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萊文森精粹》分5部,按主題分類,共25章,精選保羅·萊文森的論文和專著摘要,章節按出版時間排序,從1977年到2005年。第1部「通俗文化與媒介研究」集中表現保羅·萊文森在媒介理論研究上的貢獻,第2部「進化、技術和宇宙」反映保羅·萊文森在哲學和知識進化論方面的卓越建樹,第3部「馬歇爾·麥克盧漢」證明保羅·萊文森是當之無愧的「數字時代的麥克盧漢」,第4部「數字革命」彰顯保羅·萊文森在新媒介研究中的前沿地位,第5部「媒介對政治的沖擊」凸顯了保羅·萊文森社會批評家的角色。

萊文森是立體型的學者,他是媒介理論家、科幻小說家、大學教授、教育公司總裁、社會批評家,這本書只反映了他的一個側面,輯錄了他30年學術成就的精粹。超前的意識、樂觀主義的態度使他始終站在學術研究的前沿。他豐富的學術想象力、形而上的思辨色彩和縝密的研究方法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萊文森精粹》的價值超越了狹隘的學科視野和關懷。《萊文森精粹》和《麥克盧漢精粹》的相繼出版有助於推動學界對媒介研究,有助於推動國內的媒介理論研究。
 

目錄

第1部 通俗文化與媒介研究
第1章 玩具、鏡子和藝術:技術文化之變遷
1.1 技術演化的第一個階段:技術作為玩具
1.2 技術演化的第二個階段:技術作為現實的鏡子
1.3 技術演化的第三個階段:技術作為藝術的接生婆
1.4 結語和結論
第2章 《黑道家族》成功的要素:裸露、每周播放三次、不必插播廣告
2.1 新瓶舊酒
2.2 八達賓夜總會!裸體
2.3 只看一次是遠遠不夠的
2.4 不必插播廣告
2.5 《黑道家族》是走向網絡廣播的序幕
第3章 名人與政治
第2部 進化、技術和宇宙
第4章 媒介進化的原理:適者生存
4.1 媒介在人類生態中的地位
4.2 復制的精確性對復制的范圍
4.3 「凈利」原理
4.4 復制對延伸
4.5 共同進化與會聚趨勢
4.6 抽象機制經久不衰
第5章 技術是宇宙演化的利器
5.1 自然物質:非生命物質、生命物質和思維物質
5.2 空間旅行的形而上思考
5.3 基因工程與生命設計
5.4 人工智能與名副其實的生命
5.5 結語:人類在技術性宇宙中的利益
第6章 作為進化載體的信息技術
6.1 技術與進化知識論
6.2 作為思想體現的技術
6.3 望遠鏡、顯微鏡和經驗延伸器
6.4 電腦與認知加工能力的提升
6.5 言語、文字和憑借抽象的傳播
6.6 攝影術、電能和外部世界的復制
6.7 作為宇宙進化的認知革命
第7章 技術:人類思想之體現和被人忽視的哲學革命
7.1 未思想化的物質與非物質的思想
7.2 康德互動論中缺失的一環
7.3 馬克思論物質中的思想
7.4 波普爾「三個世界」的技術調整
7.5 富有生產力的知識
第8章 宇宙只會拯救自助者:技術實現的歷史模式。如何在太空應用這些模式以實現人類的發展
8.1 總覽
8.2 發明對利用:中國人的教訓
8.3 技術進步中的思想障礙
8.4 雙管齊下:空間探索與資本主義
第9章 滅絕之不復存在
第10章 代表人類:技術之刃
10.1 槍械、刀子與枕頭
10.2 百葉窗的寓意
10.3 實為低載的超載
10.4 電腦與自滅的精英
10.5 兩個震災城市的比較
第11章 真正的機器人不會哭
11.1 機器人的優勢
11.2 編程的局限
11.3 分層的知識和辛酸的知識
11.4 有七情六欲的機器人
第12章 移動中的信息
12.1 柯達照相機與移動媒介生產商
12.2 裝在輪子上的收音機
12.3 筆記本電腦與便攜式生產
12.4 迪克?特雷西佩戴的手表、柯克船長與金錠
第3部 馬歇爾?麥克盧漢
第13章 馬歇爾?麥克盧漢與電腦會議
13.1 什麼是電腦會議
13.2 作為電腦會議參與者的麥克盧漢
第14章 麥克盧漢在新千年的地位
第15章 媒介革命的螺旋展開
15.1 定律要津
15.2 數字時代的精神
15.3 深刻再現和數字藝術
15.4 數字時代的逆轉
15.5 媒介決定論的逆轉?
第16章 很酷的文本:通過熱線和稀薄空氣實現的傳遞
16.1 媒介溫度計概要
16.2 冷熱媒介的文化影響
16.3 互動文本
第4部 數字革命
第17章 媒介關系思考:電腦中介傳播、面授、書籍、電化教學與傳統教育媒介的關系
17.1 混合媒介系統的動態走向
17.2 電腦中介教育如何在現有的教育環境里整合
17.3 結語:關於媒介整合環境下人類認知能力的一些思考
第18章 聰明的文字:文本的電子解放
18.1 蘇格拉底的悲嘆
18.2 文字文化批判
18.3 電子媒介促進文本的早期效應
18.4 文字處理技術和文字駕馭能力
18.5 超文本和超級的認知鏈接
18.6 電腦會議和回應的語詞
18.7 文本解放的必要經濟條件
第19章 沒有束縛的學習:網上教育與思想學園
19.1 網上傳播與教育的歷史概況
19.2 網上課程的內部景觀
19.3 網上教育的優勢
19.4 網上教育的缺陷:固有的缺陷和被強加的不足
19.5 富有溫情的選擇
第20章 文字處理與寫作高手
20.1 媒介生產的革命
20.2 免除准柏拉圖式的遲滯時間
20.3 無限修改的可能及其后果
第21章 論書籍之書:對數字時代書頁命運的預測
21.1 大部頭書籍的缺陷
21.2 鋼筆和鍾表給人的教益
21.3 過眼雲煙的一面
21.4 超文本持久的特性
21.5 作為中心的書籍
第22章 始終接觸的危險:手機的陰暗面
22.1 無害謊言的黃金時代
22.2 擋不住的呼喚
22.3 長眼睛的手機
22.4 靜默文本的誘惑
22.5 光明的一面
22.6 進化與選擇
第5部 媒介對政治的沖擊
第23章 媒介革新與權威的非集中化:從各個角度來看問題
23.1 引語
23.2 20世紀之前的近代世界概觀
23.3 20世紀集中化的強大拉力
23.4 再次突出對話的地位
23.5 對抗媒介改革的借口
23.6 知識壟斷的黃昏
第24章 世界貿易大廈遺址上的太空港
第25章 關於政治廣告的建議
索 引
澤后記
 

