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地,當時的省城桂林,以呂璜回鄉傳播桐城派古文義為契機,古文創作活動日益興盛,並涌現出朱琦、龍啟瑞、王拯、彭昱堯等在當時極具影響力的代表作家,帶領著古文創作的潮流。他們一時興起,贏得了「嶺西五大家」的贊譽,使廣西成為嘉道時期古文創作成績最顯著的地區。
「嶺古五大家」這一古文創作群體的出現,是桐城派自身發展的需要,是桐城派自覺擴大文派影響的結果之一,是桐城派主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延續文派所取得的最驕人的成績。
目錄
自序
引言
第一章 嘉道時期桐城派的發展
第一節 思想松綁與漢宋調和的背景
第二節 延續桐城派的嘗試及方法
第三節 嘉道時期桐城派古文家考
第二章 廣西桐城派的總體研究
第一節 「嶺西五大家」得名由來
第二節 桐城派傳入廣西及其盛況
第三節 廣西桐城派崛起的原因
第四節 五大家古文的共同特色
第三章 「首開其先」的循吏作家呂璜
第一節 從勉力畫事到金針度人
第二節 廣西桐城第一人的成因
第三節 主講書院的「啟迪之功」
第四節 「道練淳厚」的古文家之正法
第四章 「魁偉振奇」的諫臣作家朱琦
第一節 「諫垣三直」卻遭「零落西湖」
第二節 「深得桐城嫡派」的學問根柢
第三節 「擴方姚所未至」而巋然成家
第四節 廣西桐城派的中堅人物
第五章 「縱恣橫逸」的騷人作家彭昱堯
第一節 「五黜禮部」終至「其血盡痼」
第二節 「雄文辭又矜風節」的封建舉子
第三節 得神韻於梅曾亮的學文過程
第四節 「文凡數變」而「為人所不能齊」
第六章 「華國潤民」的狀元作家龍啟瑞
第一節 傳奇宦歷與等身遺著
第二節 「通經致用」的深厚學養
第三節 進步的教育思想與措施
第四節 明暢拗折似東坡半山的文風
第七章 「淹通經史」的學者作家王拯
第一節 「視世俗行習如糞壤」的一生
第二節 獨特的求學之路和治經見解
第三節 為文取向及其古文特色
第四節 桐城派在廣西最後五大家
第八章 「嶺西大五家」的歷史地位
第一節 「嶺西五大家」與「湘鄉文派」
第二節 「嶺西五大家」與「杉湖十子」
第三節 「嶺西五大家」的歷史地位
附錄 「嶺西五大家」年譜
參考引用書目
引言
第一章 嘉道時期桐城派的發展
第一節 思想松綁與漢宋調和的背景
第二節 延續桐城派的嘗試及方法
第三節 嘉道時期桐城派古文家考
第二章 廣西桐城派的總體研究
第一節 「嶺西五大家」得名由來
第二節 桐城派傳入廣西及其盛況
第三節 廣西桐城派崛起的原因
第四節 五大家古文的共同特色
第三章 「首開其先」的循吏作家呂璜
第一節 從勉力畫事到金針度人
第二節 廣西桐城第一人的成因
第三節 主講書院的「啟迪之功」
第四節 「道練淳厚」的古文家之正法
第四章 「魁偉振奇」的諫臣作家朱琦
第一節 「諫垣三直」卻遭「零落西湖」
第二節 「深得桐城嫡派」的學問根柢
第三節 「擴方姚所未至」而巋然成家
第四節 廣西桐城派的中堅人物
第五章 「縱恣橫逸」的騷人作家彭昱堯
第一節 「五黜禮部」終至「其血盡痼」
第二節 「雄文辭又矜風節」的封建舉子
第三節 得神韻於梅曾亮的學文過程
第四節 「文凡數變」而「為人所不能齊」
第六章 「華國潤民」的狀元作家龍啟瑞
第一節 傳奇宦歷與等身遺著
第二節 「通經致用」的深厚學養
第三節 進步的教育思想與措施
第四節 明暢拗折似東坡半山的文風
第七章 「淹通經史」的學者作家王拯
第一節 「視世俗行習如糞壤」的一生
第二節 獨特的求學之路和治經見解
第三節 為文取向及其古文特色
第四節 桐城派在廣西最後五大家
第八章 「嶺西大五家」的歷史地位
第一節 「嶺西五大家」與「湘鄉文派」
第二節 「嶺西五大家」與「杉湖十子」
第三節 「嶺西五大家」的歷史地位
附錄 「嶺西五大家」年譜
參考引用書目
序
