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哲學讀本

科學哲學讀本
定價:414
NT $ 360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科學哲學精粹,試圖在有限的篇幅內提供關于科學技術反思的各種模式。既有科學哲學經典,也有技術哲學的重要文獻;既有邏輯經驗主義的標準觀點,也有歷史主義、實在論、科學實踐哲學等各種後起的學說;既有分析哲學的嚴謹細致,也有歐陸哲學的深刻洞見;既有專業哲學家的玄妙運思,也有偉大科學家的切身體會;既充分展示了科學哲學的學術主流,也為各種邊緣另類的角色提供了表演舞台;既是科學哲學專業學生的必備食糧,也是普通讀者享受思考樂趣的可口營養。
 

目錄

一、科學哲學概論
石里克 哲學的轉變
賴欣巴哈 舊哲學和新哲學︰一個比較
費耶阿本德 科學哲學——有一個偉大過去的學科
勞斯 走向科學的政治哲學
二、分析傳統科學哲學(卜)︰邏輯經驗主義
石里克 意義和證實
石里克 論心理概念與物理概念的關系
漢恩、紐拉特、卡爾納普科學的世界概念︰維也納學派
卡爾納普 科學的任務和限度
卡爾納普 科學統一的邏輯基礎
亨普爾 定律及其在科學說明中的地位
施泰格繆勒 歸納問題︰休謨提出的挑戰和當前的回答
三、分析傳統科學哲學(下)︰邏輯經驗主義之後
波普爾 幾個基本問題的概述
拉卡托斯 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
漢森 觀察
波蘭尼 個人知識
蒯因 經驗論的兩個教條
庫恩 革命是世界觀的改變
費耶阿本德 反對方法
費耶阿本德 自由社會中的科學
夏佩爾 科學發展中的目標和語言的改變
勞丹 網狀模型
普特南 事實和價值
勞斯 實驗室與標準化
四、歐陸傳統科學哲學及技術哲學
胡塞爾 伽利略對自然的數學化
海德格爾 形而上學和數學在近代科學中的作用
哈貝馬斯 認識與興趣
蓋倫 人與技術
芬伯格 技術的整體論
五、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研究
愛因斯坦 關于理論物理學基礎的考查
玻爾 量子物理學和哲學——因果性和互補性
海森堡 量子論的哥本哈根解釋
莫諾 不變性和擾動
普利高津 對科學的挑戰
司馬賀 設計科學︰創造人工物
德雷福斯 作為人類需要之函數的局勢
六、另類科學哲學(其他)
馬赫 反形而上學
羅蒂 科學作為親和性
哈丁 作為科學技術工具箱的文化
巴恩斯、布魯爾、亨利 信念
辛格 所有動物一律平等……
 

每當我走人大書店時,面對如潮水般涌來的新出版物,面對堆得像小山一樣的裝幀考究的新書,我常常會產生一種挫折感和壓迫感。作為一名作者,我的書可能默默無聞地躺在某個角落里,也許沒有多少讀者光顧它,也許沒有多少讀者購買它,即使購買了,也許沒有多少讀者認真地閱讀它。作為一名作者,雖然寫過那麼幾本書,卻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相反,倒是有理由生出某種惶惑、謙卑和敬畏的心情。作為一名讀者, “其生也有涯”,面對這浩如煙海的出版物,其“讀”也無涯,即使一輩子全用來讀書,也讀不了多少書。怎麼辦?我想到了《紅樓夢》中賈寶玉所說的話︰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問題是取哪一“瓢”?我以為,最保險的辦法是︰面向經典,面向大師,與大師一起去感受和思考。這就是構想此套叢書的思想背景。