《萊文森精粹》在中國出版實在是恰如其分、正當其時,因為許多篇目都觸及中國及其對文明的偉大貢獻。書中選目是我迄今為止學術著作的精粹。

全書共分5部,所含各章包括我的學術刊物和文集中的論文以及報紙雜志上的學術性文章,還有我的主要學術著作摘錄。各章選目按出版時間排序(從1977年到9nnq年)。

《玩具、鏡子和藝術:技術文化之變遷》是我最早的主要論文,出版於1977年,幾經轉載,此為本書第l章。除了其他論題之外,文章探討了中國發明的印刷機,拷問它為何沒有立即在中國源源不斷地生產大批量的書籍報紙,它為何不能像西方幾百年之后發明的印刷機那樣碩果累累。第1部「通俗文化與媒介研究」中的第2章《〈黑道家族〉成功的要素:裸露、每周播放三次、不必插播廣告》跳過了幾十年,是我2002年的近作。電視連續劇《黑道家族》是電視劇史上的一個轉折點。第3章《名人與政治》探討了名氣向實利的轉化,指出它如何幫助一位影星在2003年奪取了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的寶座。上述3章合並為第l部。

第2部開篇的《媒介進化的原理:適者生存》是我1979年博士論文《人類歷程回放:媒介進化理論》的節選。我在論文中主張,媒介進化的趨勢並非具有越來越多的人化痕跡,而是越來越滿足人的自然感知和自然需要。這篇論文的重點是「媒介進化原理」,意在解釋為何有些媒介(比如只有影像的無聲電影)消逝,有些媒介(比如只有聲像的廣播)不但存活下來,而且興旺發達。接下來的兩篇文章是《技術是宇宙演化的利器》和《作為進化載體的信息技術》,我在這兩篇文章中認為,宇宙憑借人類的技術前進,它的眼睛和耳朵就是人類創造的傳播媒介。《技術:人類思想之體現和被人忽視的哲學革命》摘自我1988年的著作《思想無羈:技術時代的認識論》。這段選文解釋的問題是:一切技術不僅僅是媒介,而且是人類思想的體現。畢竟,小至一只鞋的人造物也體現了如何使人走路更加舒服的思想。我於1989年發表的文章《宇宙只會拯救自助者:技術實現的歷史模式,如何在太空應用這些模式以實現人類的發展》主張,只有使人類的生命和文化超越地球,人類的渴望和夢想才能夠得到滿足。因此,中國人21世紀飛向太空尤其令人感到高興。人們經常批評技術摧毀生命和環境,我的《滅絕之不復存在》則提出異議。該文章1993年刊載在《連線》雜志(Wired),闡述了史前基因材料的復活能夠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圈,並且在一定程度上使生命永恆。《代表人類:技術之刃》闡述的觀·點是:技術能夠表達我們最美好的沖動(盡管它們也有用作武器的一面)。第2部結尾的兩篇文章是《真正的機器人不會哭》和《移動中的信息》。《真正的機器人不會哭》摘自2003年的《真實空間:飛天夢解析》, 《移動中的信息》摘自2004年的《手機:擋不住的呼喚》。前者的要義是:只有人才能夠體會到宇宙的詩意,我們的太空探險一定要把人送入太空。后者追溯了媒介流動性的歷史,這樣的流動性不僅能夠很好地在地球上為人類服務,而且也能夠在地球外為人類服務。

