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導論
0.1 什麽是公共經濟學
0.1.1 公共經濟學與財政學
0.1.2 公共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一個基本脈絡
0.2 公共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0.3 公共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0.3.1 實證研究與規范研究
0.3.2 理論分析與計量研究
0.3.3 案例研究
0.4 本書結構與閱讀方法
思考題
第一篇 基礎理論
第1章 市場與政府
1.1 資源配置的效率
1.1.1 效率的含義:帕累托效率
1.1.2 效率的實現條件:MSB=MSC
1.2 市場失靈與政府經濟活動范圍
1.2.1 完全競爭條件下的資源配置
1.2.2 市場機制的失靈:公共物品或服務
1.2.3 市場機制的失靈:收入分配不公
1.2.4 市場機制的失靈:經濟運行不穩
1.2.5 小結:政府的經濟活動范圍
1.3 公共部門的經濟職能
1.3.1 資源配置職能
1.3.2 調節收入分配職能
1.3.3 促進經濟穩定職能
思考題
第2章 外部效應
2.1 外部效應概述
2.1.1 外部效應的分類方法
2.1.2 正的外部效應與負的外部效應
2.1.3 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
2.2 外部效應的矯正
2.2.1 外部效應的矯正:庇古的思路
2.2.2 外部效應的矯正:科斯的思路
思考題
第3章 公共物品理論
3.1 公共物品理論
3.1.1 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特性比較
3.1.2 一個典型的事例:饅頭與燃料
3.1.3 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驟
3.2 純粹的公共物品
3.2.1 對純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水平相加
3.2.2 對純粹 公共物品的確良需求:垂直相加
3.2.3 純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3.2.4 公共物品概念文獻綜述:四個主要模型
3.3 「林達爾均衡」和「免費搭車者」
3.3.1 一種公共物品的供給方式:自願捐獻與成本分擔
3.3.2 「林達爾均衡」條件與「免費搭車者」的出現
3.3.3 公共財政——「免費搭車者」問題的解決
3.4 混合物品與有益物品
3.4.1 混合物品
3.4.2 有益物品
3.5 政府、集團和私人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分工
3.5.1 規范性的分析:公共物品應該由「集團」來提供
3.5.2 對規范的檢驗:集團、政府和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分工
3.6 政府與私人在生產公共物品上的合作
3.6.1 政府和私人在生產效率上的比較
3.6.2 公共物品提供和生產的組合方式:基於理論和實證的分析
第4章 公共選擇
4.1 公共選擇理論概述
4.1.1 公共選擇理論的概念
4.1.2 公共選擇理論的方法論
4.2 直接民主決策
4.2.1 幾個概念
4.2.2 多數規則下的政治均衡:一個模型
4.2.3 中間投票者
4.2.4 單峰偏好與多峰偏好
4.2.5 配對投票:循環現象的出現
4.2.6 多峰偏好的存在
4.2.7 投票交易
4.3 間接民主決策
4.3.1 投票還是不投票:投票者
4.3.2 選票極大化:政治家(政黨)
4.3.3 公共權力極大化:政府部門(官員)
4.4 利益集團、集體行為與尋租行為
4.4.1 特殊利益集團: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4.4.2 尋租及腐敗
思考題
第二篇 公共支出
第5章 公共支出概述
第6章 購買性支出:公共投資
第7章 購買性支出:公共消費
第三篇 公共收入
第9章 稅收原理Ⅰ:稅收原則與稅收效應
第10章 稅收原理Ⅱ:稅負歸宿理論與最優稅收理論
第11章 稅收制度
第12章 國債理論
第13章 公共收費
第四篇 財政體制與財政政策
第14章 政府間財政關系
第15章 財政政策
第16章 國際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