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邀請,我與該社李艷輝女士一起策劃、主持了這套“哲學元典選讀叢書”,以作為先前出版的“國外經典哲學教材譯叢”的補充。因為如“國外經典哲學教材譯叢”總序所言,當時就想在引進一本西方哲學教材時,同時引進一本與之配套的“讀本”(readings)。例如,若引進一本《知識論》,就同時引進一本《知識論讀本》,前者著重闡發該分支的基本理論,後者則選編從古至今在知識論方面有影響的論著,由此引導學生去閱讀原著,閱讀經典,並與哲學大師一起去思考。由于在聯系版權等方面遇到困難,我們決定,干脆邀請國內知名專家編選“讀本”系列,並加人中國哲學的本土資源。按照我們的構想,“讀本”系列應該大體滿足以下要求︰

l.哲學的各主要分支學科各編選一個讀本;
2.編選內容包括中西哲學元典,從古代到當代;
3.所選內容盡量完整,只在必要時做少量刪節;
4.每篇選文前有作者簡介和一段導讀性文字;
5.每個讀本有一個編選說明,不超過1萬字;
6,每個讀本的篇幅控制在40萬字左右。

在具體編排方式上,允許基于不同學科特點有所不同。我們總的想法是︰大學生不能只讀教科書,而應該同時閱讀經典文本.應該去“摳原著”。為什麼應該這樣?我想大致有以下理由︰

(l)經典文本是經過時間的無情淘洗所留下來的珍珠或黃金,是經過無數雙挑剔的眼楮篩選所留下來的精品。盡管各個時代的出版物浩如煙海,但真正有真知灼見、能夠流傳後世的並不多。有不少書籍,其誕生就是其死亡;還有一些書籍,剛出版的時候,也許熱鬧過一陣子,但時間無情,很快就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並被人們完全遺忘。只有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才會被後人反復翻檢,不斷被重新閱讀、審查和思考。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經典或者提出了真正重要的問題,或者闡述了真正有創見的思想,或者對某個思想作出了特別有智慧的論證,或者其表達方式特別有感染力,更多的時候,是以上各者兼而有之。

(2)經典文本在今天仍然沒有過時,仍然有其生命力、沖擊力和感染力。有這樣的說法,一部西方哲學史,只不過是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哲學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的注腳。在同樣的意義上.也可以說,一部中國哲學史,只不過是《周易》、孔、孟、老、莊哲學的延伸與展開。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于它們塑造了我們的文明與文化,塑造了我們的傳統甚至民族性格,因為它們觸及了人類生存最普遍、最根本的問題,只要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只要有智慧的大腦仍在思考著,這些東西就仍然有價值和吸引力,就能夠成為新的靈感的源泉。我們仍然生活在經典的影子中。

如何閱讀大師們的經典文本?我這里提出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1)留心那些大師們提出了什麼樣的新問題,並且如何提出那些問題,由此去感受和把握大師們心靈的悸動、靈魂的顫栗和情感的搏擊。愛因斯坦說得好,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2)留心那些大師們提出了何種新的思想和創見,這些思想和創見為什麼是有價值的,其在當今的價值何在?應該知道,思想從來是稀缺資源,特別是那些真正具有原創性的思想。市面上的很多“新”思想只不過是古老舊貨的重新包裝。

(3)留心那些大師們如何論證他們的思想,其論證理由充分嗎?其論證結構合理嗎?有這樣的說法︰就哲學而言,論證的過程甚至比論證的結論更重要,因為正是論證過程賦予哲學以可理解和可批判的形式。

(4)留心那些大師們如何表述他們的問題、思想和論證。哲學大師並不是思想的木乃伊,他們對其思想的獨具魅力的表達方式,也是人類文明的珍貴遺產。

(5)更重要的是,要帶著批判的態度去讀書。如美國哲人愛默生所言︰“如果天才產生了過分的影響,那麼天才本身就足以成為天才的敵人。”听話的年輕人在圖書館里長大,他們相信自己的責任就是去接受西塞羅、洛克、培根在書中所表達的思想,而忘記了西塞羅、洛克、培根在寫這些書的時候,也只不過是圖書館里的年輕人。愛默生要求讀者在面對書籍時,要始終記住︰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開啟你的心智,激活你自己的靈感,以便讓你投身于創造。“我們听別人講,是為了自己也能夠說!”

因此,這套“哲學元典選讀叢書”的口號是︰不要只是記住大師們的觀點和文字,而是要與大師們一起去思考,從中體會到思考的快樂和創造的快樂,讓人類文明的薪火代代相傳,並且愈燒愈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