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作為道教武當派和內家拳的發源地,位居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首,歷史文化遺存非常豐富,其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武當文化是經過道教精神陶鑄過的人類活動及其創造物的積淀,是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
本書對武當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道教發展史、建築藝術、齋醮科儀與音樂、神仙信仰與美術、武當武術、山水文學、朝山進香民俗等進行了較系統的梳理和闡釋,不僅為武當文化研究提供了理論框架,也為今天武當山文物保護和文化開發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楊立志,1961年10月生於湖北省均縣(現丹江口市),1983年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現為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歷史學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道教學、武當文化。從事武當文化研究20余年,主持多項省級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在《中國道教》、《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著有《武當道教史略》、《滄桑與瑰麗——鄂西北歷史文化論綱》、《道教與長江文化》等書,點校有《明代武當山志二種》、《中華道藏》(48冊)等。十堰市首屆有突出貢獻專家,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1998年被確定為省級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省級優勢學科「武當文化研究」學科帶頭人,2003年當選為首任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會長。
目錄
第一章 武當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
第一節 武當山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地理
第二節 武當文化的定義及基本精神
第二章 武當道教的淵源和發展歷程
第一節 武當道教的起源
第二節 宋元武當道教的發展
第三節 明代武當道教的鼎盛
第四節 清代至民國武當道教的逐漸衰落
第五節 年以後武當道教的新發展
第三章 玄天上帝信仰及武當神仙造像
第一節 玄天上帝神團及其他道教神仙
第二節 真武——玄帝歷代封號考
第三節 玄天上帝主要經典考略
第四節 武當山神仙造像藝術
第四章 武當山建築文化
第一節 武當山建築的起源及明代大修宮觀始末
第二節 武當山建築群的規划特色及歷史地位
第三節 主要道宮的建築藝術
第四節 主要道觀及古道、橋梁的建築藝術
第五章 武當道教齋醮科儀與音樂藝術
第一節 武當道教齋醮科儀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道教齋醮科儀的格式及宗教功能
第三節 武當道教齋醮科儀和音樂藝術
第六章 武當武術文化
第一節 武當武術的淵源及傳承
第二節 武當武術與道教思想
第三節 當代流傳的武當武術主要門類與流派
第七章 武當山進香民俗與文化
第一節 武當山進香民俗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武當進香民俗的地域分布
第三節 許願還願、苦行進香及進香儀式
第四節 香會組織與香會進香儀程
第八章 武當山山水文學
第一節 武當山辭賦概述
第二節 題詠武當山詩歌概述
第三節 歷代武當山游記述要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節 武當山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地理
第二節 武當文化的定義及基本精神
第二章 武當道教的淵源和發展歷程
第一節 武當道教的起源
第二節 宋元武當道教的發展
第三節 明代武當道教的鼎盛
第四節 清代至民國武當道教的逐漸衰落
第五節 年以後武當道教的新發展
第三章 玄天上帝信仰及武當神仙造像
第一節 玄天上帝神團及其他道教神仙
第二節 真武——玄帝歷代封號考
第三節 玄天上帝主要經典考略
第四節 武當山神仙造像藝術
第四章 武當山建築文化
第一節 武當山建築的起源及明代大修宮觀始末
第二節 武當山建築群的規划特色及歷史地位
第三節 主要道宮的建築藝術
第四節 主要道觀及古道、橋梁的建築藝術
