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著重實用的訓詁學著作。除了對訓詁學的性質、範圍、起因、功能和基本概念作一般的論述外,更對訓詁方法進行比較詳細的介紹。本書特別介紹了訓詁實踐所必需的文字學、音韻學、詞匯學、語法學、修辭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同時,又 專章論述訓詁學在古書閱讀、古籍整理、辭書編寫等方面的應用。在講述訓詁學知識時,注意吸收前人和同時代人的研究成果,大量證引訓詁學上典型的實例,供學者參比。
作者簡介︰
程俊英1901——1993字夢選,一字雋因,福建閩侯人。1917年考入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國文專修科,參加“五四”運動。1922年畢業留校,任校刊編輯。先後任教于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上海暨南大學、大夏大學。自1951年開始,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1973年被迫退休,1978年復職。後任古籍研究所副所長。曾任中國《詩經》研究會會長。著述有《詩經漫話》、
《詩經譯注》、《詩經選譯》(與蔣見元合作)、《應用訓詁學》與梁永昌合作《詩經注析》(與蔣見元合作)等。古籍整理有程樹德《論語集釋》(與蔣見元合作)等、主編有《詩經賞析集》、《中國文學大辭典》先秦兩漢部分等。小說創作有《落英繽紛》(與蔣麗萍合作)。
目錄
第一章 訓詁概說
一 訓詁名義
二 訓詁起因
三 訓詁內容
第二章 訓詁所需的基本知識
一 假借字
(一)假借字、假借義、本字、本義的概念
(二)假借字的類型
(三)關于通假
二 上古聲韻的部類
(一)上古聲類
(二)上古韻部
三 古音通轉
(一)通轉的概念
(二)通轉的規律
四 幾種特殊詞語
(一)疊音詞
(二)聯綿詞
(三)附加合成詞
(四)簡稱
(五)譯音詞
五 詞義引申
(一)詞義引申的概念
(二)詞義引申的類型
(三)研究詞義引申的作用
六 代語
(一)避重復的代語
(二)求新雅避熟俗的代語
(三)適應格律要求的代語
(四)寓褒貶的代語
(五)避忌諱遠嫌疑的代語
(六)明身份的代語
七 古書辭例
(一)倒文
(二)省文
(三)復文
(四)變文
(五)連文
(六)互文
(七)對文散文
(八)統言析言
(九)急言緩言
(十)大名冠小名
第三章 訓詁方法(一)︰以形求義
第四章 訓詁方法(二)︰因聲求義
第五章 訓詁方法(三)︰比較互證
第六章 訓詁方法(四)︰目驗和統計
第七章 釋義方法與術語
第八章 訓詁用(一)︰古書閱讀
第九章 訓詁應用(二)︰古籍整理與辭書編寫
一 訓詁名義
二 訓詁起因
三 訓詁內容
第二章 訓詁所需的基本知識
一 假借字
(一)假借字、假借義、本字、本義的概念
(二)假借字的類型
(三)關于通假
二 上古聲韻的部類
(一)上古聲類
(二)上古韻部
三 古音通轉
(一)通轉的概念
(二)通轉的規律
四 幾種特殊詞語
(一)疊音詞
(二)聯綿詞
(三)附加合成詞
(四)簡稱
(五)譯音詞
五 詞義引申
(一)詞義引申的概念
(二)詞義引申的類型
(三)研究詞義引申的作用
六 代語
(一)避重復的代語
(二)求新雅避熟俗的代語
(三)適應格律要求的代語
(四)寓褒貶的代語
(五)避忌諱遠嫌疑的代語
(六)明身份的代語
七 古書辭例
(一)倒文
(二)省文
(三)復文
(四)變文
(五)連文
(六)互文
(七)對文散文
(八)統言析言
(九)急言緩言
(十)大名冠小名
第三章 訓詁方法(一)︰以形求義
第四章 訓詁方法(二)︰因聲求義
第五章 訓詁方法(三)︰比較互證
第六章 訓詁方法(四)︰目驗和統計
第七章 釋義方法與術語
第八章 訓詁用(一)︰古書閱讀
第九章 訓詁應用(二)︰古籍整理與辭書編寫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