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震撼力的青年作家之一。——《時代》周刊
可能是中國最有前途的青年作家……棉棉的小說深入探討新一代中國青年最深刻最內部的經驗。——《國際選驅論壇報》
中國「文壇壞女孩」棉棉離開「毒品」、「派對」,甚至「性」以后,在她的新作中注入了更為成熟的全新的啟示。——法新社
《糖》,比《猜火車》更生猛的作品。——美國《遠東經紀評論》
棉棉是90年代最獨特的聲音,她不為自己痛苦的過去而哭泣,她冷靜地分析自已以及那砦邊緣青年的生活。——《南華早報》
《糖》是一個另類女孩的真實故事,她無法選擇,她的故事從何時何地開始,她自己也無從選擇,她一路跌跌撞撞地走過來,隨時隨地都可能一跌到底,但是那根堅韌的神經、那種堅強的生命力支撐著她,直到寫作帶著醫生的使命走進她的生活,她的生活因此而改變了顏色。
棉棉,本名王莘,一九七零年出生在上海,從一九九七年開始發表小說,其作品中獨有的傷感氣息及內省風格,引起批評界的注意。她將小說的諸多傳統置之一邊,自稱小說「是用身體去寫得」,所以其作品摻入了特有的「殘酷青春」氣息。其作品風行大陸,並逐漸在當地形成一股「棉棉現象」。
序
看著《糖》的第一章節,竟然立刻就有了眼淚。寫《糖》之前的歲月,我仿佛用盡了方法使自己從身體到精神統統崩潰。其實我真實的青春遠比小說沉重和黑暗。在《糖》這本書中,那些甜蜜的片斷都是虛構的,那些黑色的時刻都是真實的。
如果說《糖》有積極意義的話,那就是這個女孩曾是那麽地需要寫作,她是那麽地希望得到拯救,她是那麽地想尋找到生命的意義。這是讓我驕傲的地方。但那些故事,太痛苦!我的青春,都浪費在青春上了。
我曾經是個只寫短篇小說的作家。當時沒有人願意為一個像我這樣的新作家出短篇小說集,所以我就把我十幾篇短篇小說合在了一起成為了《糖》。這本書的第一次出版是在八年以前。
過去我所做的所有的努力,就是在打開「那扇感知的大門」。我相信漫長而多變的無法總結的混亂。酒精對我來說就是友誼。我總是盡量抓住每一個可以快樂的瞬間並且不斷試圖突破界限。我成為了那種我一直想成為的女孩。相對主流來說,這個女孩在以一種更酷的方式享受名聲和各種特權。
但是有一天我開始進人一種崩潰。我發現我們所有的人其實都沒什麽好的主意,關於生活的,關於藝術的,關於愛情的。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非常局限的。煙和酒精及其他麻醉品都阻礙我們去獲得智慧。而我非常強烈地想擁有智慧。
現在我想打開「那扇真理的大門」,在清新、清醒、清靜的生活及身體中尋找真理。
我所有的特殊時刻都出現在雨天。那個叫賽寧的「孩子般無助、誠實而又不幸的年輕人」始終沒有出現,我曾經以為我拼命地寫拼命地想他就一定會出現。我知道很多人愛著我寫的賽寧,我曾經因此而無法停止虛構,我曾經因此而活在虛構里,虛構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我曾經因此而相信自己是幸運的。
八年以後的現在,我依然生活在上海,愛情依然在別處而我依然愛著那些赤誠的才華橫溢的朋友,我有了一個無與倫比的女兒,並且成為了一個佛教徒。
寫作在治療我的同時,也曾經嚴重毀壞了我的生活,跟突如其來的名聲一起。而我終於有機會可以學習愛與知識,終於可以對光明與完美保持期待。寫作對我來說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希望我的寫作可以盡可能不虛榮。
曾經有一個讀者給我留言:我們一直都在看著你,一次次讀你的《糖》到可以背出來那些充滿柔情和斗爭的段落,我們尋找著你和我們自己,我們在茂名路上找,在復興公園找,在我們沒錢的時候我們去最高級的club找,我們曾只是想看看你是否是幸福的。仿佛如果看到了你的幸福,就能看到我們自己明天的幸福一樣。你明白嗎?
這段話曾讓我多次並且依然淚流滿面。就像我想起這麽多年來那麽多讀者給我的愛一樣,你們個個愛我愛得像一個RockStar!
我想,如果我的字不能給這個世界帶來愛與希望,那麽最好全世界都忘記我。
我希望,看我字的人可以不再為愛而那般痛苦,不再恐懼。
最後,謝謝你看我的書,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你在干什麽,希望你有美好的一天,我獻給你們夏天的愛與祈禱!
如果說《糖》有積極意義的話,那就是這個女孩曾是那麽地需要寫作,她是那麽地希望得到拯救,她是那麽地想尋找到生命的意義。這是讓我驕傲的地方。但那些故事,太痛苦!我的青春,都浪費在青春上了。
我曾經是個只寫短篇小說的作家。當時沒有人願意為一個像我這樣的新作家出短篇小說集,所以我就把我十幾篇短篇小說合在了一起成為了《糖》。這本書的第一次出版是在八年以前。
過去我所做的所有的努力,就是在打開「那扇感知的大門」。我相信漫長而多變的無法總結的混亂。酒精對我來說就是友誼。我總是盡量抓住每一個可以快樂的瞬間並且不斷試圖突破界限。我成為了那種我一直想成為的女孩。相對主流來說,這個女孩在以一種更酷的方式享受名聲和各種特權。
但是有一天我開始進人一種崩潰。我發現我們所有的人其實都沒什麽好的主意,關於生活的,關於藝術的,關於愛情的。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非常局限的。煙和酒精及其他麻醉品都阻礙我們去獲得智慧。而我非常強烈地想擁有智慧。
現在我想打開「那扇真理的大門」,在清新、清醒、清靜的生活及身體中尋找真理。
我所有的特殊時刻都出現在雨天。那個叫賽寧的「孩子般無助、誠實而又不幸的年輕人」始終沒有出現,我曾經以為我拼命地寫拼命地想他就一定會出現。我知道很多人愛著我寫的賽寧,我曾經因此而無法停止虛構,我曾經因此而活在虛構里,虛構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我曾經因此而相信自己是幸運的。
八年以後的現在,我依然生活在上海,愛情依然在別處而我依然愛著那些赤誠的才華橫溢的朋友,我有了一個無與倫比的女兒,並且成為了一個佛教徒。
寫作在治療我的同時,也曾經嚴重毀壞了我的生活,跟突如其來的名聲一起。而我終於有機會可以學習愛與知識,終於可以對光明與完美保持期待。寫作對我來說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希望我的寫作可以盡可能不虛榮。
曾經有一個讀者給我留言:我們一直都在看著你,一次次讀你的《糖》到可以背出來那些充滿柔情和斗爭的段落,我們尋找著你和我們自己,我們在茂名路上找,在復興公園找,在我們沒錢的時候我們去最高級的club找,我們曾只是想看看你是否是幸福的。仿佛如果看到了你的幸福,就能看到我們自己明天的幸福一樣。你明白嗎?
這段話曾讓我多次並且依然淚流滿面。就像我想起這麽多年來那麽多讀者給我的愛一樣,你們個個愛我愛得像一個RockStar!
我想,如果我的字不能給這個世界帶來愛與希望,那麽最好全世界都忘記我。
我希望,看我字的人可以不再為愛而那般痛苦,不再恐懼。
最後,謝謝你看我的書,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你在干什麽,希望你有美好的一天,我獻給你們夏天的愛與祈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