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間與全球霸權︰布熱津斯基的地緣政治思想研究

地理空間與全球霸權︰布熱津斯基的地緣政治思想研究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胡瑩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5057509
  • ISBN13:9787305057502
  • 裝訂:平裝 / 21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全球化時代,地緣政治學所獨具的全球整體視角和源自地理學的空間分析方法,在解釋全球化造就的區域化、一體化趨勢方面具有其他國際關系理論難以比擬的優勢。作為經典陸權論的代表,布熱津斯基提出應對全球化對美國霸權造成沖擊的有效之道是構建美國領導下的“全球共同體”,這不僅可以減輕美國維護霸權的成本,而且可以阻遏歐亞大陸新興大國的挑戰。

本書的主旨即是探討布熱津斯的地緣政治戰略思想。
 

目錄

總序
導論
第一章 布熱津斯基與卡特政府外交
第一節 布熱津斯基與對蘇“硬緩和”
一、“道義”的力量
二、限制戰略武器談判與擴充軍備
第二節 推動中美關系的發展
一、布熱津斯基與中美建交
二、推動中美戰略關系的建立
第三節 建立遏制蘇聯的西南戰線
一、歐加登的黃沙
二、參與中東和平進程
三、“丟失”伊朗
四、新波斯灣安全戰略
小結
第二章 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思想
第一節 對戰略對手的認識
一、雙重的威脅
二、僵化的制度
三、脆弱的帝國
第二節 美國地緣戰略的目標與重點
一、爭奪歐亞大陸
二、邊緣地帶的爭奪
第三節 美國的對蘇遏制戰略
一、奪取軍事戰略優勢
二、加速歐洲的自立
三、建立美、日、中非正式戰略三角關系
四、爭奪西南亞“軟腹部”
五、“和平介入”蘇聯和東歐
小結
第三章 冷戰後的地緣戰略思想
第一節 冷戰後的世界政治圖像
一、哲學上的兩極分化
二、歐亞大棋局
第二節 新型的霸權
一、關于美國霸權的爭論
二、惟一的全球超級大國
三、美國霸權的威脅
第三節 領導世界的地緣戰略
一、歐亞大陸地緣戰略
二、構建全球共同體
小結
第四章 布熱津斯基地緣政治思想評價
第一節 布熱津斯基地緣政治思想的特征
一、地緣政治理論與外交戰略相結合
二、意識形態與地緣政治相結合
第二節 對布熱津斯基地緣政治思想的評價
一、屬于現實主義範式
二、繼承和發展了經典地緣政治學的陸權理論
三、僅關注東西對抗而忽視了南北差距
四、其分析模型不具有普遍意義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關系研究的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理論上的多樣化以及互為滲透的綜合化趨勢,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個學科以前由少數主流學派統馭的局面。研究的內容和視野得到空前的拓展,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一些傳統概念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面對全球化發展對人類社會生活之影響的日益彰顯,國際關系學界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于把他們所從事的學科領域稱之為“世界政治”或“全球政治”,而不再滿意于過去的“國際政治”。18世紀晚期英國哲學家邊沁當初創造的“international”這個詞,反映的是他所處時代歐洲國家間政治的現實,即由建立在領土疆界上的民族國家之間關系構成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而今200多年後,還繼續用原來對國際體系的認識框架來解讀這個跨國性和全球性的世界,顯然不相適應了,盡僭國家仍然是國際關系中的主要行為體。這種認知的變化源于時代的變遷。全球化是一個恢宏和漫長的歷史進程,但它的當代表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晰地昭示了全球性與國際關系研究這個學科的關聯意義。有鑒于此,我們認為,全球視域對于促進國際關系學科的知識進步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對于審視歷史上國際關系的演變,還是認識當今全球化時代國際關系的變化與趨勢,都是如此。這也是本叢書題名為“全球視域下的國際關系”的初衷。

我國的國際關系研究伴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而生長發展,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中同國家戰略目標與和平發展有緊密聯系的一個重要學術領域。過去的30年間,我國這個領域知識共同體的學術自覺有了顯著的提高,一是增強了把國際關系研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來建設的意識,二是致力于建立學術研究與國際關系實踐中新問題、新趨勢的聯系。這些努力使我們這個學科的發展保持了應有的活力。而隨著中國在全球政治和經濟事務中影響力的提升以及與外部世界交融的日趨密切,我們的學科建設處在了一個新的歷史坐標上,創建我國國際關系理論和知識體系已成為學術界共同的願景。我們知道,世界政治是一個連續性和可變性並存的社會世界,國際關系研究的任務不僅要說明國際體系是怎樣變化而且要說明應該怎樣變化,因而它是一門有關人類社會實踐與命運、具有規範性研究特性的學科。美英等西方國家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時間比較長,基礎理論發達,其中有不少值得我們在學理上認真學習借鑒的成果,但他們的研究特別是主流理論,主要是根據西方經驗及其對現代歷史的理解構建起來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或思想判斷上的偏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正在和平崛起中的發展中國家,並以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作為理論思維的指導,我們的國際關系理論化之路不能重蹈西方的老路,它完全有可能建立在將中國經驗和世界經驗結合並以此來理解世界政治的基礎上,以使中國國際關系理論和知識體系的建設適應時代發展的規範要求。任何的學術進步和理論創新只有在揚棄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我們的國際關系研究也惟有循此而進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會實現共同的願景。

這套叢書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依托國家985工程南京大學“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關系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項目而組織籌劃,並作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從2009年起陸續出版。這套叢書的出版,既受澤于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之優良學統的浸潤,更得惠于叢書作者們之激奮于時代和國家發展的感召。該叢書的意旨在以全球視域為基點,結合有關國際關系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著重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叢書內容豐富,包括國際關系思想和理論、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和全球冶理、全球化與民族國家主體性、 世紀以來的國際史、全球國際體系和地區體系,大國外交和戰略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涵蓋了國際關系研究的理論、歷史和現狀三大方面的領域。我們希望,這套綜合性國際問題研究叢書的出版,將對促進我國國際關系研究學術事業有所幫助。是所望焉,謹此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