語則有之,「惟桑與梓,必恭敬止」。維嶺西后學也,當年粗涉文史,即聞文有桐城,而吾鄉先達,呂月滄、朱伯韓諸公,有嶺西五家之稱,實為嘉、道、咸間,桐城重鎮。私衷拳拳,心儀久矣。彼時在導師梁揚教授指導下,作為碩士論文,曾寫成《怡志堂詩文集校注》。該文頗見許於長者,列入《廣西地方古籍研究叢書》出版計划。迨1999年東游白下,就讀南大,受業於徐有富師之門,專攻中國古典文獻,不揣綿薄,竊欲於嶺西五家之學,一探其源流。乃選定專題《嶺西五大家研究》作為博士論文。畢業之后,復在梁揚師指導下,將該文由三章拓展至八章,是為本書。桑梓關情,此固為維平生之所願也。
為此乃着手搜羅文獻,以廣見聞。上溯歸、方、劉、姚,下迄當代,舉凡有關桐城事跡,一一分類札記。其間於嶺西五家之行藏論述,尤為側重。歷時數載,積稿漸豐,明窗展卷,感佩良深。乃知桐城也者,非僅為古文流派而已,非苟為抑駢崇散而已!自姚惜抱倡導「義理、考據、辭章而一」以還,已可見其大旨。蓋於義理見立身之本;於考據見治學之嚴;而辭章之用,特在於達作者之旨焉爾。征諸嶺西五家之立身行己,則亦信桐城之文統、道統,水乳交融,而其要旨,胥在是已!
若夫呂月滄之敬公慎獨,先為良吏,后為人師,主講榕湖、秀峰,傳桐城之學,開桂林風氣之先。朱伯韓之毅然挺節,慷慨言事,直聲振天下;而又學專宋漢,以經世為依歸,擴方、姚所未至。龍翰臣之沉浸經史,以音韻鳴,發為文章,雖欲摩半山、東坡之壘,而不囿於歸、方,其畢生敦品勵學,言傳身教,嘉惠士林者,尤見許於時賢。王定甫之嚴毅剛方,篤學不倦,江湖魏闕,此志不移。晚歲退隱嶺西,主講書院,所以啟迪后學者尤多。彭子穆雖遭時不耦,未竟其才,然《致翼堂文集》俱在,厥志可征。觀其針砭時弊,識見超超。蓋非徒以文辭勝,亦嚴於律己,亦經世自期許者也。
要之,此五家者,行藏出處,不必盡同,文辭體勢,各有絕詣。然學兼漢、宋,尚德為先;文謝華言,歸於經世。此則五家之所同,抑亦桐城金針之要也。嘉、道之際,文運中興,肇於嶺表,豈偶然哉!所惜者,五家之后,遭時多故,竟乏傳人。非特研究者乏人,即耳五家之名者亦鮮矣!向使非侯紹瀛、王先謙、黎庶昌諸先生,納五家篇什於選集,為之播清淬於寰中;而姚梓芳、黃薊諸先生相繼努力,俾《嶺西五家詩文集》全集終於付梓,則今日之研究工作,將因文獻無征而倍增難度,亦可知矣!嗚呼,維以菲才,陳此巨帙,固基於師門之教誨及友生之策勵,其間八桂鄉賢之遺文余澤,惠我實多。乃今思之,可謂幸矣。
今茲拙稿初成,行將付梓,桐城之學,傳播嶺西之經過,藉以稍明。既喜素願之得酬,亦因之而重有所感。若五家者,信守桐城,揚芬八桂,立德立言,卓然足以自見。然而生於叔世,其經世致用之心,溥德教士之術,或僅托於空文,強無補於實事。滔滔逝水,遂爾湮沉。此無他,形勢比人強焉爾!一齊眾楚,固不足以挽頹波而轉移風氣也。
方今神州日麗,喜際明時。開放之局已成,丕張法治之幟,復揚德治之風。於焉重讀五家遺著,重溫立德樹人之旨,雖世殊事異,內涵未必全同,取舍或有異趣,然芻蕘之言,聖人察焉,他山之石,亦可能有一二可供借鑒。倘鉛刀有一割之利,於維草創茲篇之微旨,蓋亦足矣。自知限於識力,舛謬不當之處,在所不免。是望海內外方家,不吝予以匡正,實為幸甚。
此文以古漢語寫成,蓋由於程老千帆,三年前之教誨。彼時晉見程老,承囑以研究古典文獻,應嫻熟古漢語寫作。今茲學步,謹以此表對程老之懷念與感謝。
張維
2002年6月初稿於南京大學
2002年9月定稿於廣西大學
為此乃着手搜羅文獻,以廣見聞。上溯歸、方、劉、姚,下迄當代,舉凡有關桐城事跡,一一分類札記。其間於嶺西五家之行藏論述,尤為側重。歷時數載,積稿漸豐,明窗展卷,感佩良深。乃知桐城也者,非僅為古文流派而已,非苟為抑駢崇散而已!自姚惜抱倡導「義理、考據、辭章而一」以還,已可見其大旨。蓋於義理見立身之本;於考據見治學之嚴;而辭章之用,特在於達作者之旨焉爾。征諸嶺西五家之立身行己,則亦信桐城之文統、道統,水乳交融,而其要旨,胥在是已!
