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暉的《盂蘭變》以武則天即位後的數年為背景,寫出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宮闈故事。書中的主要人物有二,武則天的孫子宜王李瑋,以及九成宮的才人柳貞風。宜王生父李弘是高宗和則天皇後的長子及皇太子。上元二年,太子暴薨,王妃幽居哀思,據稱逝於十二年後。宜王長於深宮,儼若孤兒;他與祖母間的關系既親且懼。柳才人曾侍奉太子夫婦。太子故去,宮人多不知所終,唯有柳才人奉旨移居九成宮,日夜機杼為伴,成為出色的織女。
宜王與柳才人素昧平生,但卻有一點靈犀,相思相通。孟暉寫這兩人的神秘牽引,已帶有魔幻寫實的色彩。小說開始,即是小金蛇游入才人深閨相見的場景。這段人蛇因緣貫穿全書,成為最主要的線索。環繞其間的是宜王貌合神離的政治婚姻,結拜兄弟間的悲歡冒險,還有一樁樁的血腥政治陰謀。神都洛陽氣象萬千,少年公侯顧盼自雄。但冤獄、酷刑、政變的陰霾何曾一日散去?宜王因此也是憂郁頹廢的,唯有縹緲的夢中經歷,讓他心有所屬。他偶然見到圓金線制法,不畏辛苦,居然習得了好手藝。是在埋首冶治金線的片刻里,宜王有了安身立命的感覺。與此相應的是柳才人熟能生巧,發明「通經斷緯」的緙絲織法。而金蛇餃來金線,得以讓她織出了金光燦爛的織金錦緞。
借著縷縷金線,孟暉於是把宜王、柳才人及武則天牽連到一塊兒,隨著故事發展,這三者的關系愈益復雜微妙。宜王與女帝/祖母為何愛恨交織?柳才人為何是太子李弘逝後碩果僅存的宮人?
序
公元第七世紀的末葉,武則天以母儀君臨天下,開創大周朝。李唐子孫,或遭幽禁放逐,或遭刑戮監視,一時四散飄零。武則天稱帝以前的三十年里,已經挾高宗之名,攝理朝政。憑著她的機警權謀、殘酷陰狠,她終於扶搖直上,成就了空前絕後的帝業。
孟暉的《盂蘭變》以武則天即位後的數年為背景,寫出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宮闈故事。這幾年有關武則天的軼聞艷史,早已成為影視媒體的焦點。渲染搬弄,幾至窮斯濫矣。孟暉選在熱潮將退之際才推出她的《盂蘭變》,顯然有備而來。武則天不是她小說的主角,但女皇無所不在的權威陰影,成為啟動敘事的契機。孟暉有興趣的是想象那樣一個時代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倫理的、政治的,以及情欲的關系。外戚世族、王子公主、番將妖僧、佞幸男寵,還有無數的彩女侍從,勾心斗角,交織成極復雜的網絡。這網絡又以聖神女帝為輻輳點。天威難測,誰能預卜自己明日的命運?皇恩浩盪的排場下掩不住一波波的死亡斗爭;驕奢淫逸之後,是無邊荒涼的生命嘆息。
而我以為孟暉的關懷猶不止於此。她有心描寫種種朝儀政爭的空檔間,王公命婦怎樣過日子。皇家吃盡穿絕是我們想當然爾的說法,但寫出他們到底吃什麽、穿什麽,才是一大挑戰。孟暉曾受中古文物史專業訓練,想來對她重建唐代貴族日常生活的點滴,極有助益。在羅列種種物質資料之余,孟暉暗示這些資料其實指涉、象征了上述的人際關系。更重要的,從人與人、人與物的描寫間,她看出了一段特屬唐代的歷史風采、審美情態。
這大約是孟暉真正用心的所在了。大唐開國未滿百年。滿朝雄渾不羈的精力,猶自方興未艾,女帝專權,江山動盪,益發釋放出更多的野心,更多的好奇。這是怎樣充滿矛盾的時代?乾坤顛倒,卻絲毫不減風流本色,政治的異變恐怖反而促生了藝術的璀璨光華。孟暉把武則天短暫的世代寫成中國中古「工藝復興」的奇特時刻。女皇鐵腕治國之際,似乎更有余力照顧細膩的生活政治。織金煉玉、踵事增華。在綾羅錦綉間,宮廷的陰謀、邊疆的兵事,此起彼落。貴族巧匠競相獻藝,固然是投聖神皇帝所好,也未嘗不是一種逃避。君心似海,奇技淫巧成了他們的寄托。但對孟暉而言,藝術神秘的召喚亦從中而起。無論是一匹織錦或是一團金線,一支新曲或是一個香薰球,只要精益求精,就能成就自在的價值。而對朝廷的殘暴,藝術不是逃避,反代表了抗頡、救贖姿態。