我很幸運地邂逅了幾位20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其中最重要的是馬歇爾·麥克盧漢,他的思想之光彩照人,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20世紀70年代后期,我和他結下友誼,我們互相切磋。第3部里的文章從不同側面探討了他的研究成果。1986年發表的《馬歇爾·麥克盧漢與電腦會議》討論了20世紀60年代麥克盧漢的寫作風格和他去世幾年后的網上傳播有何相似之處。 《麥克盧漢在新千年的地位》探索了他的著作能夠給21世紀提供的諸多教益。《媒介革命的螺旋展開》選自我1999年的著作《數字麥克盧漢》,是我對麥克盧漢「媒介定律」的闡述和應用。第3部結尾的文章《很酷的文本:通過熱線和稀薄空氣實現的傳遞》用麥克盧漢媒介的「冷熱」二分法來研究今天的互聯網和手機。

接下來的第4部數字革命繼續以數字時代為重,點進行探討。《媒介關系思考:電腦中介傳播、面授、書籍、電化教學與傳統教育媒介的關系》這篇文章審視了網上學習,討論了它與其他教育媒介的關系。(從1985年到1995年,我和妻子蒂娜·沃齊克領導聯合教育公司,這是我們創辦的公司,它率先在互聯網上提供大學課程。)(聰明的文字:文本的電子解放》檢視了網上文字令人驚嘆的優勢,因為它們擺脫了書頁的束縛(在《斐德羅篇》里,蘇格拉底渴望「聰明的文字」,希望文字能夠回答問題)。《沒有束縛的學習:網上教育與思想學園》進一步審視了網上教育及其優勢,這些優勢有:人們可以向最優秀的老師學習,無論老師學生在哪里生活與工作。《文字處理與寫作高手》選自我1997年的著作《軟利器》,文章着重思考了電腦寫作對作家的好處,他們不用再為修訂打字機上的手稿而苦苦掙扎。《論書籍之書:對數字時代書頁命運的預測》這篇文章敘述了書籍出版的歷史,指出電子媒介對出版的推動,書籍的及時出版和傳播都有了新的可能性。2005年發表的《始終接觸的危險:手機的陰暗面》提請世人注意,我們都需要時間靜居獨處、不受打擾。在我們這個時代,無論我們身在何方,手機把每個人隨時隨地聯系在一起。我在學術生涯中一直持非常樂觀的態度,難得向人發出這樣的警示。

在最后一部里,我推出幾篇對媒體做政治分析的文章。《媒介革新與權威的非集中化:從各個角度來看問題》探討了當代新媒介在權力分配上的作用,新媒介使個人的權力增加,政府的權力減少。《世界貿易大廈遺址上的太空港》是「9·11」事件發生后不久寫就的。我希望將來能夠在這里修建一個探索宇宙的太空港——這是對想要毀滅我們的人的最好回答。最后一篇文章《關於政治廣告的建議》,敦請政府不要禁止和審查政治廣告,建議政府向公眾提供一些提示,讓公眾自己去識別。

本書之所以能夠問世,我需要感謝的人數以百計。我不僅要感謝為我這些著作首次發表操勞的編輯,還要感謝多年來的學生,他們聽我的課,讀我的書,給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反饋意見。

不過,請允許我把感謝的范圍縮小到兩個人。我的妻子蒂娜·沃齊克在本書一切文稿的寫作和出版過程中,始終與我分享甘苦(實際上,收入本書的第一篇文章《玩具、鏡子和藝術:技術文化之變遷》,大部分的寫作是我們1976年度蜜月時完成的)。我十分幸運,結識了一位朋友何道寬.他是一位忘我工作、矢志獻身、好學多思的翻譯家。沒有他的遠見和督促,這本書是不可能問世的。
保羅·萊文森
2006年4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