第五章 武當道教齋醮科儀與音樂藝術
第一節 武當道教齋醮科儀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道教齋醮科儀的格式及宗教功能
第三節 武當道教齋醮科儀和音樂藝術
第六章 武當武術文化
第一節 武當武術的淵源及傳承
第二節 武當武術與道教思想
第三節 當代流傳的武當武術主要門類與流派
第七章 武當山進香民俗與文化
第一節 武當山進香民俗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武當進香民俗的地域分布
第三節 許願還願、苦行進香及進香儀式
第四節 香會組織與香會進香儀程
第八章 武當山山水文學
第一節 武當山辭賦概述
第二節 題詠武當山詩歌概述
第三節 歷代武當山游記述要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兩年多以前,我在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揭牌儀式暨座談會上,曾經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要以本地力量為主,自力更生,打好武當牌,弘揚武當文化;二是要立足長遠,全心全意,無微不至地做好這個工作;三是要同心合力,潛心研究,努力培養出一批出色的武當文化研究者;四是要加強管理、經營方面的隊伍建設與理論研究。據我所知,這兩年該會做了許多扎扎實實而且又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武當文化研究開創了新的局面。
即將出版《自然·歷史·道教:武當山研究論文集》和《武 當文化概論》,嗣后將分期分批出版《張三豐全集校注》、《武當山詩集校注》、《武當山游記校注》、《武當山建築文化研究》、《明代武當山道教研究》、《武當山武術研究》、《武當道教美術研究》、《武當道教音樂研究》等,這些論著的問世,必將有助於人們對於武當山深厚文化底蘊的理解與欣賞。
武當山的自然景觀與文化氛圍堪稱雙絕,是湖北省屈指可數的世界級旅游勝地。但迄今為止,由於主客觀若干原因的局限,其知名度與吸引力遠不如北方的少林,而武當文化的研究更顯得有些冷落。現在,適逢中部崛起的大好時機,政府與社會都對武當神山寄予厚望,我們文化工作者更應該振作精神,進一步發掘武當豐厚文化積淀中的精粹,讓自然美景、建築群落與詩情畫意融為一體,讓游客進入武當就仿佛進入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夢幻仙境。文化有虛實之分而又相互為用,對於高層次的旅行家來說,其虛擬的精神世界可能更美妙於有形的實體世界。西湖從體量與景觀來說可能不及東湖,但其豐厚的歷史文化蘊藏所衍生的夢幻般的詩情畫意,則又遠非東湖所能企及。
我認為武當山的經營與武當文化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從目前景觀與文化底蘊兩方面來看,都具有較大的優勢。現今,海內外各界人士的眼光已經愈益關注正在崛起的中部,同時也就更加向往龍蟠虎踞於荊楚大地上的名山大川。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唯願有志於重振武當大業者攜起手來,同心合力,殫精竭慮,弘揚武當文化於天下。
章開沅
2006年8月22日
即將出版《自然·歷史·道教:武當山研究論文集》和《武 當文化概論》,嗣后將分期分批出版《張三豐全集校注》、《武當山詩集校注》、《武當山游記校注》、《武當山建築文化研究》、《明代武當山道教研究》、《武當山武術研究》、《武當道教美術研究》、《武當道教音樂研究》等,這些論著的問世,必將有助於人們對於武當山深厚文化底蘊的理解與欣賞。
武當山的自然景觀與文化氛圍堪稱雙絕,是湖北省屈指可數的世界級旅游勝地。但迄今為止,由於主客觀若干原因的局限,其知名度與吸引力遠不如北方的少林,而武當文化的研究更顯得有些冷落。現在,適逢中部崛起的大好時機,政府與社會都對武當神山寄予厚望,我們文化工作者更應該振作精神,進一步發掘武當豐厚文化積淀中的精粹,讓自然美景、建築群落與詩情畫意融為一體,讓游客進入武當就仿佛進入一個古老而又神奇的夢幻仙境。文化有虛實之分而又相互為用,對於高層次的旅行家來說,其虛擬的精神世界可能更美妙於有形的實體世界。西湖從體量與景觀來說可能不及東湖,但其豐厚的歷史文化蘊藏所衍生的夢幻般的詩情畫意,則又遠非東湖所能企及。
我認為武當山的經營與武當文化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從目前景觀與文化底蘊兩方面來看,都具有較大的優勢。現今,海內外各界人士的眼光已經愈益關注正在崛起的中部,同時也就更加向往龍蟠虎踞於荊楚大地上的名山大川。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唯願有志於重振武當大業者攜起手來,同心合力,殫精竭慮,弘揚武當文化於天下。
章開沅
2006年8月22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