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進入20世紀,提到「藝術」,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巴黎,想到巴黎蒙帕納斯周邊街巷的咖啡館、小酒吧……這里被譽為是現代文學與藝術的搖籃,孕育了一批后來影響整個世界的人物和事件,這些人物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他們如何踐行個體的自由?又給人類文化藝術帶來什麼樣的奇跡?擺在讀者面前的這部書,就是對這場 「藝術大爆炸」的真實記錄。

本書初版於1982年。儒弗瓦作為和超現實主義血氣相通的「過來人」與獨立自主的同路人,他在重溫過往的歲月,重議自己似曾信奉的「主義」這一話題時,有他獨特的追求、獨立的敘述角度與方式,他賦予描寫對象以不同的基調和色彩,注入自己的激情和思考,從而成就了這樣一部充溢個性的巴黎(20年代)的藝術史。

這些創作者保持獨立,保證了歷史上所有個人的最初自由。布勒東的革命個人主義傾向表現在他對精神困苦的新的定義,阿拉貢則表現為他過激的言行和挑釁,畢卡比亞表現為他喜歡否定、反駁的笑容,查拉表現為他所顛覆的文化價值,阿爾托表現在他呼喚內心的深淵上,杜尚的傾向表現在他的 「肯定的諷刺」中,曼·雷則接觸藝術的神秘化和改變交流方式,馬克斯· 恩斯特表現在對新神話的研究上,蘇波表現在他的磁針的「輕」上,米羅在粗暴的表達方式和徹底的簡潔上,萊利斯表現在完全揭示語言的真相上,馬松則表現在聯系直觀的思維和感覺的閃光點上。吉吉為超越了小資產階級的道義而開心不已,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她也是革命個人主義者,南希·庫納德則從她反抗愚昧、反對向往富人生活可以看出她也是革命個人主義者。莫迪利阿尼的傾向表現為自身優雅混合著抗拒,蘇丁表現在他對美的風尚的否定,帕斯金則表現在他被性自由所顛覆。是的,每個革命個體都以相同的方式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並為之付出一切。
 

目錄

中譯序
從世界大戰到達達:不眠之夜,
「新生活從此開始」
吉吉、荒唐征服巴黎的民族、賤民蘇丁和「沐浴在革命
曙光中」的詩人們
自我否認的權利
顛覆世界的機器
黑夜的鳥與蝴蝶無窮無盡
西方現代思潮
慷慨的後果
事已至此!
從漫漫長夜到「陽光普照」,一直是白天與黑夜
歸根結底,人們對這一切都一無所知
日以繼夜的革命
世界的召喚
飛鳥的心理重負
人名譯名對照表
 

進入20世紀,提到「藝術」,人們自然崦然會想到巴黎,想到巴黎蒙帕納斯周邊街巷的咖啡館、小酒吧┅┅這里被譽為是現代文學與藝術的搖籃,孕育了一批後來影響整個世界的人物和事件,這些人物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他們如何踐行個體的自由?又給人類文化藝術帶來什麽樣的奇跡?擺在讀者面前的這部書,就是對這場「藝術大爆炸」的真實記錄。

當畢加索、阿波利奈爾、科克托他們已經名滿巴黎,當瓦萊里、紀德等人已經成為法國大文豪,新生代的文學藝術往哪里去,成了一個革命性的命題。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歐洲的人文價值體系已經發生史無前例的崩潰與裂變,作為一個最為敏感的群體,藝術家們感覺到了個人在時代生活中的黑暗:只有「重塑生活」,才可能走出瘟疫般的絕望,走向一個能夠由個體內心的自由和力量來展拓未來的新世界。

1920年1月,熱愛詩歌的莫迪利阿尼悲慘地死在慈善醫院里,拉開了這個「大爆炸10年」的序幕。莫迪利阿尼曾說:「生活是少數人多數人的饋贈」,他認為,只有詩人、藝術家才擁有生活、懂得生活,因為他們創造這個時代的文學藝術,饋贈給沒有生活也不懂得生活的同時代人。這番愛與詩的心腸和抱負,可以被看作那個10年里所有風頭浪尖人物最根本的出發點。

這場「大爆炸」的核心,便是「超現實主義」運動。發生在法蘭西本土的這一場思想文化領域里的「革命」,不僅開20世紀現代派文學先河,其影響所及,幾乎包括了繪畫、雕塑、戲劇、電影、舞蹈、音樂等各個領域,波及歐洲之外的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乃至亞洲。超現實主義在世界文壇所引發的轟動效驗,直到今日依舊是一個「奇跡」的話題,或褒或貶,從未止息過。

本書作者阿蘭·儒費瓦1928年出生於巴黎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其父是托洛茨基派,從小受到一種「革命思想」的熏陶。18歲那年,他在布勒樂相識,在後者鼓動下,開啟自己的文學生涯,成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一員,結交了不少名重一時的前衛詩人和藝術家。20歲那年,儒弗瓦被開除出超現實主義小組,此次心痛的經歷,使其意識到個性獨立的重要性,促使他在藝術探索中努力尋找「參與集體運動和保持獨立創作之間的平衡」,為日後確立、彰顯「革命個人主義」說(individu-alisme revolutionnaire)作了精神准備。

上世紀50年代,儒弗瓦與《藝術》(Arts)和《眼》(L’’CEil)密切合作,他的文學創作和藝術批評都獲致首肯。60年代是儒弗瓦思想藝術發生轉折的時期。作為超現實主義的一種回應,他一地1960—1961年間組織了「反訴訟運動」(Anti-Proces),倡導對一切論斷的有效性提出質疑,開始對前衛藝術產生影響。1965年,他推出一部「垮掉的一代」詩選,是當時將波普藝術和「垮掉的一代」詩人介紹到法國的先行者之一。隨之,他與安德烈·布勒東重修舊好,在其主持的伽利瑪袖珍詩叢,首次收錄超現實主義詩歌。他和路易·阿拉貢過從甚密,後者給予他極大自由編寫《法國文學》(Lettres Francaises),使之得以力推敘事具象(Figuration narrative)畫家和年輕詩人的作品,重振十年內被破壞的創造性。在60年代下半期至70年代後期,他與友人一起先後開設「海外出版社」,建立「作家聯盟」,創辦《國際作品》(Opus Internation-al)、《20世紀》(XXe Siecle)學術雜志。1968年「五月風暴」,他曾帶領作家聯盟躋身其間,但「五月風暴」過後,他又長時間遠離巴黎知識分子圈,「重拾自我的獨立」,走向「獨思」。

80年代是儒弗瓦創作和思想又一次斷裂的時期,亦是他與遠東文明近距離接觸的時代,1983—1985年,他被任命為法國駐日本使館文化參贊。期間,他組織了兩次法日文化高峰論壇,對東方視野宗產生濃厚的興趣。返回故國後,儒弗瓦與友人在文藝界創設「俱樂部」,一度聚集了幾十位藝術家和作家,他們中不乏與眾不同的創作,雖使儒弗瓦大開眼界,但他本人仍遠離知識界,守望獨立、孤寂的探索:一方面與遠東世界保持著積極的確良對話,另一方面,將思考的焦點集中在繼承了尼采和蘭波精髓的詩歌美學探討,試圖在「前一後」運動(le mouvement Avant Post)的年輕一代作家身上找到新的精神共鳴。迄今為止,儒弗瓦已發表詩集、小說、散文、評論等近120部且有多部電影問世,並獲龔古爾詩歌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