用語系統反映的思辨性思維模式
參考文獻
後記
 

中醫學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文化遺產,也是當代醫學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祖先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典中醫文獻,據估計,流傳至今的古代中醫文獻超過一萬種。數量龐大的古代中醫文獻不僅是中醫學的偉大寶庫,也是漢語史研究的重要資源。對古代中醫文獻的深入研究,不論是對中醫學史、當代中醫臨床實踐,還是對漢語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價值。但是,研究古代中醫文獻需要研究者具備文獻學、中醫學和漢語史等多學科的知識和能力,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又需要較長的同期,因此,無論是從中醫學的角度,還是從漢語史的角度,古代中醫文獻研究的成果都不豐富,特別是從漢語史的角度對古代中醫文獻的研究至今還沒有得到學術界足夠的重視,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迫切需要投人研究力量,加強研究。

姜燕的專著《(甲乙經〉中醫學用語研究》以古代中醫學經典文獻《甲乙經》為基本語料,以其中的中醫學用語為研究對象,以中國哲學和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充分吸收傳統訓詁學的研究成果。借鑒當代詞匯語義學理論中的觀點,運用詞匯系統描寫的方法。重點對《甲乙經》中的面部、鼻部、眼目、耳部、唇口舌、頸項、二陰、手指、足指用語系統等身體部位名和治療用語系統、療效及病程用語系統等中醫理論及實踐用語進行了系統描寫,並對穴位名和經絡名等中醫用語的命名理據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解釋,從局部描寫出《甲乙經》中醫學用語的系統,對醫學用語命名的一般規律和特點進行了總結,並在描寫的基礎上對中醫學用語的特點進行了歸納,是運用語言學方法研究中醫學用語系統的一次有益的嘗試。

本書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值得關注:

第一,對漢語史研究資料的開掘。漢語史的研究,除了理論的正確、方法的得當之外,研究資料的發掘與適當運用也是很重要的。文獻資料是漢語史研究的重要基礎,沒有可靠而詳盡的文獻資料,漢語史的研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的歷史悠久,漢語的文獻資料數量龐大,是漢語史研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史料寶藏。近些年來,一些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出土文獻、傳世的佛經翻譯文獻和中古、近代文獻進行了開發利用,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但是,還有不少文獻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中醫、農學、法律等專業文獻,明清民國時期西學的翻譯文獻等很多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至今還是未被開發的處女地。姜燕的著作用語言學的方法研究中醫文獻,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為我們展示了中醫文獻的研究價值和潛力,證明了中醫文獻是漢語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如果假以時日,對上萬種的中醫文獻資源進行全面的整理,充分的利用,一定會對漢語史的研究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

第二,研究領域的拓展。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不同歷史時期流傳下來的專業學術著作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這些專業學術著作中存在大量類似今天學術術語的專科用語。這些專科用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也經歷了歷時演變,有些被吸收進現代科學術語,或經過改造被吸收進現代科學術語。對這些專科用語在歷史上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研究、共時的斷代描寫和歷時的演變研究,不僅是歷史術語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詞匯史應該給予極大關注的學術課題。遺憾的是,我國的歷史術語學的研究尚未建構起來,漢語史的研究對這個領域也未有足夠的重視。姜燕的著作,用語言學的方法對專書中醫學術語的詞匯系統和命名規律進行了專題研究,不僅拓展了漢語史研究的領域,也為我國建立歷史術語學奠定了基礎。

第三,方法的嘗試。近些年來,詞匯系統、語義系統的觀念逐漸得到學術界的贊同,詞匯系統與語義系統的描寫成為研究的一個熱點,但迄今為止,系統描寫的方法還不夠成熟,還需要在不斷運用中繼續探索。姜燕的著作,主要以系統描寫的方法對《甲乙經》中的中醫用語進行研究,不失為聰明的選擇和有益的探索。因為,專業用語不僅是詞匯系統的組成部分,而且是詞匯系統中組織性最強的一部分,最適合系統描寫。詞匯系統的描寫從專業用語人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這是一部富有啟發性和開創性並非常值得一讀的一部優秀著作,作為這本書的第一個讀者,我很願意把它介紹給廣大讀者。也希望作者能沿着自己選定的學術研究方向持續不斷地努力,不斷深化自己的研究,為推進漢語詞匯史和中醫術語的研究、為漢語歷史術語學的建立貢獻自己的力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