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天台宗是最早出現的、意義完整的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影響甚大。又名「法華宗」、「性宗」。實際創始人為智(豈頁)(538—597),因住浙江天台山,宗《法華經》,並因講經論法,以反省觀心為主,而有諸名稱。本書分為19章,對天台宗的思想淵源、所依經典、先驅者、創建者、繼承者、發展者,流變及學術紛爭,與佛教其他宗派、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融合與影響等,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考察研究,充分展示天台宗的學術思想特殊性、歷史發展復雜性和文化哲理豐富性等,並重視與整個社會現象、文化背景等的關聯考察,以科學方法展開通史研究。本書結構合理、觀點鮮明、資料豐富、論證嚴謹,是一部很好的學術論著。
目錄
作者的話
導言
第一章 天台宗思想淵源——大乘中觀學說
第一節 以《中論》為核心的大乘中觀學說
第二節 《大智度論》的實相涅盤論
第二章 天台宗所依經典——《法華經》
第一節 《法華經》的流傳和地位
第二節 《法華經》的諸法實相說
第三節 其他大乘經典的影響
第三章 天台宗的先驅者——慧文、意思禪師
第一節 北方禪法述要
第二節 慧文的禪法思想
第三節 慧思的止觀實踐
第四節 慧思的末法觀念
第五節 慧思的性具染凈說
第四章 天台宗的創建者——智頡大師
第一節 生平和著作
第二節 止觀學說體系
一、三種止觀論
二、一心三觀說
三、圓融三諦觀
四、一念三千說
五、性具善惡論
第三節 止觀實修法門
一、四種三昧
二、十乘觀法
三、二十五方便
第四節 判教思想體系
一、五味根機說
二、三種教相論
三、四教義說
四、教觀統一論
第五節 凈土信仰
第六節 懺儀制度
第七節 歷史地位述論
第五章 智頡事業的繼承者——灌頂
第一節 生平和著作
第二節 《國清百錄》
第三節 灌頂的天台思想
第六章 天台的「中興」功臣——湛然
第一節 灌頂之后的天台傳承
第二節 湛然生平及其著作
第三節 「無情有性」學說
第四節 「中興」功臣地位的確立
第七章 梁肅、柳宗元的天台居士佛教
第一節 梁肅、李翱的天台思想
第二節 柳宗元的天台信仰
第八章 玉泉寺系統的天台宗
第一節 玉泉寺的天台傳承
第二節 永嘉玄覺與天台宗
第九章 唐末五代的天台佛教
第一節 唐末五代佛教局長大勢
第二節 吳越地區的天台佛教
第十章 宋代天台佛教的復興——山家山外之爭
第十一章 山家山外之爭——義理分歧述論
第十二章 宋代天台懺法的興盛
第十三章 宋代天台與凈土的合流
第十四章 孤山智圓與儒佛關系論
第十五章 《佛祖統記》與天台史學
第十六章 虎溪懷則與元代天台佛教
第十七章 幽溪傳燈的性善惡論
第十八章 蕅益智旭與天台佛教的終結
第十九章 近代天台佛教概述
附錄
導言
第一章 天台宗思想淵源——大乘中觀學說
第一節 以《中論》為核心的大乘中觀學說
第二節 《大智度論》的實相涅盤論
第二章 天台宗所依經典——《法華經》
第一節 《法華經》的流傳和地位
第二節 《法華經》的諸法實相說
第三節 其他大乘經典的影響
第三章 天台宗的先驅者——慧文、意思禪師
第一節 北方禪法述要
第二節 慧文的禪法思想
第三節 慧思的止觀實踐
第四節 慧思的末法觀念
第五節 慧思的性具染凈說
第四章 天台宗的創建者——智頡大師
第一節 生平和著作
第二節 止觀學說體系
一、三種止觀論
二、一心三觀說
三、圓融三諦觀
四、一念三千說
五、性具善惡論
第三節 止觀實修法門
一、四種三昧
二、十乘觀法
三、二十五方便
第四節 判教思想體系
一、五味根機說
二、三種教相論
三、四教義說
四、教觀統一論
第五節 凈土信仰
第六節 懺儀制度
第七節 歷史地位述論
第五章 智頡事業的繼承者——灌頂
第一節 生平和著作
第二節 《國清百錄》
第三節 灌頂的天台思想
第六章 天台的「中興」功臣——湛然
第一節 灌頂之后的天台傳承
第二節 湛然生平及其著作
第三節 「無情有性」學說
第四節 「中興」功臣地位的確立
第七章 梁肅、柳宗元的天台居士佛教
第一節 梁肅、李翱的天台思想
第二節 柳宗元的天台信仰
第八章 玉泉寺系統的天台宗
第一節 玉泉寺的天台傳承
第二節 永嘉玄覺與天台宗
第九章 唐末五代的天台佛教
第一節 唐末五代佛教局長大勢
第二節 吳越地區的天台佛教
第十章 宋代天台佛教的復興——山家山外之爭
第十一章 山家山外之爭——義理分歧述論
第十二章 宋代天台懺法的興盛
第十三章 宋代天台與凈土的合流
第十四章 孤山智圓與儒佛關系論
第十五章 《佛祖統記》與天台史學
第十六章 虎溪懷則與元代天台佛教
第十七章 幽溪傳燈的性善惡論
第十八章 蕅益智旭與天台佛教的終結
第十九章 近代天台佛教概述
附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