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仕女起源很古,而技巧成熟、格式完整的仕女畫的出現;唐代,是我國繪畫史上的升華時代;宋代的仕女畫,因受院體畫「遵循傳統,恪守法格」創作風氣的影響而傾向於寫實風格。人物造型真實生動,色彩庄重,縝密和諧;明代仕女畫沿襲宋代的規范發展下來,著名的畫家當推唐寅和仇英;清代末期,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政治頹敗,國力衰微,文化展出術陷入自流狀況。
這本《傳統仕女畫技法》,是黃懋忱君(黃均字懋忱)近年來從事於創作和教學的經驗總結,內容豐富,技法全面,通俗易懂,便於學習。黃君精通畫法,又重理論,不僅是畫論的闡述者,而且是繪畫創作的實踐者。這本書,可以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黃均是以人物和仕女畫而聞名的。他最擅長的還是他的大青《仙山樓閣》。他在20多歲的時候曾用半年多的時間,畫過一幅樓閣界畫,真可謂:山峰縈繞,樓閣連恆勾金鏤玉,丹碧交映,畫中的人物不到一寸而須眉華現。國家的美術作品收藏機構,應約請黃均制作幾幅大青綠樓閣界面,這不僅保存了我國界面的優良傳統,更重要的是這部分界面可以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給後代留下學習的范本。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仕女畫的起源與形成
一 從繪畫角度看仕女畫的發展
二 「仕女」一詞的來源與變化
第二章 歷代仕女畫家及代表作品
一 漢/毛延壽
二 晉/顧愷之
三 唐/張萱、周昉
四 宋/擊文矩、顧閎中、杜霄、阮郜
五 宋/李公麟、陳居中、李嵩、蘇漢臣、宮素然
六 元/錢選、趙孟俯、張渥、王繹
七 明/仇英、唐寅、吳偉、張路、郭詡、杜堇、尤求、黃石符、陳洪綬
八 清/顧見龍、焦秉貞、冷枚、崔、改琦、費丹旭、顧洛、錢慧安、於集、金廷標、華喦
閔貞、任熊、任薰、任頤、錢慧安、吳友如
第三章 歷代仕女畫技法及風格的演變
一 漢、魏、晉
二 唐、五代
三 宋、元
四 明、清
第四章 傳統仕女畫的人物裝飾和動態
一 仕女的發髻及頭飾
二 仕女的眉式
三 仕女的眉式
四 仕女的頭飾
五、仕女的服裝及環佩
六、仕女的動態
第五章 傳統仕女畫技法
一 如何畫仕女的形象
二 如何用筆用墨
三 如何畫好仕女的手
四 仕女畫著色、渲染的方法
五 顏色的類別及研制方法
六 仕女畫中花紋和圖飾的用法及畫法
結語
第一章 仕女畫的起源與形成
一 從繪畫角度看仕女畫的發展
二 「仕女」一詞的來源與變化
第二章 歷代仕女畫家及代表作品
一 漢/毛延壽
二 晉/顧愷之
三 唐/張萱、周昉
四 宋/擊文矩、顧閎中、杜霄、阮郜
五 宋/李公麟、陳居中、李嵩、蘇漢臣、宮素然
六 元/錢選、趙孟俯、張渥、王繹
七 明/仇英、唐寅、吳偉、張路、郭詡、杜堇、尤求、黃石符、陳洪綬
八 清/顧見龍、焦秉貞、冷枚、崔、改琦、費丹旭、顧洛、錢慧安、於集、金廷標、華喦
閔貞、任熊、任薰、任頤、錢慧安、吳友如
第三章 歷代仕女畫技法及風格的演變
一 漢、魏、晉
二 唐、五代
三 宋、元
四 明、清
第四章 傳統仕女畫的人物裝飾和動態
一 仕女的發髻及頭飾
二 仕女的眉式
三 仕女的眉式
四 仕女的頭飾
五、仕女的服裝及環佩
六、仕女的動態
第五章 傳統仕女畫技法
一 如何畫仕女的形象
二 如何用筆用墨
三 如何畫好仕女的手
四 仕女畫著色、渲染的方法
五 顏色的類別及研制方法
六 仕女畫中花紋和圖飾的用法及畫法
結語
序
我國的仕女畫起源很古,而技巧成熟、格式完整的仕女畫的出現,要推東晉顧愷之的作品《女史箴圖》。畫中的仕女體態輕盈、面容嫻靜,用「春蠶吐絲」的線描技法,描繪出女性的輕盈曼妙之姿;着色傾向干暖調,用作者感情中的色彩增強主題人物的感染力,體現了我國傳統繪畫「色彩學」中「感情移人」的原則。這是一個值得贊頌的創造。
唐代,是我國繪畫史上的升華時代。以張萱的仕女畫《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為例,畫中女像的造型,體格健美,審情舒展,色澤絢燦、情態自然,花紋繁縟而不失和諧,色彩絢麗而不失典雅,是盛唐文化廣泛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並融合歷代傳統的明證。
宋代的仕女畫,因受院體畫「遵循傳統,恪守法格」創作風氣的影響而傾向於寫實風格。人物造型真實生動,色彩庄重,縝密和諧。李公麟的《維摩詰圖》,陳居中的《女孝經圖》和蘇漢臣的《貴妃曉妝圖》等,是具有宋代仕女畫典型風格的代表作品。
