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以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世界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得到了許多外國友人的青睞。但是,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和審美習慣的不同,外國人學習中國畫首先必須了解中國畫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藝術特色。那麽,中國畫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藝術特色呢?
本書以圖文的形式詳盡地介紹了中國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法,目的是讓初學者的起步更「規矩」,也就是基礎扎實。
目錄
對中國文化傳播的一點思考(代序)
引言
工具介紹
執筆方法
筆法介紹
墨法介紹
破墨法
積墨法
線條練習
三次蘸墨法
線條的畫法
用墨練習
小品練習
櫻桃的畫法
柿子的畫法
枇杷的畫法
葫蘆的畫法
蘿卜的畫法
辣椒的畫法
白菜的畫法
小魚的畫法
金魚的畫法
河蝦的畫法
小雞的畫法
麻雀的畫法
八哥的畫法
貓的畫法
貓頭鷹的畫法
熊貓的畫法
蝴蝶花的畫法
牽牛花的畫法
牡丹的畫法
荷花的畫法
梅花的畫法
蘭花的畫法
竹的畫法
菊花的畫法
編後
引言
工具介紹
執筆方法
筆法介紹
墨法介紹
破墨法
積墨法
線條練習
三次蘸墨法
線條的畫法
用墨練習
小品練習
櫻桃的畫法
柿子的畫法
枇杷的畫法
葫蘆的畫法
蘿卜的畫法
辣椒的畫法
白菜的畫法
小魚的畫法
金魚的畫法
河蝦的畫法
小雞的畫法
麻雀的畫法
八哥的畫法
貓的畫法
貓頭鷹的畫法
熊貓的畫法
蝴蝶花的畫法
牽牛花的畫法
牡丹的畫法
荷花的畫法
梅花的畫法
蘭花的畫法
竹的畫法
菊花的畫法
編後
序
七十年代的中國,大街小巷,田梗牆頭隨處可見「中國應該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的標語,幾乎所有的中國人因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曾經對人類的貢獻,以為中匡就是世界的中心,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是永遠的。然而,當我在大學期間,從西方美術史中了解到亞洲文化對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曾產生過重要的作用,而這個亞洲文化的代表不是中國,卻是日本,我詫異了。
十年前,我在美國的一個朋友家里看到一本書,書名大概是教你如何畫水墨畫。這是一本舊版的泛黃的英文教科書,應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作者是日本人。日本的水墨畫源自中國,但這本水墨畫的英文教科書的傳播,很可能使許多西方讀者不僅錯覺地認為水墨畫源自日本,而且覺得水墨畫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設身處地想,如果西方人從這本書中學習了水墨畫,並將水墨畫融入西方主流文化之中,171本是水墨畫的發源地這個慨念必將在其內心甚至在藝術歷史上烙下印跡,卻與中國無關。
一百年多前,中國人和日本人移民西方,日本文化人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把他們的文化翻譯成英文,並介紹給了西方。而一百年多前的大部分來自中國福建、廣東的勞工除了帶去了中國的美食,幾乎沒有英文片反的中國文化藝術的教科書在西方出版。
我有一位八十三歲高齡的好明友名叫蘇珊·彼得森(Susan Peterson),是美國的著名陶藝著作家,她創辦過四昕大學的均藝系,並且著作等身。她在美國當代陶藝史上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五十年代初,蘇珊認識了向西方傳播和推廣日本陶藝文化的大師濱田庄司(Shoji Hamada),先后造訪日本十幾次。她除撰寫了英文皈的賓田庄司傳記外,還向西方讀者介紹了大量的日本文化。當她七十年代末首次訪問中國后,便被中國深厚的人文歷史所迷戀。我曾和她有一段如下對話:
「蘇珊,你多次去過日本和中國,你對哪個國家的文化更感興趣?」
「當然是中國。」
「我們知道,日本文化源於中國。為什麼在西方現代藝術史和西方現代陶藝史中,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國?」
「文化是靠文化人來傳播的,三十多年以前,在美國唐人街的中國人,他們大都是從事餐飲業的,沒有多少中國文化背景。『文革』后來到西方的中國人也大都是學習科技的留學生。他們身上也沒有更多的中國文化背景。「
這段話告訴我們,起碼在十幾二十年前,中國文化鮮有這樣的有心傳播者。
往小處說,文化的傳播更多的是源自人與人的傳遞.傳播文化並不是國家行政機構所能包辦的。當文化的傳遞起因於人與人,一對一的了解和情感的交流時,這樣的文化傳遞方式才是真切的、感人的、深入人心的.並三是易於接受的。
