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胤先生上世紀40年代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長期從事中國古代陶瓷研究,出版過《宋伯胤說陶瓷》、《紫砂苑學步》、《茶具》、《博物館歷史文選》、《博物館人叢語》、《枕林拾遺》等著作 ,是著名的陶瓷研究專家之一。
宋伯胤先生對紫砂陶的研究造詣頗深,他從上世紀50年代接觸紫砂,80年代初開始專注于紫砂文化研究,
2007年又與吳光榮、黃健亮合著《紫砂收藏入門百科》一書。直到今天,年近九十的宋老仍不停歇,孜孜不倦的從事著紫砂文化的研究,《宋伯胤說紫砂》一書匯集了宋老幾十年來研究紫砂的心血和成果,收錄了宋老自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的紫砂論文和有關文章24篇,12萬字,並附有100多幀珍貴實物的圖片,具有極高的學術性和重要的研究價值。
目錄
我是怎樣學紫砂的(代序)
一 對紫砂陶器的歷史考察
對紫砂陶器的歷史考察
二 紫砂陶文化的人文透視
紫砂陶文化的人文透視
三 名人名作細品嘗
1 對一件紫砂六方壺的辨識
2 南禪寺古井的遺壺
3 獨有“凝夜紫”一梁如長虹——記時大彬款天香閣提梁紫砂壺
4 明人臧否時大彬
5 我讀時大彬
6 鳴遠砂壺出清漳
7 仿得東陵式吉士寄思存——記陳鳴遠紫砂東陵瓜壺
8 迎魚西江水天雞弄和風——記陳鳴遠天雞紫砂酒壺
9 此桃枝葉茂“鮮膚一何潤”——記項聖思紫砂桃酒杯
10 笑把金刀鐫紫泥——記紫砂銘刻家潘稚亮
11 名壺是以名工聞名——為楊彭年制壺正名
12 束竹重高節八卦說“易學”——記邵大亨束竹八卦紫砂壺
13 紫砂枕趣談
14 沉埋海底二百年的紫砂壺
四 一片冰心在玉壺
一片冰心在玉壺——記香港著名收藏家羅桂祥先生二、三事
五 師友近作讀後
1 哲人其萎念茲在茲——為《徐鰲潤紫砂陶藝論文集》出版作
2 名人芳兮,陶藝“權門”——讀潘春芳夫婦《芳權陶藝》作
3 尋“根”的嘗試——序吳光榮、許艷春紫砂陶藝作品集《尋找未來》
4 從藝術視野看紫砂陶的美和真——讀黃健亮《明清紫砂藝術》後
5 石交獨紫砂民胞俱點頭——為《石民治陶——裴石民紫砂藝術》出版作
6 良匠踵祖法朔鼓開新路——為《路朔良紫砂藝術集》出版作
7 別具只眼看紫砂——讀賞壺閣主《明清紫砂珍賞》後
編後記(李長平)
一 對紫砂陶器的歷史考察
對紫砂陶器的歷史考察
二 紫砂陶文化的人文透視
紫砂陶文化的人文透視
三 名人名作細品嘗
1 對一件紫砂六方壺的辨識
2 南禪寺古井的遺壺
3 獨有“凝夜紫”一梁如長虹——記時大彬款天香閣提梁紫砂壺
4 明人臧否時大彬
5 我讀時大彬
6 鳴遠砂壺出清漳
7 仿得東陵式吉士寄思存——記陳鳴遠紫砂東陵瓜壺
8 迎魚西江水天雞弄和風——記陳鳴遠天雞紫砂酒壺
9 此桃枝葉茂“鮮膚一何潤”——記項聖思紫砂桃酒杯
10 笑把金刀鐫紫泥——記紫砂銘刻家潘稚亮
11 名壺是以名工聞名——為楊彭年制壺正名
12 束竹重高節八卦說“易學”——記邵大亨束竹八卦紫砂壺
13 紫砂枕趣談
14 沉埋海底二百年的紫砂壺
四 一片冰心在玉壺
一片冰心在玉壺——記香港著名收藏家羅桂祥先生二、三事
五 師友近作讀後
1 哲人其萎念茲在茲——為《徐鰲潤紫砂陶藝論文集》出版作
2 名人芳兮,陶藝“權門”——讀潘春芳夫婦《芳權陶藝》作
3 尋“根”的嘗試——序吳光榮、許艷春紫砂陶藝作品集《尋找未來》
4 從藝術視野看紫砂陶的美和真——讀黃健亮《明清紫砂藝術》後
5 石交獨紫砂民胞俱點頭——為《石民治陶——裴石民紫砂藝術》出版作
6 良匠踵祖法朔鼓開新路——為《路朔良紫砂藝術集》出版作
7 別具只眼看紫砂——讀賞壺閣主《明清紫砂珍賞》後
編後記(李長平)
序
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多的各式各樣、不同窯口和時代的瓷器,是來到博物院以後的事。回想在學校讀書時,雖然張政糧老師在講授《金石學》時,曾經提到過陶瓷,但從未見過實物。當然,博物院正在邀請徐森玉、莊尚嚴等六位專家來院對青銅、陶瓷、字畫等進行鑒定並分級。曾昭糅先生就叫我們剛到乍到的四位大學生跟著做筆錄,並在當晚要把它整理出來,第二天拿來請專家簽字。但我心里明白,這雖是來到博物院後接到第一椿作業但對我來說是很難勝任愉快的。連專家口頭提到什麼窯、什麼型、什麼釉,我都是第一次听到,常常不是瞎寫、就是空著,由是曾先生看後,就對我懇切提出,“看來你要借幾本陶瓷類的書藉好好讀讀。”由是我就去圖書室借來《新增格古要論》、《輟耕錄》、《古金銅瓷器考》、《陶說》,傅振倫先生未刊的《中國陶瓷史稿》和陳萬里先生的《浙江與瓷器》等。
其後,因為參加《中國陶瓷史》的編寫,得遇上海酸鹽研究所張福康先生。在一次閑談中,我跟他說到在一張地圖上看見明清宜興窯的事。他說明清宜興窯這圖我未見過,但據我所知,江蘇宜興丁蜀黃龍山附近蘊藏有豐富的甲泥。它是一種含鐵量高,可塑性好,收縮率小的團粒結構的陶土。正因為這樣的特點,在燒成體中,就形成雙重氣孔,由是在西山地區便燒出馳名紫砂陶器,據說已有很久的歷史。
……
其後,因為參加《中國陶瓷史》的編寫,得遇上海酸鹽研究所張福康先生。在一次閑談中,我跟他說到在一張地圖上看見明清宜興窯的事。他說明清宜興窯這圖我未見過,但據我所知,江蘇宜興丁蜀黃龍山附近蘊藏有豐富的甲泥。它是一種含鐵量高,可塑性好,收縮率小的團粒結構的陶土。正因為這樣的特點,在燒成體中,就形成雙重氣孔,由是在西山地區便燒出馳名紫砂陶器,據說已有很久的歷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