歷史小說從來是中國說部的大宗,近年尤其受到歡迎。數年前去世的台灣作家高陽,如今當紅的二月河,都是個中的佼佼者。孟暉是小說界的後起之秀,《盂蘭變》是她第一個長篇。論腹笥史識,她當然不如高陽寬闊,論世故筆鋒,她也不如二月河深刻。但在《孟蘭變》里她另辟蹊徑,憑藝事論史事,就生活看政治,自成一片天地。當多數作家讀者的眼光集中在明清的時分,孟暉悄悄退到隋唐,還想帝國初啟的開闊氣象,眼界已是不同。追根究底,歷史小說無非是以今人眼光想象故人往事。鑒往知來也好、故事新編也好,總在今昔之間,琢磨參照不同時代的異同,孟暉選擇的切入點是工藝器物,這在一片敷衍政治人事的歷史小說主流中,尤其顯得突出。她仿佛有意強調,人事興亡有時而動,藝事巧思每每為文明留下長遠痕跡。但孟暉不是天真的藝術至上論者,她太明白藝術與政治間千絲萬縷的(車羽人彡)(車葛)。究其極,色相劫毀,終歸空無。小說以《盂蘭變》為名,一絲宗教度脫意圖,終於涵蓋書中所有愛欲嗔痴。
┅┅
孟暉的《盂蘭變》以武則天即位後的數年為背景,寫出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宮闈故事。這幾年有關武則天的軼聞艷史,早已成為影視媒體的焦點。渲染搬弄,幾至窮斯濫矣。孟暉選在熱潮將退之際才推出她的《盂蘭變》,顯然有備而來。武則天不是她小說的主角,但女皇無所不在的權威陰影,成為啟動敘事的契機。孟暉有興趣的是想象那樣一個時代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倫理的、政治的,以及情欲的關系。外戚世族、王子公主、番將妖僧、佞幸男寵,還有無數的彩女侍從,勾心斗角,交織成極復雜的網絡。這網絡又以聖神女帝為輻輳點。天威難測,誰能預卜自己明日的命運?皇恩浩盪的排場下掩不住一波波的死亡斗爭;驕奢淫逸之後,是無邊荒涼的生命嘆息。
而我以為孟暉的關懷猶不止於此。她有心描寫種種朝儀政爭的空檔間,王公命婦怎樣過日子。皇家吃盡穿絕是我們想當然爾的說法,但寫出他們到底吃什麽、穿什麽,才是一大挑戰。孟暉曾受中古文物史專業訓練,想來對她重建唐代貴族日常生活的點滴,極有助益。在羅列種種物質資料之余,孟暉暗示這些資料其實指涉、象征了上述的人際關系。更重要的,從人與人、人與物的描寫間,她看出了一段特屬唐代的歷史風采、審美情態。
這大約是孟暉真正用心的所在了。大唐開國未滿百年。滿朝雄渾不羈的精力,猶自方興未艾,女帝專權,江山動盪,益發釋放出更多的野心,更多的好奇。這是怎樣充滿矛盾的時代?乾坤顛倒,卻絲毫不減風流本色,政治的異變恐怖反而促生了藝術的璀璨光華。孟暉把武則天短暫的世代寫成中國中古「工藝復興」的奇特時刻。女皇鐵腕治國之際,似乎更有余力照顧細膩的生活政治。織金煉玉、踵事增華。在綾羅錦綉間,宮廷的陰謀、邊疆的兵事,此起彼落。貴族巧匠競相獻藝,固然是投聖神皇帝所好,也未嘗不是一種逃避。君心似海,奇技淫巧成了他們的寄托。但對孟暉而言,藝術神秘的召喚亦從中而起。無論是一匹織錦或是一團金線,一支新曲或是一個香薰球,只要精益求精,就能成就自在的價值。而對朝廷的殘暴,藝術不是逃避,反代表了抗頡、救贖姿態。
歷史小說從來是中國說部的大宗,近年尤其受到歡迎。數年前去世的台灣作家高陽,如今當紅的二月河,都是個中的佼佼者。孟暉是小說界的後起之秀,《盂蘭變》是她第一個長篇。論腹笥史識,她當然不如高陽寬闊,論世故筆鋒,她也不如二月河深刻。但在《孟蘭變》里她另辟蹊徑,憑藝事論史事,就生活看政治,自成一片天地。當多數作家讀者的眼光集中在明清的時分,孟暉悄悄退到隋唐,還想帝國初啟的開闊氣象,眼界已是不同。追根究底,歷史小說無非是以今人眼光想象故人往事。鑒往知來也好、故事新編也好,總在今昔之間,琢磨參照不同時代的異同,孟暉選擇的切入點是工藝器物,這在一片敷衍政治人事的歷史小說主流中,尤其顯得突出。她仿佛有意強調,人事興亡有時而動,藝事巧思每每為文明留下長遠痕跡。但孟暉不是天真的藝術至上論者,她太明白藝術與政治間千絲萬縷的(車羽人彡)(車葛)。究其極,色相劫毀,終歸空無。小說以《盂蘭變》為名,一絲宗教度脫意圖,終於涵蓋書中所有愛欲嗔痴。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1