若夫呂月滄之敬公慎獨,先為良吏,后為人師,主講榕湖、秀峰,傳桐城之學,開桂林風氣之先。朱伯韓之毅然挺節,慷慨言事,直聲振天下;而又學專宋漢,以經世為依歸,擴方、姚所未至。龍翰臣之沉浸經史,以音韻鳴,發為文章,雖欲摩半山、東坡之壘,而不囿於歸、方,其畢生敦品勵學,言傳身教,嘉惠士林者,尤見許於時賢。王定甫之嚴毅剛方,篤學不倦,江湖魏闕,此志不移。晚歲退隱嶺西,主講書院,所以啟迪后學者尤多。彭子穆雖遭時不耦,未竟其才,然《致翼堂文集》俱在,厥志可征。觀其針砭時弊,識見超超。蓋非徒以文辭勝,亦嚴於律己,亦經世自期許者也。
要之,此五家者,行藏出處,不必盡同,文辭體勢,各有絕詣。然學兼漢、宋,尚德為先;文謝華言,歸於經世。此則五家之所同,抑亦桐城金針之要也。嘉、道之際,文運中興,肇於嶺表,豈偶然哉!所惜者,五家之后,遭時多故,竟乏傳人。非特研究者乏人,即耳五家之名者亦鮮矣!向使非侯紹瀛、王先謙、黎庶昌諸先生,納五家篇什於選集,為之播清淬於寰中;而姚梓芳、黃薊諸先生相繼努力,俾《嶺西五家詩文集》全集終於付梓,則今日之研究工作,將因文獻無征而倍增難度,亦可知矣!嗚呼,維以菲才,陳此巨帙,固基於師門之教誨及友生之策勵,其間八桂鄉賢之遺文余澤,惠我實多。乃今思之,可謂幸矣。
今茲拙稿初成,行將付梓,桐城之學,傳播嶺西之經過,藉以稍明。既喜素願之得酬,亦因之而重有所感。若五家者,信守桐城,揚芬八桂,立德立言,卓然足以自見。然而生於叔世,其經世致用之心,溥德教士之術,或僅托於空文,強無補於實事。滔滔逝水,遂爾湮沉。此無他,形勢比人強焉爾!一齊眾楚,固不足以挽頹波而轉移風氣也。
方今神州日麗,喜際明時。開放之局已成,丕張法治之幟,復揚德治之風。於焉重讀五家遺著,重溫立德樹人之旨,雖世殊事異,內涵未必全同,取舍或有異趣,然芻蕘之言,聖人察焉,他山之石,亦可能有一二可供借鑒。倘鉛刀有一割之利,於維草創茲篇之微旨,蓋亦足矣。自知限於識力,舛謬不當之處,在所不免。是望海內外方家,不吝予以匡正,實為幸甚。
此文以古漢語寫成,蓋由於程老千帆,三年前之教誨。彼時晉見程老,承囑以研究古典文獻,應嫻熟古漢語寫作。今茲學步,謹以此表對程老之懷念與感謝。
張維
2002年6月初稿於南京大學
2002年9月定稿於廣西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