明代仕女畫沿襲宋代的規范發展下來s著名的畫家當推唐寅和仇英。唐寅(1470年~1523年)是明代成化和嘉靖年間人,詩、書、畫皆精,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孟蜀官妓圖》是他的代表作。人物形象娟秀,設色秀雅明麗,稱當代大家。仇英的畫風,工整細秀,結構嚴謹。他的代表作有《百美嬉春圖》和《九成宮圖》。這兩幅作品集大青綠工筆重彩之大成,給我們留卜了可貴的典范。另一風尚是明代文人畫大盛,仕女畫也滲人了寫意風格,如唐寅的《秋風紈扇圖》,吳偉、張路的仕女畫都具有與文人畫合流的作風,率筆寫意,超脫犀利,富於秀雅氣氛。
清代末期,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政治頹敗,國力衰微,文化藝術陷人自流狀況。除陳洪綬、改七薌、任熊、費丹旭等少數大家外,一般地說來,仕女畫的風格染上了柔糜纖弱之習,仕女的形象,身材苗窕,搔首弄姿;又因受晚清士大夫文人「吟風弄月」頹廢文風的影響,使其失去了唐、宋時代仕女畫健康舒展的畫風。但在表現技巧上卻吸取了文人畫中一些積極因素、用筆用墨超脫秀逸,富於韻律。渲染技法,吸取了西方畫家郎世寧等潤澤明麗之風,給后來人物畫技法的革新開辟了道路。
兩千多年來,我國豐富的藝術遺產,展示出繪畫技法的演變過程,使我們有可能學習和運用這些優秀遺產的創作經驗,為創作現代繪畫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習古代繪畫中的優良傳統,不僅要在理論上通曉它,更重要的是還要通過藝術實踐學習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何況一幅古畫並不像老虎那樣可怕。有人說:「學習古畫入了迷,走進去就出不來了」。其實不然,只有神經過敏的人,才會有這種不健康的想法。
……
唐代,是我國繪畫史上的升華時代。以張萱的仕女畫《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為例,畫中女像的造型,體格健美,審情舒展,色澤絢燦、情態自然,花紋繁縟而不失和諧,色彩絢麗而不失典雅,是盛唐文化廣泛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並融合歷代傳統的明證。
宋代的仕女畫,因受院體畫「遵循傳統,恪守法格」創作風氣的影響而傾向於寫實風格。人物造型真實生動,色彩庄重,縝密和諧。李公麟的《維摩詰圖》,陳居中的《女孝經圖》和蘇漢臣的《貴妃曉妝圖》等,是具有宋代仕女畫典型風格的代表作品。
明代仕女畫沿襲宋代的規范發展下來s著名的畫家當推唐寅和仇英。唐寅(1470年~1523年)是明代成化和嘉靖年間人,詩、書、畫皆精,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孟蜀官妓圖》是他的代表作。人物形象娟秀,設色秀雅明麗,稱當代大家。仇英的畫風,工整細秀,結構嚴謹。他的代表作有《百美嬉春圖》和《九成宮圖》。這兩幅作品集大青綠工筆重彩之大成,給我們留卜了可貴的典范。另一風尚是明代文人畫大盛,仕女畫也滲人了寫意風格,如唐寅的《秋風紈扇圖》,吳偉、張路的仕女畫都具有與文人畫合流的作風,率筆寫意,超脫犀利,富於秀雅氣氛。
清代末期,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政治頹敗,國力衰微,文化藝術陷人自流狀況。除陳洪綬、改七薌、任熊、費丹旭等少數大家外,一般地說來,仕女畫的風格染上了柔糜纖弱之習,仕女的形象,身材苗窕,搔首弄姿;又因受晚清士大夫文人「吟風弄月」頹廢文風的影響,使其失去了唐、宋時代仕女畫健康舒展的畫風。但在表現技巧上卻吸取了文人畫中一些積極因素、用筆用墨超脫秀逸,富於韻律。渲染技法,吸取了西方畫家郎世寧等潤澤明麗之風,給后來人物畫技法的革新開辟了道路。
兩千多年來,我國豐富的藝術遺產,展示出繪畫技法的演變過程,使我們有可能學習和運用這些優秀遺產的創作經驗,為創作現代繪畫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習古代繪畫中的優良傳統,不僅要在理論上通曉它,更重要的是還要通過藝術實踐學習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何況一幅古畫並不像老虎那樣可怕。有人說:「學習古畫入了迷,走進去就出不來了」。其實不然,只有神經過敏的人,才會有這種不健康的想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