我和我妻子在美國居住了十年,我們先后在近百所大學、藝術中心、美術館、中學講學表演(Workshop)。在真誠的交流過程中.我們與美國人在生活、學習和交流中建立了特別的友情,這種友情促使他們在認識我們的同時也在認識我們身后的國家。他們在喜歡我們的同時,也在喜歡我們身后的中國文化。
許迪、張嘉祜做了一件值得稱道和有意義的事。許迪是一位長期從事基礎美術教育的老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張嘉(礻右)酷愛中國繪畫藝術已久,是一位才貌雙全的高中女生,他們師生共同努力編寫了中英文版的《外國人學中國畫》一書。這本教課書對於中國人來說,雖然淺顯,但是對於西方人來說,卻是通俗易懂。易懂就是引人入牲的起點,通俗是最快捷的傳播方式。也許有一天,一個外國人告訴你,他是從《外國人學中國畫》書里開始學習中國畫,從而熱愛並認識中國文化,且將中國文化與他們的文化相結合,取得了成功。到那時所有的人會說,許迪、張嘉佑是中國文化傳播的使者。張嘉祜去年已從中國考入美國賓州具有百年歷史、極富知性和人文關懷的高中George School,她的到來在她就讀學校的美國同學當中已感受到了更多的中國文化,這就是「文化使者」的蛙力和力量。
我相信,隨着中國國力的強盛,今天「中國應該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就不再是一句口號。
旅美藝術家、教授 羅小平
2008年5月18日
十年前,我在美國的一個朋友家里看到一本書,書名大概是教你如何畫水墨畫。這是一本舊版的泛黃的英文教科書,應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作者是日本人。日本的水墨畫源自中國,但這本水墨畫的英文教科書的傳播,很可能使許多西方讀者不僅錯覺地認為水墨畫源自日本,而且覺得水墨畫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設身處地想,如果西方人從這本書中學習了水墨畫,並將水墨畫融入西方主流文化之中,171本是水墨畫的發源地這個慨念必將在其內心甚至在藝術歷史上烙下印跡,卻與中國無關。
一百年多前,中國人和日本人移民西方,日本文化人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把他們的文化翻譯成英文,並介紹給了西方。而一百年多前的大部分來自中國福建、廣東的勞工除了帶去了中國的美食,幾乎沒有英文片反的中國文化藝術的教科書在西方出版。
我有一位八十三歲高齡的好明友名叫蘇珊·彼得森(Susan Peterson),是美國的著名陶藝著作家,她創辦過四昕大學的均藝系,並且著作等身。她在美國當代陶藝史上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五十年代初,蘇珊認識了向西方傳播和推廣日本陶藝文化的大師濱田庄司(Shoji Hamada),先后造訪日本十幾次。她除撰寫了英文皈的賓田庄司傳記外,還向西方讀者介紹了大量的日本文化。當她七十年代末首次訪問中國后,便被中國深厚的人文歷史所迷戀。我曾和她有一段如下對話:
「蘇珊,你多次去過日本和中國,你對哪個國家的文化更感興趣?」
「當然是中國。」
「我們知道,日本文化源於中國。為什麼在西方現代藝術史和西方現代陶藝史中,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國?」
「文化是靠文化人來傳播的,三十多年以前,在美國唐人街的中國人,他們大都是從事餐飲業的,沒有多少中國文化背景。『文革』后來到西方的中國人也大都是學習科技的留學生。他們身上也沒有更多的中國文化背景。「
這段話告訴我們,起碼在十幾二十年前,中國文化鮮有這樣的有心傳播者。
往小處說,文化的傳播更多的是源自人與人的傳遞.傳播文化並不是國家行政機構所能包辦的。當文化的傳遞起因於人與人,一對一的了解和情感的交流時,這樣的文化傳遞方式才是真切的、感人的、深入人心的.並三是易於接受的。
我和我妻子在美國居住了十年,我們先后在近百所大學、藝術中心、美術館、中學講學表演(Workshop)。在真誠的交流過程中.我們與美國人在生活、學習和交流中建立了特別的友情,這種友情促使他們在認識我們的同時也在認識我們身后的國家。他們在喜歡我們的同時,也在喜歡我們身后的中國文化。
許迪、張嘉祜做了一件值得稱道和有意義的事。許迪是一位長期從事基礎美術教育的老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張嘉(礻右)酷愛中國繪畫藝術已久,是一位才貌雙全的高中女生,他們師生共同努力編寫了中英文版的《外國人學中國畫》一書。這本教課書對於中國人來說,雖然淺顯,但是對於西方人來說,卻是通俗易懂。易懂就是引人入牲的起點,通俗是最快捷的傳播方式。也許有一天,一個外國人告訴你,他是從《外國人學中國畫》書里開始學習中國畫,從而熱愛並認識中國文化,且將中國文化與他們的文化相結合,取得了成功。到那時所有的人會說,許迪、張嘉佑是中國文化傳播的使者。張嘉祜去年已從中國考入美國賓州具有百年歷史、極富知性和人文關懷的高中George School,她的到來在她就讀學校的美國同學當中已感受到了更多的中國文化,這就是「文化使者」的蛙力和力量。
我相信,隨着中國國力的強盛,今天「中國應該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就不再是一句口號。
旅美藝術家、教授 羅小平
2008年5月18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